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吻合术对远心端血管吻合口血流量、血压以及内膜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偏心搭桥组和普通搭桥组行血管搭桥,搭桥后测定近心端及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和血压值;术后3个月牺牲动物,远心端吻合口切片,测定血管内膜厚度,比较不同血管吻合术内膜增生程度。结果:(1)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分别为(2.7±0.4)、(2.1±0.5)ml/s,偏心搭桥组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2)偏心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7±19)、(86±17)mmHg,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6±14)、(76±14)mmHg,偏心搭桥远组高于普通搭桥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分别为(60.32±3.52)、(110.50±9.62)μm,差异显著(P〈0.01)。结论:偏心搭桥能够显著增加远心端血流量,抑制搭桥术后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急性动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条实验犬制作双侧股动脉急性血栓模型 ,血栓长度 >5cm。每条犬一侧股动脉血栓予超声消融治疗 2min ,另一侧仅用消融导管作机械性穿插。观察超声组和对照组操作前后血栓处的血流变化 ,比较两组血栓段动脉经实验操作后的损伤系数及远端栓塞情况。结果 股动脉血栓超声消融后远端血流量为 (2 8.9± 4 .2 )ml/min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9.6± 5 .0 )ml/min(P <0 .0 1) ;超声消融后TIMI分级指数为 2 .6 7± 0 .4 9,而对照组为 1.0 8± 0 .90 (P <0 .0 1) ;血栓处动脉损伤系数分别为 1.83± 0 .39和 1.6 7± 0 .4 9(P >0 .0 5 )。超声消融后无远端动脉栓塞现象。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术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切除术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润萍  董俊英  李彩萍 《吉林医学》2010,31(13):1759-176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形成,定期随访观察月经量,B超检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83.7±29.5)min,与对照组(93.5±32.2)min相近;术中出血量(78.5±3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0.3±50.5)ml;研究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对照组有2例;两组随访1年,研究组月经量(50±2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月经量平均(120±50.5)ml,肌瘤复发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缓解月经过多,延缓肌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部血管检查测定脑血流量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琳  高云华  左松 《重庆医学》2003,32(6):727-728
目的 评价超声技术估测脑血流量的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诊断仪对 5 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年人 (年龄 2 0~6 8岁 )进行颈部超声检查 ,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收缩期峰值流速 (Vs)、舒张末期流速 (Ved)、平均流速 (Vmean)、时间 峰值平均流速 (TAMX)、搏动指数 (PI)。根据公式 :Q =Vmean×A ,A =〔(直径 / 2 ) 2×PI〕×π,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Qcca、颈内动脉血流量Qica、椎动脉血流量Qva,并根据脑血流量 (CBF) =左侧 (Qica+Qva) +右侧 (Qica+Qva)计算CBF。对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左右侧对比和年龄组间比较。结果 超声侧值CCA、ICA、VA的血流量分别为 (4 78± 119)ml/min、(2 71± 5 2 )ml/min、(79± 38)ml/min ,CBF为 (710± 10 4 )ml/min ,不同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个无创、快捷、较准确估测脑血流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尝试在非转流条件下 ,完成双侧颈总动脉一期间置移植 ,用成年期草犬 1 0条 ,单纯硫喷妥钠静脉全麻 ,取颈正中切口 ,在无颈动脉转流下 ,分别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并切除4cm片段 ,以 4mm× 4cm之膨体聚四氟乙烯 ( e PTFE)人工血管作间置移植。结果 :1 0条犬双侧颈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后均能成活 ,术中双侧颈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左侧 1 4.2±4.9min、右侧 1 6.7± 5.1 min,出血量约为 1 0 0 ml。结果提示 :正确的血管缝合方法 ,一般熟练程度 ,无需预作颈动脉转流 ,可一期完成犬双侧颈总动脉间置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脉开通前向冠状动脉闭塞远端注射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接受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冠脉开通前经OTW球囊中心腔或微导管向闭塞远端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液0.1mg(0.1mg/ml),后行常规PCI处理。对照组:直接行常规PCI处理。结果试验组开通即刻和开通5min后帧数分别为31±9和35±10,开通5min与开通即刻差值为3.7±1.8;对照组开通即刻和开通5min后帧数分别为36±13和44±13,开通5min与开通即刻差值为8.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脉开通前对闭塞血管远端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可有效预防血管开通后无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小体积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15只健康雌性家猪经门静脉注射D-Gal(每千克体质量0.5 g)和LPS(每千克体质量1 μ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24 h后接受肝移植治疗.动物随机分为60%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A组,n=5)、30%小体积肝移植组(B组,n=5)和30%小体积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C组,n=5).各组动物于开腹后即刻、切脾后即刻和再灌注后30 min分别监测门静脉压力,观察术后生化指标变化、病理改变和1周生存率.结果 A、B、C组的1周生存率分别为100%、 20%、 80%,A、C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第2天开始,A、C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乳酸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30 min,B组平均门静脉压明显高于A、C组.