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多项指标评价 3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38例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将此批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 ,给予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肠外营养 ;对照组 16例行口服饮食和 (或 )常规外周静脉营养。3周后再测定各项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全肠外营养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免疫力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全肠外营养 (GotalParonteralNutrition ,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 ,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从 1968年Dudrick首次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肠外营养从理论、技术到营养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并且无胃肠功能的患者 ,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应用TPN的患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营养支持 ,即不想进食、不允许…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用于149例因解剖学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经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的肠衰竭患者,治愈率89.9%(134例),死亡率10.1%(15例)。作者提出,应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合理调整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种类、给量及比例,以达到改善营养状况、辅助手术治疗,甚或治愈疾病的目的。作者认为,肠衰竭是 TPN 的适应证,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组织特需性营养物质是营养支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控制感染、重视维护器官的功能、保证营养、争取瘘口自愈,是当前肠外瘘的治疗方向。我们最近在全肠外营养(TPN)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的衍生物(Sandostatin)治疗6例肠外瘘,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6例均为管状瘘...  相似文献   

6.
自Dudrick倡导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以来,已成为现代外科的重大发展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自1998年2月至2000年4月对118例病人应用了TPN,现就护理工作做一总结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18例病人,男67例,女51例,年龄14~75岁,平均使用PTN18天,最长9.5个月。经周围静脉输入78例,中心静脉输入40例,1例因晚期癌症病人行中心静脉家庭全肠外营养(HPN)286天。应用TYN病人的疾病种类见表1。1.2方法全胃肠外营养可经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周…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中药黄芪加入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围手术期病人免疫功能的作用,测定了3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的常规术后补液组,TPN组及TPN添加黄芪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显示,常规术后补液组和TPN组组间及组内4项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PN添加黄芪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L-2活  相似文献   

8.
提要本实验用结扎盲肠的腹腔感染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规全肠外营养(TPN)组,TPN+人参组,TPN+中链脂肪酸(MCT)组,TPN+精氨酸组及TPN+精氨酸+人参组。结果发现,实验第六天各组体重及白蛋白平均值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各组间体重、白蛋白变化无显著差异。实验各组间除常规TPN组外,其余各组均可明显改善应激时的氮平衡,但TPN+MCT组及常规TPN组对腹腔感染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如CD_4/CD_8比值下降,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降低无纠正作用。TPN+精氮酸及TPN+人参均可增强感染动物的免疫功能,并改善其氮平衡,TPN+精氨酸+人参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较TPN十精氨酸或TPN+人参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掌握TPN在临床科室的使用,以及接受营养支持的疾病分布情况。方法:对TPN处方按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科别、使用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处方主要来源于ICU和普通外科不能进食的患者,并以中老年危重者居多,疾病分布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TPN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在全院推广用于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患者常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使机体对手术耐受性、感染的预防能力明显下降,为保证治疗,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7~1998年对2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其中男ZI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手术方法: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P”式吻合术1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12例。1.2肠gW养方法本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其余9例予外周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各种营养素混合配制在3L…  相似文献   

1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主要用于不能进食或不宜进食病人的治疗,以改善饥饿性营养不良,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创伤愈合,为外科不能进食的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现代临床治疗方法。TPN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自1997年5月一1998年6月间行TPN治疗的2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25例病人中,男16例,女9例,年龄M一幻岁,体重43-70kg,胰头癌、责门$、乙状结肠癌、肝癌、胆管下段癌共15例,脑外伤、急性坏死性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全肠外营养(TPN)对老年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老年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TPN治疗后的生存期。结果:TPN治疗后,患者生存期不同程度延长,为9~126天,平均68.1天,多数在两月左右。结论:TPN可延长老年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3-246
目的:研究经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外联合肠内营养(EP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按随机表法分为TPN组42例和EPN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EPN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进流质时间比TP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住院时间低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N组术后3 d白蛋白(ALB)水平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营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方式相对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预后,更适合患者胃肠道且安全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全肠外营养状态下肠道免疫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维亮  王俊义 《医学争鸣》1998,19(4):435-436,43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谷氨酰胺(GLN)对全肠外营养(TPN)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大鼠TPN模型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大鼠血浆及各组织GLN浓度;分离培养肠粘膜淋巴细胞测定IL-2活性,取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培养。结果:常规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GLN明显下降,肠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下降,细菌易位增高,而在TPN过程中加用外源性GLN,可维持血浆及各组织的GL  相似文献   

15.
16.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肠外瘘5例报告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戎锁汉从1984年8月至1988年底,作者对5例肠外瘘病人先后运用简化的全胃肠外营养(TPN)配合其它必要的治疗,5例病人均获痊愈。现就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全肠道外营养(TPN)的配制和输注导管护理,是保证全肠外营养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萍 《当代医学》2014,(8):30-31
目的:分析与探讨全肠外营养对于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38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早产儿均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对早产儿的营养情况、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进行追踪评价;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早产儿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未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营养情况、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采取全肠外营养能够显著提高其营养情况与免疫功能,并有助于其行为神经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全肠外静脉营养(TPN)对解决重危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严重能量缺乏和代谢障碍以及提高其存活率起着重要的作用。1992年2月~1995年2月,我科新生儿病房用TPN治疗重危新生儿及VLBW共65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