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阿米巴疾病及各种阿米巴病的病原体.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可分滋养体和包囊体.主要寄生于结肠,在一定条件下侵入结肠壁组织形成溃疡,可随血流转移至肝、肺、脑等处引起阿米巴脓肿.笔者在1例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的大便常规中检出溶组织阿米巴包囊体.  相似文献   

2.
阿米巴痢疾是由於溶组织阿米巴所引起。在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的抵抗力比较弱,容易受温度和胃酸的破坏,一般没有传染力。包囊的抵抗力很强,它能在体外室温中生存2—4星期,可以经过胃和小肠而不被破坏。所以是传染阿米  相似文献   

3.
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intestinal amebiasis)是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溶组织阿米巴有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及包囊三种形态.当包囊被人食入后,在小肠的下端经胰蛋白酶的消化脱囊成为小滋养体,若人体抵抗力降低,则小滋养体变为大滋养体侵入肠壁而致病.  相似文献   

4.
阿米巴病     
王兰 《肝博士》2013,(6):23-24
阿米巴病由溶组织阿米巴感染所引起,溶组织阿米巴有二种形态,即包囊和滋养体,包囊为传染型,滋养体为寄生型,寄生于肠腔和肠壁中。阿米巴肝病是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承认哈门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ni von prowazek,1912)是一个独立的种。过去此阿米巴曾被称为小型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minuta”form)、小阿米巴或小宗阿米巴(“Small race” of E.histolytica)。至1957年 Burrows氏曾用铁苏木素染色,详细观察哈门氏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大小及内部构造。近来一般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直径在12微米以上,包囊在10微米以上,是唯一对人类具有致病力的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的滋养体直径在12微米以下,包囊的直径在10微米以下。它们  相似文献   

6.
阿米巴肝脓肿 (Amebicliverabscess,ALA)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 ,近年来 ,阿米巴感染有减少趋势 ,与各地卫生状况改善有关 ,但在一些地区仍时有发现。溶组织阿米巴以小滋养体的形态生活于盲肠和结肠的肠腔内 ,亦称肠腔型阿米巴 ,通常不致病。小滋养体随食物残渣向结肠远端运送 ,因环境改变形成囊壁而成包囊 ,随粪便排出体外 ,为该病的传播型。如肠腔环境适宜 ,小滋养体可转为大滋养体 ,亦称组织型 ,藉其伪足运动及分泌的一种穿孔肽—阿米巴穿孔素 (amoeba pore)侵袭组织 ,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 ,引起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第七讲 原虫     
第一节痢疾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一、形态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分为包囊和滋养体两期,滋养体又分大、小滋养体。大滋养体是致病型,直径为20~60微米,活时无色透明,内外质界限分明,外质薄而透明,内质颗粒状,可形成伪足,运动活泼。铁苏木素染色后核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东莞市桥头镇阿米巴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莞市桥头镇2004年阿米巴痢疾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东莞市桥头人民医院住院部内科和儿科报告的263例阿米巴痢疾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该院住院部内科和儿科报告的阿米巴痢疾确诊病例共143例,〈1岁组的婴儿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7.2%,集中于流动人口;全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第三、第四季,发病例数分别占33.6%和46.8%;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为79.7%;实验室共检测住院病人新鲜大便标本789份,找到阿米巴大滋养体106份,找到包囊或小滋养体37份。结论东莞市桥头镇阿米巴痢疾发病呈逐年剧增,出现了明显的流行的趋势,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阿米巴痢疾之确诊,必须於粪便内检出滋养体或包囊体阿米巴之存在。其检查方法虽属容易,但当实际检查时,由於标本之收集及选择或其他原因,致使不能将每一含有阿米巴之粪便均能检出。标本之收集用以检查之粪便,必须新鲜,尤其是检查滋养体阿米巴,更必须排便后立即检查,因滋养体阿米巴脱离肠腔后极易死亡及变形,如有可能之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59~1965年及1976~1980年先后12年内收治肠阿米巴病患者计126例。我们对本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观察,兹分析如下。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临床上有痢疾症状;(2)大便检查有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阿米巴包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区溶组织内阿米巴(又名痢疾阿米巴、痢疾变形虫)的感染率悬殊较大,高者可达30%,低者仅为0.37%;华北地区一般较华中及华南地区低。由于此种致病性阿米巴感染引起的发病例占少数,各地学者对其致病力的见解不同,如有些学者依据其滋养体及包囊的大小、形态结构结合虫株毒力。对人体及动物产生的病变以及在培养基上繁殖的情况,作为划分宗、株与致病的关系。综合文献资料,多数学者认为大宗阿米巴,它们的滋养体直径在12微米以上,包囊直径在10微米以上者为大型致病性阿米巴,命名为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小宗阿米巴,它们的滋养体直  相似文献   

