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学杂志》2004,2(3):95-97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一氧化氮 (NO)水平 ,探讨VEGF和NO与胃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 72例胃癌、5 5例慢性胃炎患者和 3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VEGF和NO含量与健康人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NO含量较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人明显增高 (P <0 .0 1) ,且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增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愈晚者而显著增高 (P <0 .0 1或 0 .0 5 )。同时血清VEGF与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r =0 .82 4 ,P <0 .0 1)。结论 :VEGF和NO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以及TNM分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血管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它在血管内皮上的两个特异受体(FLT—1,KDR)的表达以及相互结合,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VEGF和它的受体的调节,可以对各种异常的血管增生加以控制,从而阻止多种以血管增生为特征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对VEGF和它的两个特异表达受体(FLT—1,KDR)的表达和调控,以及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龚俊生 《浙江医学》2005,27(9):652-65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VEGF和NO在胃癌、慢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中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NO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人(均P<0.01);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NO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VEGF和NO水平高低与胃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结论VEGF和NO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与胃癌的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健康皮肤标本的HPA和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HPA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状,银屑病组表达集中于棘层、基底层与乳头层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呈阴性表达。VEGF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状,银屑病组表达集中于棘层与乳头层血管内皮细胞,基底层也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呈阴性表达或基底层少量表达。对照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5%,银屑病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6%,银屑病组HPA和VEGF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银屑病皮损中HPA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5)。 结论 HPA和VEGF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二者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病理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并分析近几年国内外有关 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状况。结果 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 ,VEGF是促进血管增殖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其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论 弄清 VEGF的来源及作用 ,有助于了解银屑病微血管形成增多的基本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周大千  周梅冰 《中外医疗》2013,32(10):77-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银屑病患者皮损血管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皮肤科收治的各型银屑病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进行淋巴分子检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t-1)阳性检测率,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血管增生的关系,指导临床实践。结果银屑病患者各分型中均可检测出Flt-1),36患者的总检出率达66.66%(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在银屑病患者皮损、血管增生以及病程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介导和促进作用,两者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给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特异性及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酶还原法检测38例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4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中VEGF及NO活性水平。结果对照组、HSP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儿童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129.4&#177;39.1)ng/L与(80.5&#177;15.7)μmol/L、(429.0&#177;109.2)ng/L与(124.9&#177;22.8)μmol/L、(252.3&#177;63.8)ng/L与(78.0&#177;12.4)p,mol/L,3组VEGF、NO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或不伴早期肾损害的HSP患儿血清VEGF与NO水平分别为(497.5&#177;112.5)ng/L与(160.4&#177;27.7)μmol/L、(393.4&#177;95.6)ng/L与(106.5&#177;21.1)μmol/L,2组VEGF、NO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急性期血清VEGF与NO水平间呈直线正相关(r=0.653,P〈0.01)。结论VEGF与NO在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监测HSP患儿血清VEGF及NO水平对判定其病情、病程、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国永  周跃  张峡 《重庆医学》2002,31(11):1129-11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开始被看作为一个增强血管渗透性的因子 (VPF) ,1989年Ferrara等发现其还具有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的形成。有关VEGF的研究方兴未艾 ,国外已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试验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观注。而最近的研究表明VEGF还具有血管保护的功能 :增加血管活性介质的产生 ,增强溶栓和凝血途径中相关成分的表达 ,抑制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生长 ,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抗炎症 ,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而且这种功能是不依赖于其促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脊髓转移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例脊髓种植性转移瘤活检标本中的诱导型NO合酶(iNOS)、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分析其病理学意义。结果 ①转移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58.8%,而对照组iNOS无表达(P<0.001);②转移瘤iNOS阴性组微血管密度值为(20.80±11.74)个/视野,iNOS阳性组为(39.20±18.55)个/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转移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P<0.05);④VEGF阳性组微管密度为(41.03±20.19)个/视野,阴性组为(20.03±11.60)个/视野,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⑤iNOS阳性组中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NOS阴性组(P<0.01)。结论 NO和VEGF在脊髓转移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熏蒸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熏蒸法治疗,对照组单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疗程12周,采用PASI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后2组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镇静、止痒、安抚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快速简便微量滴定法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及皮肤组织中磷脂酶A2 (PLA2 )活性 ,结果发现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中PLA2 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进行期和皮损面积 >30 %组的患者血清中PLA2 活性明显高于静止期和皮损面积 <30 %的患者 ,但患者血中PLA2 水平与病程无关。提示血清中PLA2 活性可能与银屑病的病情活动性有关 ,PLA2 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7
目的研究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与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银还原法检测30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患者和20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外周血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3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的NO平均水平[(41.60±1.95)mmol/L]明显高于2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外周血NO水平[(17.50±1.2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血清NO平均水平痊愈组[(50.88±2.64)mmol/L]明显高于好转组[(37.50±2.45)mmol/L],好转组明显高于无效组[(23.00±1.58)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O水平与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呈相关关系。血清NO水平可成为判断能否采用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银屑病皮损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为指标,探讨复方青黛膏对银屑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他扎罗汀组、青黛膏组,疗程4周.免疫组化检测复方青黛膏治疗前后皮损内的VEGF阳性染色,并以video pr0 3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灰度值.Realtime-PCR法检测治疗前后mRNA的表达,并与他扎罗汀对照及空白组比较.结果 复方青黛膏组皮损内VEGF蛋白灰度值低于空白组及他扎罗汀组(P<0.05),其VEGF 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组低(P<0.05).结论 复方青黛膏可降低皮损内VEGF的表达,通过抑制局部微血管增生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VEGF、NO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 根据UC患者病情程度分为活动组(n=44)和缓解组(n=16),并以健康查体者编成对照组(n=20).取清晨空腹血液以检测其内VEGF、NO及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UC活动组中血液的VEGF、NO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1)和对照组(P<0.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活动组中,VEGF与NO存在正相关性(r=0.48,P<0.01),而在对照组中则无相关性(r=0.179,P>0.05).另外,在活动组中,WBC计数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患者只占22.7%,而PLT也仅占31.8%.但总体而言,活动组血液中WBC、PLT与对照组及缓解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结论 在UC疾病的发生发展中,VEGF与NO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IL-18的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的血清中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正常人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致病中起重要作用;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8的分泌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06-108
目的研究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与银屑病分型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我科及皮肤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患者;实验组随机选取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2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对照组为2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对实验组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同时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4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有效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2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有效率55.0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Ⅰ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NO平均水平[(43.16±2.01)mmol/L]和20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NO平均水平[(42.50±2.36)m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例Ⅰ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切除扁桃体后有效率为80.00%(16/20),与20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切除扁桃体后有效率85.00%(17/2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NO浓度及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型无相关性,血清NO浓度可成为能否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有价值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快速简便微量滴定法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及皮肤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发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中PLA2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和皮损面积>30%组的患者血清中PLA2活性明显高于静止期和皮损面积<30%的患者,但患者血中PLA2水平与病程无关,提示血清中PLA2活性可能与银屑病的病情活动性有关,PLA2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口服凉血解毒汤(生槐花、紫草、赤芍、白茅根等)治疗6周,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受累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BSA和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并计算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使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S100A12水平与PASI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154.4±114.9)ng/mL;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72.6±62.8)ng/mL。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