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羟基苯甲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探讨对羟基苯甲醇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采用下腔静脉结扎致大鼠静脉血栓方法,考察对羟基苯甲醇的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利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半数抑制率(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107 g·L-1,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IC50为0.3 g·L-1;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醇能显著对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对羟基苯甲醇对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细胞外钙内流与内钙释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醇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比浊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和体外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家兔血小板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AA和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50%o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3和3·25g/L。体内试验,天麻醒脑胶囊于灌胃后明显抑制AA或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内外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天麻醒脑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评价桃红四物汤各分离部位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效应物质基础。采用比浊法测定体外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改进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抑制凝血酶活性;采用UPLC-Q-TOF-MS对各分离部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30%醇洗脱部位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不溶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40%~70%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是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40%醇洗脱部位的主要成分。桃红四物汤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是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该实验为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广西玉林产肉桂挥发性成分,并分析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对肉桂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应用比浊法测定肉桂挥发油、桂皮醛、肉桂酸的体外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检测了肉桂挥发油中78个化学信号,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表明桂皮醛、肉桂油均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而肉桂酸对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明显.结论 采用GC-MS分析与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玉林产肉桂挥发油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效应成分,为进一步阐明肉桂活血通经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四物汤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作为诱导剂,观察了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四物汤全方、地黄、当归、川芎均能抑制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其中当归作用最强.结论:四物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当归、川芎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川芎及天芎注射液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东萍  文东旭  林文翰 《中草药》2004,35(4):409-411
天芎注射液由川芎、天麻两味中药组成,用于偏头疼、老年痴呆、头风眩晕、目系眩急、身体拘倦等症。方中川芎的主要成分为阿魏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是天芎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因此,本实验选择阿魏酸作为定量指标,采用  相似文献   

7.
郭冬  刘珍  张恩户 《陕西中医》2007,28(6):743-745
目的:探讨丹参酮A、丹参素、川芎嗪和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及配比关系。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研究四种成分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及配比关系。结果:四种成分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实验3抑制率最高,四种成分的浓度依次为24.8、37.6、25.0和25.3mg/ml;抑制ADP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和最优条件与大鼠结果相同。结论:四种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四种成分的配比关系为24.8、37.6、25.0和25.3mg/ml。  相似文献   

8.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化橘红6种黄酮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分别制备大鼠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洗涤血小板,采用比浊法检测6种黄酮成分在PRP或洗涤血小板中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种黄酮成分均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其中川陈皮素抑制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桔红素、橙皮素、柚皮素或橙皮苷、柚皮苷;与在PRP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黄酮成分在洗涤血小板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显著提高,并且其抗血小板的构效关系与在PRP中是一致的。结论化橘红黄酮对大鼠PRP或洗涤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甲氧基和酚羟基数目以及A环C7羟基可能影响黄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化橘红6种黄酮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分别制备大鼠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洗涤血小板,采用比浊法检测6种黄酮成分在PRP或洗涤血小板中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种黄酮成分均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其中川陈皮素抑制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桔红素、橙皮素、柚皮素或橙皮苷、柚皮苷;与在PRP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黄酮成分在洗涤血小板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显著提高,此外,其抗血小板的构效关系与在PRP中是一致的。结论 化橘红黄酮对大鼠PRP或洗涤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甲氧基和酚羟基数目以及A环C7羟基可影响黄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天南星不同炮制品中掌叶半夏碱乙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掌叶半夏碱乙,经结构测定为腺嘌呤,为天南星植物的活性成分之一,药理实验证明(秦文娟.中草药1983;14(10):11)腺嘌呤有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也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延长血暴、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栓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金钗石斛的提取物和粗提物分别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筛选和全血凝血实验,探讨金钗石斛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ADP诱导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和检测小鼠全血凝血时间来评判金钗石斛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对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测定全血凝血时间时,6.0 g/kg剂量组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P0.05)。结论金钗石斛在血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活性成分的筛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实验,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实验研究疏解少阳、祛风止痛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对偏头痛治疗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疏解少阳、祛风止痛法能有效抑制体外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全方组为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性的激动剂选择性及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通过体外高通量血小板聚集实验系统评价24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醇提取物抗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预测代表性药物蒲黄与赤芍已知单体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加以验证。结果:蒲黄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27,300.60 mg·L~(-1);赤芍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IC50分别为336.20,101.60 mg·L~(-1)。IPA预测提示,蒲黄与赤芍有可能通过调节Ca2+,环磷酸腺苷(c AM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蒲黄可明显抑制ADP对血小板内Ca2+的升高(P0.05,P0.01);赤芍可显著提高凝血酶导致的血小板内NO浓度降低(P0.01);蒲黄、赤芍均不能逆转ADP,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内c AMP浓度降低。结论:蒲黄和赤芍醇提物分别具有选择性抗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与IPA预测相符,蒲黄可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赤芍可提高血小板内NO浓度,可能分别激活嘌呤能P2Y1受体下游的Gq亚基/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汤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慧敏  龚婕宁  马健 《中成药》2000,22(11):789-791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补、三泻方均能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用药剂量较大,其中以全方药效最强,三补方次之,三泻方最弱,药物血清也呈现相似的结果。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味补药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具有强的醛糖还原酶(AR)抑制活性及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的茵陈蒿进一步进行研究.得到了几种活性成分,其中之一为6,7-二甲基七叶亭,其对4种血小板聚集诱发  相似文献   

17.
分蘖葱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银燕  刘丽娟  杨晓虹 《中草药》2000,31(5):333-333
分蘖葱头AlliumcepaL.var.agrogatumDon(缩写为ACAD)为百合科葱属植物。我们曾对ACAD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系列及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1~7]。从ACAD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MATS)等8种含硫化合物[2]和具有降压作用的前列腺素A1[3],又测定了该植物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含量[4~6],且在体外实验中证明其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干扰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其环氧化酶途径,抑制血栓素A2及12(S)-羟基-十七碳三烯酸合成的作用[1,7]。为了寻找新的生理活性成分,我们对该植物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Iizuka  T  曹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5):291-292
红花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作用,腺苷和红花黄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本次探讨了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古名赤箭,是传统的平肝息风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及其制剂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延缓衰老、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本室前期研究发现天麻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主要成分为以4,4′-二苯酚甲烷、  相似文献   

20.
异银杏双黄酮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半体内血栓法和动静脉搭桥法大鼠血栓形成实验、大鼠血小板粘附实验、兔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 iv 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IGK0.25~0.5mg/kg)能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显示 IGK(3.5×10~(-5)~9.0×10~(-6)mol/L)可抑制 ADP(二磷酸腺苷)及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结果提示 IGK 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