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实现区域消除丝虫病。方法按照“科研先导、科学防治,灭源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病学调查、60年代试点防治、70~80年代大面积防治,直至净化监测、消灭达标监测等,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贯穿始终。结果建立了一整套病原学和蚊媒学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清了河南省丝虫病的流行状况;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方案和措施,包括乙胺嗪对象治疗、全民或病户服药,乙胺嗪药盐普治等:完善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纵横向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包括资料考核、现场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消灭丝虫病审评等,确保了防治的质量;198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1年丝虫病传播被阻断,2004年通过了国家级消除丝虫病审评,实现了消灭的目标。结论河南省已达到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总结消灭丝虫病的策略和经验,方法:1959-1984年采取以消灭丝虫病传染源为主要策略,开展试点普查,普查普治,反复查治。结果:人群微丝蚴率从防治前的0.46%下降至防治后的0.10%,1984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嗣后,经多年的病原学,蚊媒及血清学横向监测,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和幼丝虫感染蚊,2001年11月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万宁市通过上述对策已达到完全阻断丝虫病的传播和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沂市狂犬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客观评价各项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我市1977~1996年狂犬病流行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共发生狂犬病519例,全部死亡,病死率100%,年平均发病率0.22/10万;以苍山、平邑、郯城三县疫情为重,发病占全市的45.28%。传染源主要是犬,感染方式以咬伤(97.51%)为主。每年4月疫情开始上升,7~10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最短5天,最长495天,平均84.53天。10.79%(56/519)的患者系免疫失败病例。原因有三,伤口未处理,未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与现行狂犬病疫苗的质量和免疫程序有关。结论:我市目前狂犬病发病率虽然较低,但犬密度很高,引发流行的潜在因素仍存在,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防制措施,把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经过普查普治,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丝虫病防治策略。在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通过各项系统监测工作。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1、防治前的调查摸底。2、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控制手段的普查普治。3、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系统监测。结果 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5.05%;1984~1986年各流行县(区)以村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均降至1%以下,证明我市已控制了丝虫病的流行。基本消灭后10年内有效监测覆盖流行乡(镇)的30.50%和流行区人口的5.33%,基本消灭丝虫病10年后有效监测覆盖流行乡(镇)的25.40%和流行人口的2.57%,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蚊媒监测共解剖蚊虫15502只,未发现蚊体内的人体蚴丝虫感染;通过调查,未发现新的慢性丝虫病患。结论 经反复查治,1986~1997年,6个流行县区均通过省级考评,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再经过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12年的系统监测,证明我市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地区有7个县(市)流行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口814063人。防治前流行村人群微丝蚴率为0.05~23.73%,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1975年采用对象治疗加疫村全民服药或全民食用海群生药盐为主的防治措施后,1984年全地区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其后继续进行净化、巩固、监测工作。1986年终止所有防治措施以来,连续6年的横向和纵向监测,均未发现残存传染源和新感染者,也未发现蚊媒有丝虫感染,血清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接近。1990年经地区卫生局组织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暂行标准。  相似文献   

7.
周健  李金义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0):755-756
目的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蚊媒防制;防治效果考核;防治后期全民和重点人群传染源检索、残存微丝蚴(mf)血症者反复查治、病原和蚊媒及血清学纵、横向检测;慢性丝虫病人调查、治疗与照料等。结果防治前平均mf率、蚊媒自然感染率和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3.97%、14.23%和7.54%;历经20多年的防治,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基本消灭后历经传染源检索、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第1年的0.13%降至0;重点人群平均mf率由基本消灭后的0.06%降至0。结论通过省消灭丝虫病审评专家组审评,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滕州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滕州市历年来淋巴丝虫病防治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的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防治前(1957年)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mr)率为25.3%,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5.95%,通过普查普治、重点查治、海群生药化食盐(以下简称“药盐”)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于1975年mf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丝虫基本消灭后,病原、蚊媒横向监测16年,mf率为0—0.12%,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为0~0.61%,mf率和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自末次病原阳性次年(1985年)起至1991年7年间均降为0。病原、蚊媒及血清学纵向监测16年,mf率、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在监测第1年时分别为0.43%和0.42%,至第7年后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监测第8年18.42%降至第16年时的5.84%;利用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了系统治疗与照料,丝虫性淋巴水肿、乳糜尿和鞘膜积液的患病率由防治前的5.95%下降至基本消灭后第10年后的0.97%。结论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尤其采用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措施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本次疫情来源,规范处置疫情,为制订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霍乱防治手册》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处理、疫情搜索及处置。结果从患者呕吐物标本细菌培养检出O1群霍乱弧菌,经血清学鉴定为稻叶型。经科学、规范、及时处置,疫情得到完全控制,未出现死亡及二代病例。结论建立监测敏感、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科学规范及时地开展相关处置工作,是本次疫情处置取得圆满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ICU暴发的情况,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以防暴发的再次发生.方法 对ICU中可能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暴发的15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5例ICU管理的重症患者中,有5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与环境中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基本一致,属同种同源,环境细菌培养结果:均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医护人员及工人带菌的手部引起的传播.结论 加强监控力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防止区域性暴发感染,对医护人员及工人手部,床面及公用医疗用品的严格消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状况.方法按照GB15982-1995、GB15981-1995、GB15980-1995和GB15979-1995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1997~2000年上海铁路地区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2.59%、97.06%、99.11%和98.70%,环境物体表面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5.28%~100%,医疗用品HBsAg合格率均为100%,环境物体表面HBsAg合格率分别为93.10%、97.12%、100%和100%,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空气细菌总数、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8.04%~100%、80.46%~90.91%、84.93%~100%、88.24%~100%和40.00%~80.77%.结论上海铁路地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效果尚可,但需加强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及福尔马林消毒箱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群体的角度全面观察健康与疾病,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周密地进行科研设计,严格地测量和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在疟疾回升或爆发点现场的应用效果,为该类疟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盐津、彝良、永善三县2003-2006年期间疟疾点状爆发和回升地区的现场防控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整理和分析。结果盐津、彝良和永善3县2005-2007年疟疾发病占全市11县的92、65%。发生于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和彝良县牛街镇花果村的疟疾点状爆发及大幅回升,属历史高疟区的当地病例传播引起;发生于彝良县钟鸣乡麻窝村和永善县码口乡烟坪村的疟疾病例,属于历史无疟区的输入性突发疫情。通过应用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10/27地区的防治对策,及时控制疟疾的爆发、回升及输入性疫情。各村点次年疟疾发病率下降55.56%-100%;输入性疟疾病例及时治愈,没有发生二代病例,次年亦未发生疫情。结论认真执行分类指导、分层防治疟疾的原则,就能有效的控制云南嗜人按蚊分布区的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