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感染白纹伊蚊的胃血涂片中,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和测量大小如下:雄配子呈丝状,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最长23μm;雌配子和合子近圆形或卵圆形,4~7μm和4~4μm×4~6μm;动合子香蕉形,18~19×3~4μm。本文对雄配子出丝,雌配子受精和合子到动合子形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2.
<正> 各种鼠疟原虫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陆续被发现以来,由于它们可感染一般实验室的常用鼠类,使用方便,经济,且其生物学基本特性接近人和灵长类疟原虫,故目前已成为疟疾的重要实验研究模型和工具。我国于70年代中期自国外引入约氏鼠疟原虫,此虫种系60年代中期自中非共和国的一种丛林鼠(Thamnomys rutilans)体内分离出来的。约氏疟原虫的自然蚊媒虽经初步调查,但未能确定,其适宜实验蚊媒已知有两种,即斯氏按蚊和圣代克按蚊,利用这些蚊媒对原虫蚊期(孢子增殖)发育已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目前有关研究多只限于蚊期晚期发育阶段,而蚊期早期发育阶段除形态学方面的有关描述外几无所知,且迄今未见此原虫在按蚊以外的蚊虫体内发育情况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安汶巨蚊生物学的实验室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观察并研究了安汶巨蚊(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该蚊发育历期:卵2天幼虫11—12天、蛹期5天。该蚊幼虫每天捕食35条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幼虫;随食量减少该蚊幼虫期延长,最长可达80天:成蚊羽化后第八天产卵,平均每天产11粒;雌蚊寿命40天,雄蛇95天;雌雄性比例为1:1.5(♀:♂1:1.5)。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体外培养子孢子提供对比依据,有必要从事疟原虫蚊体期发育过程的系统观察。由于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又称猴间日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P.vivax)在形态和生活史方面十分近似,用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qhemsi),详细观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各个时期,可作为对间日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人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 Wenyon(1926)在其 Protozoology 一书中早已作了精辟的阐述,只是限于当时学科进展的状况,对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早期发育阶段描述得还不十分明确。其后 Mackerras(1948)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的早期各阶段进一步作了比较系统地探讨并且提供了疟原虫蚊期生活史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6.
人胚胎肺细胞是一类用途广泛的二倍体细胞。八十年代初Hollingdale等发现其可作为伯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P.b)红外期发育的适宜宿主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支持P.b红外期发育成熟,从而开辟了它的新用途。我们在进行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研究中,自建了人胚肺细胞系ELu880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 一、疟原虫孢子增殖期体外培养研究概况随着人们对疟原虫的生物学、生理、生化及疟疾防治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等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疟原虫孢子增殖期,即蚊期体外培养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迄今这方面的工作,只限于对某些动物疟原虫,经过分段培养获得了初步成果。包括从配子体发育到成熟动合子阶段:吸入阳性鸟血后2~3小时的蚊胃,经培养发育到早期卵囊(4日龄);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s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1,P>0.5)。结论 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初次对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odium yoelii yoelii)的卵囊、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的表面形态构造进行了详细观察,为对疟原虫蚊期生物学及抗疟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5年引进食蟹猴疟原虫B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建成食蟹猴疟原虫B株—斯氏按蚊—恒河猴猴疟模型。B株原虫对斯氏按蚊感染性强,斯氏按蚊叮咬输血感染后7~11天的猴,其卵囊阳性率可达80~100%;第8天卵囊成熟,第10天子孢子进腺率平均52.7%。猴感染后第7天肝切片中红外期原虫不分叶,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食蟹猴疟原虫一斯氏按蚊(Plasmodium cynomolgi—Anopheles stephensi)系统猴实验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用于对杀组织期抗疟药的试验方法及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5-对氟苯氧基伯喹等药物对食蟹猴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杀灭作用,并证明此动物模型适用于组织期杀灭药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岛等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是我国传疟媒介按蚊中,自然感染率最高的一种。它的自然子孢子率很高。在海南岛的自然感染率(平均从2.2%~6.1%)。国外报导的自然感染率(0.7%~8.7%。)云南亦属疟疾流行区。为了了解大劣按蚊在云南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1981年先后三次从四川医学院及广西医学院引进该蚊种进行了大劣按蚊实验室品系的驯化和养殖工作,以备做云南省疟原虫的感染试验。观察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odium yoelii yoelii)为国内外用于疟疾研究的较常见的一种实验动物疟原虫。但对其在蚊媒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迄今尚未见系统研究的资料,本文首次报道该种疟原虫在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体内发育过程,对其各发育阶段所出现的时间及形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国内的大劣按蚊(A.duris)和中华按蚊(A.hyrcanus sinensis)与斯氏按蚊对该种疟原虫的敏感性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和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后,对宿主的遗传、病理、生化变化的影响,我们观察了染虫后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三种血清同工酶及肝肾的病理、生化改变。结果如下。给小白鼠(昆明株)腹腔接种鼠疟原虫。当血原虫率达60%时,取鼠尾血分离淋巴细胞,制成涂片,经Giemsa染色后观察有微核细胞数。伯氏疟原虫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后,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5.33‰和2.33‰,正常对照组微核率为1.2‰。伯氏疟组血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约氏疟组则相差不明显(P>0.05)。显示伯氏疟原虫可导致小鼠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5.
