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7例,共采用三种术式:下腔静脉-右房转流术、脾肺固定术、手指破膜术。其中6例患者随访6~32个月效果满意。作者认为应根据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切除加心包补片内支架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阻塞,尤其伴阻塞远侧血栓型布加综合征的根治术式。结果:本组13例病人,常温下阻断下腔静脉远、近侧,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开通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后,行下腔静脉心包补片加内支架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54-90个,平均70个月。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活水平,正常妊娠3例。彩超示:下腔静脉内血流通畅,支架置放。结论:该术是治疗阶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尤其是伴阻塞远侧有血栓和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64例,女72例,其中肝静脉阻塞4例,余均为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至120个月。结果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0~2mm;扩张并放血管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7~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差为18~35cmH2O(1.7~3.43kPa),平均20.3CmH2O(1.99kPa),扩张后压力差消失,134例手术顺利,2例失败。术后118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明显改善,4例肝静脉阻塞病人,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2例未见明显。12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肝静脉阻塞在术后半月、2、5、6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5例下腔静脉阻塞可狭窄术后于6、17、36、96、98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结论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治疗方法,但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静脉疗效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的术前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2 6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Ⅱ型 2 1例 ,Ⅲb型 5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 1 4例 ,脾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 7例 ,脾静脉、颈内静脉架桥术 5例。结果  2 6例患者均成功分流 ,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portalpressure ,FPP)由分流前 (4 0 .6 4± 7.33)cmH2 O降至分流后的 (2 9.2 5± 7.6 9)cmH2 O(P <0 .0 5 )。术后并发症有急性肝功能衰竭 2例 (均死亡 ) ,胸腔积液 2例 ,乳糜漏 3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死亡 ) ,围手术期死亡率 1 1 .5 %(3/ 2 6 )。对 2 3例患者随访 6个月~ 4年 ,有效率 82 .6 % ,复发率 4 .35 % ,死亡 5例。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 ,改善全身情况 ,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选择手术方法 ,对重症布 -加综合征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造影及B超检查,对41例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介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提出新的分型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如狭窄解除不满意置入内支架,如为肝小静脉泛发性狭窄,可作为TIPSS的适应症。Ⅱ型,膜性或节段性不全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置入内支架。Ⅲ型:膜性完全阻塞,采用穿通术及球囊扩张。Ⅳ型:节段性完全性闭塞,采用穿通术,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Ⅴ型:伴有多发性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 Ⅱ、Ⅲ、Ⅳ、Ⅴ型如合并肝静脉阻塞需开通肝静脉,如其中1支通畅,肝内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其它肝静脉可不做处理;同样如三支肝静脉均不通,肝内侧支循环建立好,只需开通其中1支肝静脉即可。如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肝静脉不通,而肝外侧支循环建立较好,可主要处理肝静脉;如侧支循环建立不好,肝静脉、下腔静脉均应处理。  相似文献   

6.
武来兴  尹清臣 《河北医药》2001,23(12):909-910
目的:总结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实施本联术式的门静脉高压症6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6%;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4%,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3.4%,腹水消失率96.6%。结论:本术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加综合征的CT图像资料。结果病程短于3个月的14例肝脏体积弥漫性肿大,病程大于3个月的病例5例尾状叶增大,其他各叶萎缩;肝实质动态增强出现尾状叶斑片状强化17例,肝门区斑片状强化15例,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肝静脉阻塞13例,下腔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阻塞5例。结论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及肝内外侧支静脉,对指导布-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择期的临床选择。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24例采用断流术、断流加分流术及分流加断流联合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急症断流术14例,死亡2例。择期手术10例,其中断流术6例,断流加分流术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0例,再出血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应作为治疗肝硬化PHT的首选术式[1]。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常温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经验。方法57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吸引出血并回输右心房辅助直视下完成。下腔静脉单隔膜6例;双隔膜7例;隔膜合并远侧血栓11例;下腔静脉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18例;合并肝静脉狭窄7例;下腔静脉狭窄合并肝静脉闭塞8例。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未输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于可疑肺栓塞,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其余病例术后症状消退,5例复发。结论该根治术能很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野显露充分清晰,有利于从容彻底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10.
