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lidromic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ating tachycardia,AAV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AVRT患者的经食管心房渊博(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TEAP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2例自行发作,6例基础刺激诱发.6例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4例自行终止,6例超速刺激法终止,2例药物终止,2例短不应期旁道行超速刺激转为预激伴心房颤动: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14例AAVRT患者中有5例(35.7%)双旁道.9例(64.2%)单旁道,其中2例(13.3%)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结论AAVRT患者双旁道或多旁道发生率较高,偶见合并房室结双径路;AAVRT超速刺激终止时可诱发预激伴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
预激合并房颤电复律后转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朱志忠(272129)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徐文(272100)山东济宁市市直机关门诊部李兴旺(272503)济宁市汶上县寅寺卫生院患者男性,35岁。陈发性心悸、胸闷2年,加重1天。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图1上...  相似文献   

3.
4.
16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199±21/min。7例伴血流动力学障碍,4例伴昏厥。8例作电生理检查,以游离壁旁道为多见。终止发作的治疗与一般室上速相仿。随访34±30月,16例皆存活。手术切断与电消融治疗各1例,分别随访3月与1年,皆无心动过速发作。间断或持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14例,8例仍发心动过速,但不伴昏厥。  相似文献   

5.
分析85例房室旁路有前传功能的预激征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结果,发现诱发室上速的最重要因素是旁路不应期长于房室结不应期。基础心率的变化及静注阿托品,在部分病人可改变此二者的关系而增加诱发率。旁路不应期的长短、部位及预激的分型均无明显的影响。旁路逆向不应期过长或无逆传功能,是不能诱发室上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易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约占85%,预激综合征合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可分为顺向型与逆向型两种,顺向型AVRT较多见,占预激综合征并心律失常的80%,逆向型AVRT较少见,占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5%,其心电图特征很像室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两者的区别。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病例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侧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融,平均室上速发作病史11年。成功消融7例共8条旁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前先行右室造影有利于消融靶点定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DRT)的临床特点。 39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 ,2 2 (5 .5 % )例 (包括Mahaim纤维旁道 12例 )诱发出ADRT ,心动过速的周长为 30 2± 5 6 (2 30~ 4 10 )ms,2例心动过速时出现低血压伴有头晕 ,4例在心动过速时演化为心房颤动。通过与患者既往临床心电图比较 ,证实 17例有ADRT临床发作 ,常见于多旁道和年轻的患者 (15 / 2 2例 ) ,12例同时伴有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9例多旁道患者中 15例逆传经旁道 ,4例逆传经旁道和 /或房室结。 3例单旁道患者在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ADRT ,逆传经房室结。参与构成ADRT的 4 1条旁道 19条位于右侧游离壁 ,9条位于右后间隔 ,3条位于左后间隔 ,7条位于左侧游离壁。 12例前传经Mahaim纤维的ADRT ,其逆传旁道均位于后间隔。 7例普通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其前传支和逆传分别位于右侧、左侧游离壁。 3例单旁道均位于右侧游离壁。结论 :ADRT最常见于多旁道患者并有多种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唐咏  杜云蕙 《心电学杂志》2006,25(4):222-223
患者男性,34岁。因反复心悸、晕厥21年,再发晕厥12h入院。每次均在体力活动时发作,伴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临床诊断:晕厥待查。入院体检:BP120/80mmHg。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X线胸片示心外形正常。心电图(图1A)示A型预激综合征图形。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房、心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活动正常,二尖瓣少量返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通过比较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间隔部旁路 (间隔部旁路组 )和非间隔部旁路 (非间隔部旁路组 )患者旁路前传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传导时间的不同 ,探悉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2 7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间隔部旁路 6例 ,非间隔部旁路 2 1例。两组患者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2 5 9± 3 3 )ms比 ( 2 66± 2 4)ms ,P >0 0 5〕、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2 62± 3 1)ms比 ( 2 71± 17)ms ,P >0 0 5〕和心动过速频率〔( 168± 3 1)次 /分比 ( 176± 2 5 )次 /分 ,P >0 0 5〕无显著性差异。与非间隔部旁路组患者相比 ,间隔部旁路组患者旁路前传时间〔( 76± 2 1)ms比 ( 3 9± 13 )ms ,P <0 0 1〕和房室结逆传时间〔( 10 3± 3 5 )ms比 ( 4 6± 19)ms ,P <0 0 1〕明显延长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旁路顺传或房室结逆传速度减慢使间隔部旁路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网和电生理检查特点、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旨在为临床长RP。心动过速鉴别提供帮助。方法11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及电生理检查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心动过速表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RP’〉P’R,P。在Ⅱ、Ⅲ、aVF导联倒置,RP’间期为350±25ms,心率为1664-30bpm。11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室房逆传跳跃现象。心房程序刺激无明显跳跃现象,11例均可由心房StS: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发作,且容易诱发,容易终止。心动过速发作时,5例CS9.10A波最早,6例HiS的A波最早,其中1例静推ATP心动过速终止。11例患者中9例经房室结改良消融传统慢径获得成功,2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再发作心动过速。结论长RP’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如能排除慢旁道和房速,应考虑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呈非跳跃性房室结功能曲线 (AVNFC)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成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将 75例AVNRT患者分为 3组 :A组 16例 ,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非跳跃性AVNFC ;B组 10例 ,仅心房递增起搏呈跳跃性AVNFC ;C组 4 9例 ,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跳跃性AVNFC。比较 3组患者射频消融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电生理参数。结果 :消融后 3组患者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 (A1H1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P <0 .0 5 )。A组消融前、后A1H1max的缩短程度均小于B组和C组 (P <0 .0 5 )。A组非典型AVNRT的诱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对于心房递增起搏和A1A2 程序刺激均呈非跳跃性AVNFC的AVNRT患者 ,消融后A1H1max的显著缩短可作为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AVNFC呈非跳跃性的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易诱发非典型AVNRT。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对83例AVRT、105例AVNRT患者射频消融前后和50例对照组正常人的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和掩饰倾向(L)值进行测量。结果射频消融前后,各组之间的P、E、N和L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射频消融前后AVNRT组内女性患者的N分值较男性高(分别为12.93±2.83vs9.88±2.61;12.84±2.87vs9.87±2.64;P均<0.05)。结论AVNRT女性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这可能是在AVNRT中女性占多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重整特点及对经典重整概念的质疑。方法:选择41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顺向型AV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进行S2刺激扫描,观察心动过速对S2刺激的重整反应。结果:28例(其中左侧房室旁路19/32例,右侧房室旁路9/9例)经高位右房A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39例(其中左侧房室旁路30/32例,右侧房室旁路9/9例)经右心室V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其中8例左侧旁路患者从左心房、左心室刺激均能发生重整。重整时,偶联间期与回归周期之和(即代偿间歇)与心动过速周长(CL)的关系有3种不同的表现。结论:重整与刺激部位到折返环的距离密切相关;代偿间歇不仅可以小于CL的2倍,也可以大于或等于CL的2倍。  相似文献   

19.
20.
We report 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multiple ablations for recurrent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who developed an atrial tachycardia four years after his last procedure. Subsequent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demonstrated double loop macro-reentrant atrial tachycardia consistent with a roof dependent flutter and a perimitral flutter. We successfully terminated the tachycardia by targeting isthmuses at sites of prior ab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