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48名40岁及以上人群(对照组)人和39例原发性高血压、6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A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人群对照组(x2=3.92、4.53,P<0.05)和高血压组(x2=6.59、11.8,P<0.05)。高血压组与人群对照组则无差别(x2=0.026,0.023,P>0.05)。AC基因型、C等位基因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型AC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80例分为:高血压伴抑郁组(90例)、高血压组(90例),另设对照组(健康在校大学生9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也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的肾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肾素水平与高血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浆醛固酮水平无差异。高血压伴抑郁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抑郁病程(r=0.412,P<0.01)和血压水平(r=0.369,P<0.01)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正常对照者 (6 6人 )、高血压 (4 0例 )、高血压脑梗死 (5 4例 )、腔隙性脑梗死 (4 5例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 (33例 )患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同时测定 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合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组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较其他组高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可能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出血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为大面积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组、大面积组发病后24h、3d、5d、7d、14d后等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面积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大面积组和对照组,且发病24h后呈升高趋势3d内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能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PRA、AngⅡ浓度 ,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ACI患者发病 3日内PRA和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0 0 1和P <0 0 5)和恢复期 (均P <0 0 5) ,恢复期AngⅡ浓度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2 )ACI的PAR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病无关 ,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72 ,r =0 .63) ;(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梗死灶组 (>3 .0cm2 )与中梗死灶组 (1 .5cm2 ~ 3 .0cm2 )之间无差异 ,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1 .5cm2 ) (分别P <0 0 1和P <0 0 5)。结论 ACI早期PRA和AngⅡ水平应激性升高 ,提示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 ,可作为ACI患者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偏头痛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量化指标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偏头痛患者;同时选择同时期就诊于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测量仪检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晨起空腹留取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正常体检者30名,两组24 h动态血压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24 h血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血压变异系数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尤其表现为反勺型的血压特点,夜晚血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偏头痛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慢性偏头痛患者存在血压变异,主要表现为反勺型的血压特点,夜晚血压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变异系数较高。其机制可能与内皮素-1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瘦素、雌二醇水平与患者性别、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脑梗死组),测定其血清瘦素、雌二醇水平,并按不同性别和脑梗死分型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脑梗死组瘦素、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脑梗死组中女性患者瘦素、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患者。(3)以头CT梗死灶最大径影像结构分型,各脑梗死分型之间瘦素、雌二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关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雌二醇水平升高,女性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且血清瘦素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E(sE)-选择素、可溶性L(sL)-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ACI患者(发病<72 h)血清sE-选择素、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20名健康者作对照.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测量ACI患者急性期脑梗死的体积,分析其与血清sE-选择素及sL-选择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ACI患者血清s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10.49±8.70)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3±2.07)ng/ml](P<0.01),而sL-选择素的表达水平[(4.29±2.22)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1±3.28)ng/ml](P<0.01);血清sE-选择素、sL-选择素水平与脑梗死体积不相关.结论 ACI患者血清sE-选择素表达上调,sL-选择素表达下凋,但都与脑梗死体积不相关,两者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应用MRI测量脑梗死体积,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和肽素水平[( 3.73±0.49)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85±0.24) ng/ml](P<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42例)[(3.84±0.44) 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18例)[ (3.47±0.53) ng/ml] (P<0.05);两亚组间年龄、血糖、血清hs-CPR水平、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 ~0.01).ROC分析显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中,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年龄、hs-CRP水平、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升高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时,1 d、2 d、3 d、4 d及1 w、2 w后血清护骨素水平。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由CT于发病第7天用Simes Somatom提供的软件测得,3 m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判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护骨素水平即明显升高(3.56±0.5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1±0.29)ng/L,P<0.01,3 d达高峰(4.59±0.62)ng/L,随后有所下降,2 w时(3.25±0.46)ng/L仍明显高于对照水平。大梗死灶组各个时间段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各个时间段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其中第3天时最为显著。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动态变化,血清护骨素水平能够反映脑梗死的体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不同时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 )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 ,对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后 1、3、7、14、2 1~ 2 5d各进行了TM监测 ,并与对照组 (n =5 2 )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各病期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除发病后第 3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 ,其他各病期T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发病后第 1周TM水平呈现逐渐升高倾向 (P <0 0 1或P <0 0 0 1)。结论 :血浆TM水平在脑梗死第 1周随病程延长呈现递增性升高 ,以后有逐渐降低趋势。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有较严重的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特点,探索OSAS相关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临床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OSAS患者40例(OSAS组)、伴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OSAS伴脑梗死组)以及不伴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脑梗死组)纳入本研究,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Lp-PLA2水平。结果发病24h时,OSAS组、OSAS伴脑梗死组以及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OSAS伴脑梗死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OSAS组和脑梗死组(均P0.01)。至发病后21d,OSAS伴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PLA2含量仍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提示其体内存在Lp-PLA2相关性炎性反应,LP-PLA2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物用于判断OSAS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状态;OSAS伴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为早期强化抗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前循环组(34例)和后循环组(28例),均采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比较2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结果前、后循环组患者病因分型均以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2组NIHSS评分、GCS评分和BI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前和1周后NIHSS评分、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组患者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高于后循环组(P0.05),但2组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更适用于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钠素(ANP)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的脑血管病ANP变化的研究尚少。我们观察了60例急性脑血管病和31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浆ANP含量及其与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液粘度、血脂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神经降压素(NT)和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PY、N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轻型脑出血组相比,中重型组NPY和NT含量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血浆NP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型脑梗死组相比,中重度型脑梗死患者的NPY和N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PY和NT水平均升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反映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2016-04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用尤瑞克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观察组,NO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妊娠高血压妇女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高血压妇女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焦虑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比较不同焦虑、抑郁水平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焦虑、抑郁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结果 HAMA评分7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125.83±20.05pg/mL,HAMA评分为7~14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242.44±53.78 pg/mL,HAMA评分为15~21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57.66±103.74pg/mL,HAMA评分 21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443.61±132.1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7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131.50±27.62pg/mL,HAMD评分为7~16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239.74±61.22 pg/mL,HAMD评分为17~24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44.82±102.52 pg/mL,HAMD评分 24分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432.48±121.0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HAMA评分、HAMD评分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3、0.517(P0.05)。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妊娠高血压妇女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