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见影响因素对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时间的影响.方法:测定下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SPAT:①调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0,120,60,30和15×109/L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②分别在40,35,30,25,20,15,10和5℃条件下恒温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③含终浓度为0,10,20,30,40和50g/L的二甲基亚砜(DMSO)并室温放置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④在室温放置1,2,3,4 h后的8例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PRP;⑤含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O U/L的肝素或0.1 g/LEDTA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结果:①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SPAT时间逐渐延长;同一供者血小板计数与其SPAT时间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r=0.996,P=0.004);②温度在20~40℃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低于20℃时SPAT时间明显延长;③DMSO对SPAT有明显的影响,使SPAT时间明显延长,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④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和4 h SPAT无显著差异(P=0.815);⑤肝素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而0.1 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血小板计数、所处的温度以及含有DMSO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PAT时间,但是上述因素均不影响血小板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聚集,且聚集时间仍然在180 s以内.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血竭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血竭在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体内血小板致聚剂--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瘀模型.结果 不同产地血竭对正常小鼠的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较明显抑制小鼠对血小板致聚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 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均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蒜素对各种致聚剂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的结果显示:大蒜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但对洗涤后血小饭聚集无抑制作用。大蒜素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具有血浆浓度依赖性。从而表明其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血浆因素而间接发挥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刺参酸性黏多糖 (SJAMP)对正常人血小板三磷酸腺苷 (ATP)释放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其释放机制。方法 :利用Chrono log 60 0型血小板荧光 聚集仪 ,对SJAM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反应进行同步测定。结果 :SJAMP诱导人血小板的聚集为典型的 Ⅱ 相聚集 ,在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间存在一定的延迟期 ,其释放反应依赖于血小板的聚集 ,并且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能够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 (ASA)所抑制。不同诱聚剂SJAMP 10 0 μg/ml,ADP5 μmol/L ,胶原 5mg/ml,作用于人PRP后的ATP释放分别为 0 69± 0 2 2nmol/10 8血小板、1 60± 0 2 5nmol/10 8血小板、1 5 7± 0 15nmol/10 8血小板。SJAMP诱导正常人ATP释放量明显低于ADP、胶原等诱导的ATP释放量 (P <0 0 1)。结论 :从诱导血小板释放的角度 ,SJAMP是比ADP更弱的一种血小板诱聚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更好的方法调整富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数量,以满足光透射血小板聚集检测(LTA)对样本的质量要求。方法收集18~50岁健康人血样36例。分别以乏血小板血浆(PPP)和生理盐水(PS)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调整(稀释)倍数为1.5倍、2倍、2.5倍和3倍,以终浓度5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0.5 mmol/L花生四烯酸(ARA)、2 μg/mL胶原(COL)、5 μmol/L肾上腺素(EPI)以及1.2 mg/mL瑞斯托霉素(RIS)为诱导剂,测定调整前后PRP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的差异。用PRP离心制备的PPP(离心PRP-获取-PPP),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离心全血-获取-PPP)对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当ADP、ARA或EPI为激活剂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在调整倍数为2~3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RIS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 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COL时,PS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或PRP离心制备的PPP,均不影响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MA值(P>0.05)。结论以ADP、ARA、COL或EPI为诱导剂检测MA时,推荐使用PS调整血小板数量;而以RIS为诱导剂时,应使用自身PPP调整血小板数量;2 100×g,5 min条件下用传统离心全血制备的PPP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新利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小板聚集影响的程度.方法比浊法测定12例ICVD患者治疗前后,用二种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x±S)ICVD组用药后第5天、第10天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32.87%±14.2%,44.99%±12.3%)显著低于用药前(71.9%±11.1%)P<0.01;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用药前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新利博对ICVD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对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监测其血小板聚集率时,应选用ADP作为诱聚剂.  相似文献   

7.
蛇毒诱聚剂(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是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血小板诱聚剂.本文用比浊法探讨了PAgVR对兔血小板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AgVR引起兔血小板聚集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EDTA-Na2能完全抑制PAgV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肝素则无影响,表明PAgVR对血小板的作用与矛头蝮和响尾蛇毒不同,即不通过凝血酶而起作用;阿司匹林阻断环氧化酶和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均不能抑制PAgVR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磷酸川芎嗪则能显著抑制其作用,表明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依赖于TXA2和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与PAF有着某种共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测定77例2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组30例,胰岛素正常组47例)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2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显示,高胰岛素血症组(FIns〉15.1μu/ml)血小板聚集第一相(外源性诱聚剂)第二相(内源性诱聚剂)及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7.41±22.76,64.85±21.76,69.36±22.02,显著高于胰岛素正常组(45.  相似文献   

