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内槽中,内镜插人消化道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道息肉37人。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圈套治疗消化道息肉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道息肉临床发病率高,部分息肉可发生恶变,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已引起广泛重视。以往的治疗常规采用电凝电切、微波、激光等方法,各有优缺点。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用套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稳定,安全,已被临床上推广应用。我们通过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 ,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激光等 ,但对于直径≥ 3cm的巨大粗蒂或宽基息肉 ,镜下电切除易发生肠出血及穿孔 ,只能采用手术切除[1] 。我们对消化道巨大息肉采用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 ,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我院在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2月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胃及结肠的 2 5例 2 7枚巨大息肉行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男 1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2岁。术前经电子内镜检查并取材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并常规查血小板计数 ,凝血筛选。息肉位于食管 1枚、胃 3枚、结肠 …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 ,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1] 。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出血、穿孔的危险性。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 ,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 ,作者近来采用了尼龙圈套扎法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住院和门诊经内镜检出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病人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2 8~ 77岁 ,平均 4 9 7岁 ,均有上腹不适或腹泻、便秘病史。1.2 内镜检查结果 息肉位于食管、直肠…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的常见病。我们应用尼龙线圈套结扎治疗器治疗消化道息肉18例(21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6~ 72岁,食管息肉2例,胃息肉10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结肠息肉5例。病例均经内镜检查证实并经病理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张威庆  李伟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11,51(19):99-100
目的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消化道息肉(356枚)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0.5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切除;0.5~2.0 cm的息肉:无蒂息肉采用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法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亚蒂或有蒂息肉采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2.0 cm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对息肉头部、不能用圈套器一次套住者采用分叶切除法)。结果内镜下息肉切除率达98.5%(257/260),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对17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5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5 cm息肉9枚。结论根据息肉直径、形状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息肉摘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32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息肉切除治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2例难治性息肉患者进行普通的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和内镜随访。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切除,切除成功率100%,1例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息肉复发。对照组27例患者一次性完成切除,切除率84.38%,5例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随访3个月至2年2例息肉患者复发。由此,观察组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提供较为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旨在对不同形态、大小的消化道息肉,在消化内镜下分别采用不同摘除法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应推广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治疗方案:①对小于0.5cm的息肉,多采用热活检夹除或氢气灼除法.②对大于0.5cm有蒂或亚蒂息肉,采用直接圈套切除.③对广基息肉,先在息肉周边进行黏膜卜多点注射,使息肉隆起后,再采用电切的方法进行治疗.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尼龙圈套扎和联合电凝电切除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消化道广基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切除息肉,对照组行单纯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观察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为98.1%,对照组为88.4%。结论对于消化道广基息肉内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层局部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小肠及结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在逐步提高,息肉的临床意义在于出血或可能癌变,因此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理想的息肉切除术应能达到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和彻底止血的目的。对于直径≤2.5cm的息肉,通过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高热而被烧灼予以切除。该方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2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28例刘海兰张东升苑凤芹孟卫红我院1992年至1994年间,在人的离体胃行微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极好,故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为住院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0岁。治疗4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治疗服用抗栓药物患者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的42例不停用抗栓药物患者的结直肠小息肉(3~9 mm)临床资料,对息肉切除的术中活动性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切除的完整性、标本完整回收情况...  相似文献   

16.
息肉系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组织学类型如何。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性、腺瘤及其它肿瘤等。息肉与肠壁的连接方式(有蒂、无蒂)部位、范围、单发或多发、大小、形态和颜色都对判断其性质,有无恶变倾向及治疗有关。经内窥镜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是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100例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及局部用药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2年4月至11月经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47例共67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16—68岁,平均47岁。单发息肉36例,多发息肉11例。息肉直径<1cm 51颗,1—1.9cm 13颗,2—2.9cm 3颗。长蒂息肉6颗,亚蒂息肉8颗,宽基息肉53颗。息肉位于直肠16颗,乙状结肠14颗,降结肠4颗,升结肠9颗,回盲部8颗,胃14颗,贲门2颗。其中13例共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摘除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有多种,但在摘除直径>2 cm的息肉时易造成摘除不全、活动性出血甚至穿孔等,使其普遍开展受到限制,不少患者只能接受手术治疗。我院对18例内镜直视下头体部直径2~5 cm的长蒂、亚蒂大息肉用金属夹钳夹息肉蒂部阻断其血供,然后进行活检,待1~2周后观察息肉脱落情况,并行高频电圈套摘除息肉或修整残留蒂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4岁,反复黑便5年余。病程中,患者无腹痛、腹胀、呕吐。外院行胃、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曾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于入院前11d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小肠上段巨大隆起病变,性质待定。入院前1d患者再次解成形黑便。入院后予抑酸、止血等治疗,胃镜发现十二指肠降段一长条状息肉,直径约1cm,长度估计约10cm,表面充血,质软。内镜下先行尼龙圈套扎,再予高频圈套切除,标本回收送病检示:息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息肉是指消化道黏膜层局部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等各个部位。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各种高清晰内镜的问世,并随着人们对内镜检查观念的改变,接受内镜检查的人数逐年递增,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息肉的临床意义在于消化道出血及潜在的癌变可能性,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