江志文  蔡芳萍  商建立 《江西医药》2013,(11):1080-108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布加氏综合征(BCS)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1例BCS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肝静脉阻塞8例,下腔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18例,局限性下腔静脉阻塞11例,误诊肝硬化4例,诊断准确率为901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分型过程中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可以确定布加氏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布加氏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氏综合征(BCS)指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阻塞远端产生高压,回心血流发生障碍而导致门脉高压伴有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等表现的综合征。根据BCS的病理分型不同,手术方式有多种。我院从1994年~1999年8月治疗BCS220余例。其中,行经右心房经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放支架手术25例,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主要结合下肢静脉造影探讨下肢静脉疾病误诊原因。方法 31例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其中11例又行股静脉穿刺髂-腔静脉造影,与造影前临床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6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误诊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炎;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和6例下腔静脉阻塞造影前未考虑为本病;1例右臀部蔓状血管瘤术前诊断为“软组织肿瘤”。31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6.1年,其中11例髂静脉压迫和下腔静脉阻塞为9.5年,最长1例达27年。结论 未施行系统规范的下肢静脉造影和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姚宏昌 《天津医药》1989,17(5):284-286
Budd—Chiari 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同时伴有下腔静脉阻塞的症候群。本文报告11例均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了梗阻部位、范围和程度。本组有2例分别作了下腔静脉狭窄段隔膜切除及膜样梗阻扩张术;有2例作了大隐静脉倒转—颈外静脉搭桥术、胸导管颈外静脉吻合术,均取得满意或好转的疗效。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因、病程尤其是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文中介绍了近年提出的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PTHV)及介入性放射学方法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布-加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阻塞造成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①其病情复杂,愈后不良。1981年以来国内亦报告了采用旁路转流术治疗此症的方法。②我院自1986年以来经手术治疗12例,现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 syndrome)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或 /和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肿大 ,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大量腹水 ,严重病人可见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 ,晚期病人均并发肝硬变。目前多认为为先天性因素所致下腔静脉远心端或静脉入口处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隔膜而引起阻塞及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血栓形成 ,所致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阻塞或狭窄。临床多误诊肝炎后肝硬变 ,病史较长 ,症状逐渐加重。准确诊断 ,充分的术前准备 ,顺利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将我院施行的人工血管经腹…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死亡率高达50~75%。目前多数认为择期施行门体分流术仍为较适宜的治疗方法;采用的术式很多,各有其利弊。尽管如比,Stipa氏等仍认为以warren的选择性区域性分流术、AdamSon的门腔端侧分流后加门静脉末稍动脉化的手术以及LOrd的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这三种手术比较值得重视。关于肠系膜上静脉直接与下腔静脉进行侧侧吻合的分流术尚无专题介绍,今将我院施行的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获得成功的一例报导如下并提出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 38例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30例,纵隔良性占位8例;38例患者均先行右侧股静脉入路,以多侧孔直导管于狭窄段近端或远端造影,测压、显示狭窄部位、长度、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局部血栓形成等.直接置入Z形支架(COOK,USA),其中5例下入路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改由经颈静脉人路.结果 38例全部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段长度3~8cm,平均长度(5.12±1.67) cm.开通前后梗阻远侧卧位测静脉压,术前(28.1±1.5) cmH2O,术后降至(4.3±0.9) cmH2O,置入支架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完全或部分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5d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未再复发.结论 多路径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效的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Foley导管或钳夹法、阻断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行下腔静脉阻塞隔膜或疤痕组织切除、血栓取出及狭窄部位血管成形术,直接解除下腔静脉的梗阻病灶,根治布加氏综合征。全组10例均获良好疗效。本手术方法,不需体外循环,简便安全,易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肝外静脉阻塞同时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少见类型,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1971年5月开始每于劳累后感心慌气急。1972年5月第一次住院时印象为肝硬化、血吸虫病、心包炎等病,对症治疗3个月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癌伴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7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静脉癌栓水平根据(Mayo Clinic)五级分类法,分为0级3例,Ⅰ级1例,Ⅱ级2例,Ⅳ级1例.手术均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加静脉癌栓取出术,5例患者直接行静脉缝合修补术,2例患者行静脉血管置换术.结果 7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取栓,6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1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57%(失访病例按死亡计),其中肾静脉癌栓患者的存活率为67%,腔静脉癌栓患者存活率50%.结论 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