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治结、直肠手术吻合瘘的缝合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至2008年9月本院269例行结、直肠切除时各种缝合方法吻合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123例,吻合口瘘2例;使用吻合器75例,发生吻合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间断全层缝合71例,吻合瘘9例,无吻合121狭窄。结论在结、直肠吻合手术中,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或应用吻合器较间断全层缝合更能减少吻合瘘的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吻、缝合器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应用上海产金钟牌缝合器、吻合器,进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本组根治性切除25例(92.6%);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为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合理使用国产缝合器、吻合器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达保肛、根治、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位置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EC)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2017 年4 月该院336 例EC 手术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吻合口的位置分为前壁组、 后壁组及侧壁组(胃底大弯侧)。总结3 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不同吻合 位置对EC 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 组的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侧壁组的吻合口瘘、残端或胸胃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壁组和后壁组(P <0.05)。前壁组死亡5 例(4.24%), 后壁组死亡4 例(3.77%),侧壁组死亡1 例(0.8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管状 胃侧壁吻合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安全性,特别是术后吻合口瘘、残 端或胸胃瘘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 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行管状胃制作及用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与残端食管后壁行侧侧吻合(吻合口后壁延长3~5cm),应用可吸收线缝合吻合口半弧形前壁并胃浆肌层包埋.结果 15例食管癌均顺利完成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胸内弓上吻合9例,颈部吻合6例,均行左开胸,颈部切口为左侧.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有吻合口狭窄病例,1例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可以减少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患者分别使用Valtrac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进行小肠端端吻合,小肠与结肠端端、端侧吻合,结肠端端吻合,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等多项肠吻合手术。术后5~7 d用38%泛影萄胺为吻合术者作肠道造影检查,术后3~12个月对结肠、直肠的肠吻合者随访作结肠内窥镜检查,并将肠吻合中主要的并发症肠漏、出血、狭窄、肠功能紊乱等与传统缝线和吻合器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进行肠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6%(1/62),无出血,无狭窄,肠功能恢复与手工缝线、吻合器手术无差异。结论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除低位直肠外,可适用于整个肠道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带蒂回肠袖带”预防瘘及狭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外科1985年2月。2008年4月收治的379例中、上段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8例,行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端端直褥式单层吻合后,将“带蒂回肠袖带”缝在吻合口周围。对照组11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后,仍用传统吻合法,即结肠、直肠端端全层间断缝合,再做浆肌层缝合加固,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3%(7/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增加,占5.4%(6/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占7.2%(8/111),治疗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降低,占0.75%(2/268)(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带蒂回肠袖带”围缝在结、直肠吻合口周围,增加了吻合口血供,加快了吻合口的愈合,明显降低了结、直肠吻合口瘘、狭窄和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带无损缝针可吸收缝线单层单周连续缝合用于食管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吻合。方法使用3-0的带无损缝针可吸收缝线于吻合口后壁一端开始缝合第一针后打结,继续全层连续锁边缝合后壁,针距3mm,边距3mm,放置胃管及营养管后继续全层连续锁边内翻缝合吻合口前壁后打结,完成吻合。结果实验组平均吻合时间13分钟,对照组为18分钟,实验组吻合口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为2.39%(2/91),吻合口狭窄4.39%(4/91),胃液返流3.39%(3/91);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9/132),11.3%(15/132),8.3%(11/13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1%(1/91)与2.34%(3/132),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事件。结论可吸收缝线单层连续逢合安全,简便,可靠,省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一种进一步降低吻合口瘘的吻合口处理方法方法对112例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端侧机械吻合术,吻合口间断全层加强缝合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一例,无吻合口出血、胸腔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16%)结论机械吻合后吻合口全层加强缝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能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广泛应用,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明显的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直肠前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38例)和无吻合口漏组(357例)。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行直肠前切除的患者共39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的有38例(9.62%),经统计检验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P=0.005)、闭合直肠远端订仓个数(P=0.03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3.145,95% CI:1.344~7.356,P=0.008)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OR=2.083,95% CI:1.026~4.229,P=0.042)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9.62%,对于男性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的患者有较高的吻合口漏风险。