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出现并因其具有和传统中药汤剂相类似甚至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而受到了医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学文献有机结合起来,从化学成分、药效、临床疗效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阐述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汤剂的临床对比。方法对比两者优缺点,给出解决方案。结果与结论传统中药汤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处方调剂后,加水煎煮,达到治疗效果。但中药材既不卫生又不易保管,称量误差大,煎煮不方便。而颗粒状剂型是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制成的,即保持了中药汤剂的特点,又有所专长,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毒性、作用)及"五方便"(服用、携带、贮藏、组方、运输)等优点[1]。  相似文献   

4.
中药汤剂配方模式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具有随症加减、吸收快、奏效迅速的特点[1],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复方用药的剂型,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但传统配方模式,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量化检测,很难保证汤药的质量稳定和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风热感冒患者予以中药颗粒剂与饮片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为患者收治时间,在我院收治的风热感冒患者中选取48例患者参加本组实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均分,各组24例。将服用中药颗粒剂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服用中药饮片汤剂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2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显著(P <0.05);对两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 <0.05。结论对于风热感冒患者采取中药颗粒剂治疗的效果相比于采取中药饮片汤剂治疗的效果较低,但中药颗粒剂具有易储存、易携带的优点,针对效果比较还不能代替中药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6.
杨琳 《海峡药学》1996,8(4):92-9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节奏亦不断加快,古老、传统的中药业的改革与各行业一样正在中医药界蓬勃兴起,尤其中药汤剂的弊端日渐突出,使汤剂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中药界人士正探索各种方法,力求改进这古老、传统的剂型,以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笔者就汤剂改革谈两种方案,供同行们参考。1.从汤剂的制备方法及煎煮容器上加以改进:1.1用电代替柴炭加热。包括砂浴,水浴、电热板、电炉、红外线等煎煮中药工具,有的还安装有定时、调温。电加热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加水量、…  相似文献   

7.
8.
徐一定 《海峡药学》2006,18(6):231-232
中药汤剂因为服用后吸收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许多患者所能接受的剂型之一。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药汤剂质量问题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中药汤剂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汤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剂型之一,因起效快、疗效好至今仍被广泛的应用,但又因其服药量大和携带不方便,使得国内外许多药学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剂型。日本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对中药汤剂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中药汤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坤全  陈益强 《河北医药》2003,25(10):775-775
中药饮片颗粒剂是一种遵循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 ,运用现代制药工艺 ,将单味中药饮片经过加工煎煮、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程序 ,使之成为中医临床上可随机组方 ,即冲即饮的颗粒剂型。我院现使用的中药饮片颗粒剂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共有品种 3 63种 ,其中根茎类 118种 ,全草类 3 5 ,果实类 12 2种 ,动物类 19种 ,其他 69种。现将我院使用中药饮片颗粒剂的情况与中药汤剂进行比较。1 中药饮片颗粒剂的特点1 1 临床使用上可随证组方 中医治病重视个体差异 ,临床用药需因人而异随证组方 ,而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中药汤剂一样 ,灵活组方 ,…  相似文献   

11.
姚世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99-3300
通过比较中药汤剂与中药颗粒剂在价格、调剂及煎煮方面对药物的溶解度和有效成分的溶出,表明中药汤剂和中药颗粒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在临床上应该加以灵活应用,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2.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有效成分浓度高,可直接冲服,起效快,应用方便,因而受到患者欢迎.相对于汤剂而言,制备相对较长时间的加热处理过程,易使某些有效成分损失.在加快研究步伐的同时,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临床试用不应因为有争论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汤剂在胃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治疗的胃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良附丸饮片汤剂治疗,观察组实施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症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显著.结论:在胃脘治疗中,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效果显著优于良附丸饮片汤剂,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同合  焦太雨 《中国药事》1995,9(2):102-103
中药汤剂质量管理刘同合,焦太雨(河南省鹤壁市药品检验所458000)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于汤剂随证加减,灵活方便,并且服后吸收快,奏效快,是其它剂型难以相比的,故至今仍作为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剂型。但汤剂的制备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吴萍  张志国 《中国药业》2016,(4):114-116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是否制成一日颗粒剂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方剂学》中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在现行《中国药典》中制成颗粒剂的服用天数。结果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制成颗粒剂后的服用天数增加,最多的八珍颗粒达10.4 d最少的小建中颗粒为1.1 d。结论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服用天数增加,在制备工艺上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应用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 A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传统汤剂治疗, B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配方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BUN、SCr、PCT、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0.56±0.07)分低于治疗前的(2.52±0.24)分、B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0.58±0.09)分低于治疗前的(2.48±0.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A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 P=0.044<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配方颗粒与中药传统汤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中药配方颗粒更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的发展与剂型改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坚  杨剑 《中国药房》1998,9(1):44-45
汤剂,古称汤液,始创于殷商时代,是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经会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需要,药效显著,作用快捷,因此金代李杲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在中医几千年防病治病的用药实践中,汤剂始终作为中药最重要剂型发展运用。但汤剂存在着临时煎煮麻烦、使用和携带不便、剂量大、不易保存、药材利用率低的缺点,阻碍了汤剂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尤其是急诊用药。因此改革中药汤剂是发展中医药的迫切需要,保持汤剂特色,克服汤剂缺点,是中药汤剂…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的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掌握汤剂的服药方法,能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服药时间、日服次数、温服和冷服、服药后的护理、服药时饮食宜忌。结论中药汤剂的服法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的祛痰、止咳、发汗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止咳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均可引起小鼠腋窝空泡发生率增加,空泡汗腺增加,表明麻黄汤发汗作用明显,但两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有显著的化痰作用(P<0.05),但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与传统汤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对小鼠均有较强的祛痰、发汗、止咳的作用,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用药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中药汤剂沉淀的主要因素有 :煎煮条件 (温度、压力、时间 ) ,溶剂 ,组方 ,水质等。选择适当条件和注意影响沉淀的因素 ,可减少汤剂的沉淀 ,提高澄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