9.
地龙水煎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龙水煎剂对动物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地龙水煎剂各剂量组均可以明显抑制ADP、AA及PAF诱导的离体大鼠血小板聚集,但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不及阿司匹林组。结论地龙水煎剂仍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并观察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初发期与急性期的变化价值。方法: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聚集剂,连续搅拌诱发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心肌梗死40例、脑梗死40例、高脂血症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MAR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gT预测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血小板细胞骨架在照射后发生的变化及辐射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大鼠经全身~(60)钴源丙种射线照射,当用ADP作诱导剂时,照射后3、6、9d的富血小板血浆(PRP)聚集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35%、96%和O%;用胶原为聚集剂时,照射后的PRP均明显降低聚集能力。在照射后3d,大鼠的细胞骨架数量与成分大大增加。其中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等组分增加最为明显,同时还出现一些未知蛋白带。这些结果表明,照射后3d大鼠血小板处于激活态。照射后6d大鼠血小板细胞骨架成分和数量与对照组差别不大,而照射9d者的细胞骨架数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为4组,采用PRP透射比浊法,分别加入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另再随机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PRP分为四组,分别加入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P可高浓度保存于-20℃18个月,低浓度保存于4℃30 d,而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3.
水蛭对人血小板聚集抑制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开拓抗肿的辅助疗法,探讨水蛭对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以ADP和水蛭粗提取液为致聚剂,检测了2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和14例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显示:(1)ADP致聚的头颈恶性肿瘤病人的最大聚集率(MAR)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2)水蛭粗提取液的浓度与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呈正相关系;(3)水蛭粗提取液对头颈恶性肿瘤病人及健康人MAR的抑制剂分别为(96.6±4.5)%和(98.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半胱氨酸(Hey)致血栓形成的机制剂体外观察Hey对血小板聚集机能、抗凝血Ⅲ(AT-Ⅲ)和肝素辅因子Ⅱ(HC-Ⅱ)的抗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血小板聚集机能测定和发色基质法测定肝素辅因子的抗凝血酶活性。结果:Hey对ADP和凝血秀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影响(P〉0.05);在正常人血浆体系中,Hey对血浆AT-Ⅲ和BC-Ⅱ的抗凝血酶活性无明显影响,Hey对纯化的AT-Ⅲ体系的抗凝血酶作用民  相似文献   

15.
红花黄色素B抗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B(SYB)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抗凝作用。方法: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在PRP中加入SYB溶液及ADP,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在PPP中加入SYB和PT试剂,记录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PPP中加入SYB、删试剂和CaCl2,记录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PPP中加入SYB、TT试剂,记录凝血酶时间(TT)。结果:SYB可抑制ADP诱导的体外大鼠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可延长大鼠离体血浆PT、APTT和TT。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SYB可阻断多种途径诱发的血栓形成反应,为红花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麻醉兔后,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加入溃结安(0.45、0.90、1.80 g/L),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利用 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 UC,溃结安(50、100、200 mg/kg)灌肠20 d,摘眼球取血,制备 PRP,测定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0.45、0.90、1.80 g/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兔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率 (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50、100、200mg/kg)灌肠能降低UC模型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均<0.01);溃结安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初步证实溃结安能在体内及体外降低ADP诱导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7.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纯化与抗血小板活性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 (PCA)组分对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借助DEAE Cellulose、SP SephadexC 5 0及SP SephadexG 75柱层析 ,以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法从江浙蝮蛇 (AHV)粗毒中分离纯化PCA抗凝组分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其纯度和分子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从AHV分离纯化的PCA抗凝组分经SDS PAGE电泳测定为单一区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0 0 0左右 ,等电点 pH 4 .7;该PCA在体外对由诱聚剂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IC50 为 12 5 μg/ml。PCA(1.0mg/kg) 体内给药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结论 从蝮蛇毒中纯化的这种PCA抗凝组分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影响血凝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血小板过程中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的分离条件,以提高血小板的获得率及质量.方法:梯度离心分离人血小板,其中仞次离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为实验因素,均设置五水平,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刖计数离心前全血及离心后PRP中m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获得宰,并且涂片计数PRP中的杂质细胞.结果: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对提取PRP中血小板效率和纯度有显著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采用离心力为100 g,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提取的PRP中血小板数量较多,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聚集试验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重要实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质量控制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对比了不同温度及样本放置时间的不同,对全血及富血小板血浆(PRP)以花生四烯酸(AA)和瑞斯托霉素(RIS)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最佳离心条件和方法。方法 从新西兰大白兔耳背中央动脉取血2.7 mL,按照不同离心条件(转速:1 000~2000 r/min,时间:5~20 min)离心2次,比较不同条件下PRP中血小板浓度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多种离心条件均能成功制备PRP。初次离心:在形成白膜前的临界条件下(转速1 400 r/min,10 min)取得上层血浆的操作简单,且血小板回收率最高(>85%)。再次离心:转速1 400 r/min,>10min时,即可制得符合要求的PRP(浓缩率>5倍)。结论 初次离心条件和上清液的获取方法对PRP的回收率和浓缩率影响较大,在产生白膜前的临界条件下提取上清液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血小板浓度和回收率高,避免了离心速度过高或离心时间过长导致的血小板活化、聚集。该方法是制备PRP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