应尽量减少闭合直肠远端订仓的使用个数,从而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器械吻合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在器械吻合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减小创伤、提高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2年5月~2000年12月间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直结肠端端、端侧吻合治疗1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31例中男性60例,女性71例,年龄29~78岁,平均54岁。根治性切除109例,姑息性切除22例。肿瘤下缘距肛门≤6cm者59例,≤8cm者72例。用GF—I型31号吻合器吻合12例,34号吻合器吻合119例。肿瘤切除后剩余直肠端长4~10cm。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2.3%;吻合口漏3例.发生率2.3%,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根治性切除109例中术后盆腔复发6例,发生率4.6%。结论 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端、端侧骶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安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健  李映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91-692
目的评价胸段食管癌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前壁全层外翻吻合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后壁全层内翻缝合、前壁全层外翻缝合的手术方式。结果全组182例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周行食管钡透复查,吻合口直径均超过1cm,造影剂通过顺利,所有182例吻合口均在0.8cm以上,胃镜检查通过顺利。结论胸段食管癌在颈部吻合术中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前壁全层外翻缝合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1970年1月到1990年8月,42例直肠癌施行直肠前切除(Dixon's operation),并发吻合口漏5例。本文分析了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根据临床特点,提出直肠吻合口漏早期诊断方法,介绍了骶骨前引流治疗直肠吻合口漏方法,本组5例吻合口漏在3周内愈合,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改变吻合方法,降低食管中上段癌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胃底壁圆形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吻合法治疗512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分析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机制。结果 全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狭窄8例(1.56%),吻合口瘘6例(1.02%)。结论 此方法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与后壁一层内翻吻合前壁一层外翻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105例需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术;对照组,55例,行后壁一层内翻吻合前壁一层外翻吻合术。比较两组间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残端双舌瓣空肠一层外翻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方法:对14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86例左半结肠直肠创伤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病人、15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和28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漏口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和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6/142)和1.9%(3/157),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病人漏口愈合天数为10.3±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直肠创伤病人术后吻合(或缝合)口瘘发生率为3.5%(3/86).结论: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28例双吻合技术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直肠阴道瘘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若局部或全身感染较重宜尽早行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7.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荣  郑仰  王俊江 《吉林医学》2009,30(13):1244-124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3例采用经双套管冲洗,14例采用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漏口〉0.5cm,通过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而愈合。无再次经腹手术,平均愈合时间为12~18d。结论: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诊断要及时,必要时可通过造影等技术进一步早期确诊;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可经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术;经腹行横结肠造口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在胃-食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胃-食管吻合的缝合技术,方法:食管癌切除后,用带无损伤缝针4-0可吸收vicryl线行胃-食管前,后壁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吻合26例,结果:26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结论:(1)前、后壁全层外连续缝合吻合口腔外黏膜及肌层的和长愈合处于一个无酸无酶的环境,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防止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2)全层外翻缝合使吻合口腔内黏膜对合平整,光滑,呆吸收线缝合减轻和缩短了缝线反应,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增生及瘢痕的形成,防止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连续缝合缩短了吻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89例贲门癌机械缝合后6例吻合口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强 《重庆医学》2005,34(10):1514-1515
目的探讨在贲门癌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机械缝合重建消化道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以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10月间89例贲门癌切除中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为6.7%.其中5例为经腹贲门癌切除术后腹腔吻合口漏,1例为经胸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6例吻合口瘘均治愈.结论吻合器使用不熟练是导致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吻合口漏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左结肠病变急症手术一期吻合的经验。方法 分析总结7年间左结肠病变急症手术一期吻合18例。结果及结论 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认为左结肠病变应积极手术,争取时机切除,情况好一期吻合,吻合成功的关键是保证吻合口肠端无张力及血运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