再灌注后30 min、3 h,病理观察结果显示,B组出现严重肝窦淤血、片状肝实质细胞空泡变性.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加用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小体积移植物的近期存活率.该作用可能与门静脉血流的分流和压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亦称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16例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和同期25例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分别观察其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永久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221.25±19.28) ml/min;导管留置时间(4.44±2.76)月。临时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180.00±14.43) ml/min;导管留置时间(0.96±0.45)月。两组血流量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5%和68%,以永久性双腔导管组显著为低(P<0.01)。结论: 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血流量大,可长期保留,并发症较少,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行左肝外叶结石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病人分为两组,甲组30例,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乙组30例,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肝切除时间,术后3、7天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甲乙两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3.5)ml和(7±4.5)ml(P>0.05);肝切除时间分别为(20±5)min和19±4min(P>0.05);术后3、7天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变化为甲组(50±18)UI、(30±15),乙组为(160±32)、(90±28)(P<0.01)。结论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行左肝外叶结石肝切除术简便、安全、可行,且优于阻断入肝血流。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淤血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IscheiaReperfusi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明显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注4h的AS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害,程度以D组最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三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缝合法”、改良“三袖套法”和“背驮式”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80例。结果 “缝合法”无肝期平均为(16.6±6.3)min,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8.36%。“三袖套法”无肝期平均为(10.1±1.2)min,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6.7%。“背驮式”手术成功率90.0%,一周存活率85.0%。结论 无论何种方式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只要能熟练掌握其操作要点,均可获得满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积大鼠原位肝移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体积(100%、50%和30%)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变化等情况。评估移植物体积对于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建立100%、50%和30%体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术后14d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10%。术后肝功能变化表明30%肝移植组术后损伤较重。病理显示50%及30%肝移植组术后肝脏损害严重,30%组尤为明显。结论移植物的体积对于术后存活率具有明显影响,但外科技术的改进可能提高小移植物受体的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2 (主动脉阻断组 ,n =18)于CPB开始 4 5min后阻断主动脉 ,6 0min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90min ;组 3(IPC组 ,n =18)于主动脉阻断前进行IPC(阻断升主动脉 5min后开放 10min ,并重复 3次 ) ,余处理与组 2相同。应用Annexin Ⅴ /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比较IPC处理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体外循环过程中 4 5、10 5、195min时间点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 结果 :组 2于主动脉阻断 6 0min及再灌注 90min时心肌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 .6 75± 0 .4 2 4 ) %及 (5 .32 7± 0 .5 13) % ,而组 3则分别为 (1.317± 0 .2 92 ) %和 (3.112± 0 .32 8) % ,两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时 ,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 ,但在再灌注 90min时 ,组 2和组 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达 (2 .32 7± 0 .6 73) %和 (0 .94 3± 0 .14 6 ) %(P <0 .0 1)。IPC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IPC不仅能减少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刀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方法 :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2 0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VH)术2 0例 ,与使用电凝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及LAVH术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 5 0例全部完成 ,电凝法有 1例行LAVH术的患者因血管回缩出血多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超声刀切瘤组分别为 ( 77.2± 2 2 .6)min和 ( 5 8.3±2 2 .4)ml,电凝法切瘤组分别为 ( 12 0 .2± 2 6.1)min和 ( 80 .5± 16.1)ml ,超声刀LAVH术组分别为 ( 10 2 .2± 2 8.3 )min和 ( 86.1± 2 4.1)ml,电凝法LAVH术组分别为 ( 167.3± 18.4)min和( 160 .4± 16.6)ml。