<正> 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hpensi·Liston 1901)是实验室研究人,类人猿和鼠类疟原虫的重要媒介。国内外学者对实验室饲养斯氏按蚊作了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由于我们进行猴疟原虫和鼠疟原虫方面的研究时,需要按时提供大量斯氏按蚊供研究之用,因此,大是饲养斯氏按蚊成为一项重要研究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中,卵囊子孢子与唾液腺子孢子不同时相点的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 CSP)与红细胞结合蛋白(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 MAEB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后5、7、10 d取蚊腹部、12、15、18 d取蚊头胸部分离疟原虫总RNA,以rRNA 28S为对照,通过RT-PCR法半定量分析CSP与MAEBL mRNA表达量.结果蚊期疟原虫子孢子CSP与MAEBL转录显著上调(P<0.01),在侵入唾液腺后达到峰值.结论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CSP和MAEBL mRNA高水平表达,提示CSP和MAEBL可能与侵入脊椎动物宿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戊巴比妥钠对鼠疟原虫红外期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鼠疟原虫红外期的研究中,为了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抗疟药物对红外期的作用、门静脉灌注子孢子以提高红外期原虫的密度等,常需在此期间将动物麻醉,以利操作。戊巴比妥钠是麻醉大白鼠常用药物,该药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但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 By265 strain)红外期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同一来源的约氏疟原虫经血传和蚊传两种方式在小鼠及斯氏按蚊体内传代,观察了其毒力的变化,并对毒力变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蚊传保种的疟原虫感染小鼠死亡率为13.89%~22.73%,而血传保种疟原虫感染的小鼠10天内全部死亡。长期血传的原虫经一代蚊传感染鼠死亡率降为0%~15%。长期蚊传的原虫连续3代血传感染鼠死亡率达100%。长期血传的疟原虫改嗜成熟红细胞,引起脑部病变。切除脾脏、破坏胸腺不能阻止脑病变的发生。脾脏对鼠疟原虫毒力株无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菊  周宗瑶  姜开军 《农垦医学》2007,29(2):142-144
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配体未知,因而又称孤儿核受体.GCNF主要功能是抑制基因表达,它可以促进Oct-4基因的甲基化,使Oct-4发生基因沉默.GCNF基因高度表达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胎盘、发育中的生殖细胞.GCNF基因表达具有的时空特性,提示GCNF在胚胎发生以及配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75年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体内首次发现了一种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一、这种猴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殖周期为72小时,其形态特征基本上与猪尾猴疟原虫相似。二、这种疟原虫不能感染雷氏按蚊;在斯氏按蚊体内能发育即卵囊分化,但迅即出现退变,不能完成孢子增殖;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发育良好,12天(25℃)完成孢子增殖。三、用阳性巴拉巴按蚊感染一只熊猴和4只恒河猴,原虫血症前期前者为8天,后者一致为9天。四、观察了这种猴疟原虫对恒河猴的感染过程。正常不切脾猴引起中等度感染;切脾猴则引起重度感染,感染猴出现严重贫血,甚至死亡。五、根据文献,对这种猴疟原虫与猪尾猴疟原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认为这是猪尾猴疟原虫的一个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