12.
本组病例是1984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婴儿。诊断依据:大便次数渐多,恶臭,呈暗红色果酱状粘液便,或呈血水样便。全身症状较重,大便镜检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本组共1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面积、等效圆直径和圆形状因子用作阿米巴形态定量分析的指标;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3个不同属的4个自由生活阿米巴分离株样本进行了形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属的3个种的滋养体的面积,包囊的面积、等效圆直径以及滋养体和包囊的核和核仁的面积、等效圆直径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对体外培养棘阿米巴的增殖和形态表现的影响,阐明伏立康唑对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棘阿米巴原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5 和25.0 mg·L-1),分别于药物作用后24、48、72和96 h收集各组虫体,计数虫体数量并绘制增殖曲线;光镜下观察棘阿米巴的形态表现、活力和贴壁情况;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棘阿米巴虫体数量减少(P<0.01);光镜下实验组棘阿米巴形态变化明显,由不规则带棘状伪足的滋养体转化为圆形包囊,出现大量细胞碎片;电镜下实验组棘阿米巴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坏死。结论:一定浓度伏立康唑能够有效抑制体外培养棘阿米巴的增殖并改变其形态甚至超微结构,对滋养体和包囊均具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由生活阿米巴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面积、等效圆直径和圆形状因子用作阿米巴形态定量分析的指标。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3个不同属的4个自由生活阿米巴分离株样本进行了形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属的3个种的滋养体的面积,包囊的面积、等效圆直径以及滋养体和包囊的核和核仁的面积、等铲圆直径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的生理盐水涂片中,阿米巴滋养体因其折光性强、虫体与背景色反差小、缺乏对比而不易辨认;尤其对初学者,较难识别其结构特点。笔者试以数种染色剂进行自生生活阿米巴滋养体活体染色观察,以适宜于教学和进行形态学观察。1材料与方法1.1自生生活阿米巴包囊由广...  相似文献   

17.
棘阿米巴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的致病性阿米巴,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1],在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还会引起阿米巴性肉芽肿性脑炎、皮肤感染等[2-3].棘阿米巴原虫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当周围环境不利于生长或受到药物作用时,滋养体就转化为包囊而增强对环境和药物的抵抗能力.因此,临床上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阿奇霉素为新型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多种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但尚未见用于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报道.我们通过体外研究观察阿奇霉素对棘阿米巴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棘阿米巴的分离及实验室培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棘阿米巴感染的病原诊断、形态学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建立棘阿米巴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方法 ]将含有阿米巴的 1g土壤置于敷有大肠杆菌的 15mg/L琼脂培养基上 ( 2 5℃ )培养 1周 ,取单个棘阿米巴包囊纯培养 ,以 0 1mol/L盐酸进行杀菌处理后 ,用PYG培养液进行无菌培养 .[结果 ]从第 3日起可在培养基上观察到滋养体 ,第 5日开始部分形成包囊 ,棘阿米巴滋养体形态呈不规则 ,具有特征性棘状伪足 ,颗粒状胞质内有较多空泡 .包囊具有双层囊壁 ,外囊皱缩 ,内囊呈四边形或波浪状 .[结论 ]建立了分离及培养棘阿米巴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体肠内常见之阿米巴有痢疾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及卜氏嗜碘阿米巴等。其中多数不具致病性,仅痢疾阿米巴常致患者发生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之粪便呈黏液状,常有活体之滋养型存在,半成形之稀便中可能找出滋养型及包囊型,而成形之粪便中仅见包囊型。故临床上欲诊断阿米巴痢疾时,必先检验粪便中有无痢疾阿米巴之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引起小儿腹泻溶组织阿米巴混合感染的其他细菌的菌种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 18例小儿腹泻的阿米巴肠炎病例 ,进行便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查阿米巴滋养体、包囊和霉菌。结果  18例混合感染患儿均查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其中 3例同时查到包囊 ,便菌培养 15例福氏志贺菌生长 ,3例宋内氏志贺菌生长、沙门氏菌尿生长 ;5例查到霉菌生长。结论 溶组织阿米巴感染造成的小儿腹泻 ,多为细菌、霉菌等混合感染。因此 ,诊断中应注意常规检查、菌培养 ,以明确病致菌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