结论 :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腹腔镜电凝术 ,并可以完全替代之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硝苯吡啶维持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硝苯吡啶长期维持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硝苯吡啶长期维持组 (治疗组 ) 17例与保肝治疗组 (对照组 ) 17例 ,同时观察血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原胶原 (pcⅢ )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的宽度 (DPV)、血流量 (Fpv)。结果 :治疗组 ,血白蛋白、HA、pcⅢ、DPV、Fpv在治疗第 2月分别为 :32 .79± 0 .78g/L、5 32 .7± 2 18.6ng/ml、171.2± 5 6 .3ng/ml、1.5 3± 0 .2 7cm、12 74.2± 314.3ml/min ,其后以上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 1a分别为 :37.37± 0 .82g/L、376 .3± 16 4.6ng/ml、12 8.6± 36 .6ng/ml、1.33± 0 .2 9cm、92 8.5± 316 .6ml/min ,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硝苯吡啶能早期、确切、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 ,改善肝功能 ,升高血白蛋白 ,减轻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 ,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 结果 :对 2 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 ( L IMA)。搭桥 1~ 5根 ,平均 3.1根。手术时间 6 0~ 180 min,平均( 12 0± 5 9) min。术后 2 4 h引流量为 180~ 10 0 0 m l,平均 ( 2 2 0± 5 0 ) m l,输血或血制品 0~ 14 0 0 m l,平均 ( 2 5 0± 6 0 )ml。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 3.8%。术后住院天数 ( 8~ 16 ) d,平均 ( 11.5± 2 .5 ) d;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120例卵巢囊肿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切口大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分别为38±10.9min、55±10.08ml、7.5±4.97h、1.2±0.05cm、3.5±1.03d和59±16.07min、72±14.07ml、18±5.23h、7.0±1.05cm、6.5±1.41d,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制灌注液在大鼠肝脏低温灌注再复流过程中对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肝脏原位低温灌注再复流模型 ,行在体原位低温灌注 ,大鼠 10 2只。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4只 ,对照组 (C组 ) 2 4只仅行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 ,余各组分别用 0℃乳酸林格氏液 (A组 )、0℃自制灌注液 (B组 )、0℃UW液(D组 )灌注 2 0min ,各组在恢复血流 0 ,30 ,12 0 ,72 0min分别处死 6只 ,取血液和肝脏检测。观察低温灌注及再复流后血清透明质酸 (HA)、TNF -α、ALT、AST和肝组织学变化。其余 6只SD大鼠 (S组 )作正常对照。结果 :C组再复流 30 ,12 0 ,72 0min血清HA浓度为 (12 6 .8± 2 0 .8)ng/ml、(2 5 0 .0± 2 4 .1)ng/ml、(2 90 .4± 37.0 )ng/ml,分别高于乳酸林格氏液灌注组 [(6 8.0± 11.6 )ng/ml、(14 2 .9± 30 .1)ng/ml、(2 0 0 .0± 17.5 )ng/ml]和自制灌注液灌注组 [(6 7.5± 6 .7)ng/ml,(6 3.3± 16 .2 )ng/ml,(6 2 .1± 14 .6 )ng/ml]及UW液组 [(6 6 .3± 8.8)ng/ml,(6 6 .6± 2 1.2 )ng/ml,(5 8.8± 11.0 )ng/ml],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自制灌注液灌注组与UW液灌注组血清HA浓度在再复流 30 ,12 0 ,72 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再复流 30、12 0min时C组血清TNF  相似文献   

19.
水蛭提取液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谢艳华  王跃民 《医学争鸣》1997,18(6):518-521
了解静脉给予水蛭提取物对犬正常及缺血后脑血流量、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以犬为实验对象,结扎一侧颈外A及枕A,以电磁流量计测颈A血流量,用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水蛭提取液对正常及缺血后犬脑血流量有显著升高作用,大剂量(0.1g·kg-1)、小剂量(0.05g·kg1)给药后对正常犬脑血流量的升高率分别为:44.30±19.5(P<0.01),23.66±19.0(P<0.01),对脑缺血状态的犬脑血流量的升高率分别为:10.6±20.6(P>0.05),14.7±6.0(P<0.01).给药1min后,大剂量对正常及脑缺血犬降压作用明显,血压分别由给药前22.4±2.9kPa,21.7±2.6kPa降低至15.7±6.1kPa(P<0.05),13.8±4.3kPa(P<0.05),血压与血流量之间有一定的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水蛭提取液对改善脑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Ma H  Huo JH  Zhang HX  Bian JF  Wang YM  Xiong LZ  Guo WY  Wang HC  Gao 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128-313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犬心脏功能、冠脉血流量、冠状动脉舒张功能及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犬MI/R模型,心肌定量缺血(左前降支血流量降低80%)50 min,再灌注4 h.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葡萄糖-胰岛素-钾液(GIK)、葡萄糖-钾液(GK)和假手术组,检测冠脉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再灌注结束后分离冠脉血管,行离体血管灌流观察冠脉舒张功能,同时测定灌流液中的NO含量,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果 GIK组比生理盐水组左前降支冠脉血流量(CBFLAD)有所增加(19.2 ml/min±2.2 ml/minvs 14.6 ml/min±1.8 ml/min,P<0.05),并改善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而GK组无上述作用.与假手术组相比,MI/R生理盐水组有明显的冠脉舒张功能障碍、NO释放量下降和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凋亡.GIK组可有效保护冠脉舒张功能(P<0.01),增加NO的释放量(P<0.01).同时发现胰岛素明显抑制MI/R引起的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2%±4%),生理盐水组(45%±7%,P<0.01).结论 再灌注时给予胰岛素可明显减少MI/R导致的冠状动脉损伤,增加冠脉血流量,有效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保护缺血心脏.该作用与胰岛素促进冠脉内皮NO生成,抑制MI/R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