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腓骨肌萎缩症(CMT)临床特征、基因测定、病理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其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CM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并采用PCR技术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40例CMT患者双下肢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双胫、腓总神经为15~28 m/s,腓肠神经为12~30 m/s),10例双下肢未引出反应电位;50例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亦减慢分别为19~48 m/s和20~52 m/s。CMT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程度和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腓肠神经活检符合慢性脱髓鞘部分伴轴索改变性周围神经病。PMP22、Cx32、MPZ、MFN2、GDAP1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发现14例患者存在PMP22基因的大片段重复突变(28%),13例患者存在Cx32基因的点突变(26%),4例患者存在MPZ基因的点突变(8%),3例患者存在MFN2基因的点突变(6%),未发现GDAP1基因的突变,16例患者未检测出上述基因突变。结论电生理、病理、基因测定在CMT的诊断及分型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方法对40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家系调查、临床及辅助检查,并运用实时荧光PCR、普通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和髓鞘糖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MPZ)基因有无突变。结果家系成员中5例经临床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1型(CMT1),其中4例伴2型糖尿病。该家系成员未发现PMP22基因大片段扩增突变及点突变;仅发现1例MPZ基因5820位点A→G多态性现象。结论 PMP22和MPZ基因突变不是本组合并2型糖尿病CMT家系的致病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家系基因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smallheat shockprotein27,Hsp27)突变所致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disease,CMT)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对发现Hsp27基因同一突变(C379T)的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2家系的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35~60岁发病,平均病程(17.6±6.6)年,发病后平均(12.6±4.9)年需要扶拐杖行走,平均(20.7±5.7)年完全丧失行走能力;患者感觉障碍轻,神经电生理示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呈中至重度减慢,但上肢正常或轻度减慢,神经活检证实为慢性轴突性神经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原性肌萎缩。结论Hsp27基因C397T突变可引起CMT2表现型,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的该基因突变CMT2F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T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5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21.7岁。平均神经病残疾评分32.6分,平均CMT评分13.3分。均为隐匿性起病,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感觉症状轻微。1例患者伴有限制性心肌病,临床罕见。9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1例患者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8 m/s),周围神经病变严重。4例腓肠神经及腓短肌肌肉病理学检查符合CMT2典型神经肌肉病理表现。MFN2基因突变分析发现,1例MFN2基因第18外显子发生L710P突变。结论 CMT2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周围神经损害严重但功能相对良好。限制性心肌病可能是该病的表现型之一。MFN2基因L710P突变可能为CMT2致病基因的突变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电生理以及基因突变的特点,该研究收集2个家系先证者以及发病亲属的临床资料、电生理资料、全血和DNA,进行家系分析及CMT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家系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MLPA检测提示PMP22基因的重复扩增.基因测序未发现患者携带CMT其他相关基因的突变.进一步在患者的3个患病的亲属中发现携带PMP22基因的重复扩增,并且未发现其未患病的叔叔携带该突变.家系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携带SH3TC2基因的c.730C>T p.Q244X和c.432C>G p.Y144X两个杂合突变.患者的父母,则分别携带上述两个突变.因此,家系1诊断为CMT1A型,家系2诊断为CMT4C型,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基因和表型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腓骨肌萎缩症 (CMT) 1A型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和疾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对一CMT家系中 9个成员进行详尽的临床检查、疾病基因突变分析 ,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肌肉活检。结果 本家系中 5人发病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除 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外 ,其余 4例均在2 0岁前起病。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 ,末梢型感觉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足部畸形(高弓足 )。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突变分析发现 17号染色体短臂 11 2区(17p11 2 )包含周围髓鞘蛋白 (PMP) 2 2基因的正向串联重复突变。结论 CMT1A型是CMT最常见类型 ,多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 ,表现为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一性减低 (<38m/s)。 17p 11 2区包含PMP 2 2基因在内的 1 5Mb(偶尔 <1 5Mb)的正向串联重复突变是CMT 1A最主要的突变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MT)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 并与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总结的CMT基因分布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8年来CMT基因分布比例的异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CMT及其相关疾病家系520个, 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外周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和缺失突变后, 采用二代基因测序包或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上述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 对阳性结果采用Sanger一代测序的方法验证。结果在520个家系中, 确定了336个CMT家系的基因诊断, 确诊比例从2013年的48.6%(51/105)增加到2021年的64.6%(336/520;χ2=9.54, P=0.003), 其中PMP22基因重复占26.7%(139/520)、缝隙连接蛋白B1(GJB1)基因突变占8.8%(46/520)、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突变占5.0%(26/520)、髓鞘蛋白零(MPZ)基因突变占2.3%(12/520)、PMP22基因点突变占2.1%(11/520)、热休克蛋白B1基因突变占1.9%(10/5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腓骨肌萎缩症(CMT)1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同时利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CMT1A型相关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以进一步确定CMT1A型的诊断.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CMT1型的5例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同时对所有患者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两种方法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4例患者20岁前发病,其中2例有家族史,1例患者30岁左右发病.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四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四肢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2例患者出现弓型足.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轻度降低.两种基因检测均发现1例患者存在PMP22基因重复突变.结论 CMT1型发病年龄较早,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神经电生理可见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波幅略有降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MLPA两种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CMT1)患者肌电图和PMP22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43例CMT1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应用PCR双酶切方法对其中33例CMT1患者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17p11.2-12 PMP22基因重复序列(即1760bp片段)。33例CMT1患者依有无17p11.2-12 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分为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有无差异。结果 43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均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明显减慢(100%),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所检129块肌肉中,88块(68.2%)呈神经源性损害。经PMP22基因学检测的33例中20例(60.6%)检测出1760bp片断,对照组均未检测到此片段。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期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T1患者肌电图改变具有其特异性,结合PCR-双酶切法检测PMP22特异性基因重复序列可提高诊断CMT1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2L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家系中12名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家系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远端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部分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感觉异常,踝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爪形手、弓形足,视力、听力障碍。家系调查显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基因点突变(422A-C)。结论该家系为CMT2L型,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测序可确诊CMT亚型,且有助于发现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