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一般直径为2~3cm,当肿瘤大于5cm时,可引起气管压迫和移位。当瘤体迅速增大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甲状腺肿瘤常侵犯颈部血管,巨大的甲状腺肿瘤可压迫颈部血管鞘。甲状腺肿瘤手术致颈总动脉破裂如不能准确及时救治,死亡  相似文献   

2.
颈部大动脉离心脏近、压力高、破裂后出血迅猛,一旦破裂未及时正确处理会因大量失血短时间即可休克甚至死亡,故需立即加压止血、抗休克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手术。如一侧颈总动脉血流长时间阻断或结扎,会引起脑组织再灌注损伤、脑缺血梗死。颈部大动脉破裂术后脑栓塞的发生率达50%[1],表现为偏瘫、失语。2013年5月24日本科收治了1例右侧颈总动脉破裂继发脑梗塞的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该患者成功救治,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总动脉破裂致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总动脉破裂如得不到准确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我科于2003-11-03成功救治1例颈总动脉损伤致呼吸心跳停止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一般直径为2~3cm,当肿瘤直径〉5cm时,可引起气管压迫和移位。巨大甲状腺肿瘤在手术期间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甚至有窒息死亡的危险,因而术中如何配合麻醉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做好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05年11月收治1例左侧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左侧腋下淋巴清扫术、纵隔淋巴清扫术及气管切开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例颈总动脉破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芳  郑叶平 《天津护理》2006,14(3):166-166
颈部大动脉由于其离心脏近,压力高,一旦破裂未及时、正确 和适当处理会因大量失血短时间即可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此类患 者多死于现场或转运途中,临床较为少见。入刃5年8月我院成功 救治了1例颈总动脉破裂的患者。现将急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2岁,因左顶  相似文献   

6.
例1,男性,32岁。左颈部肿物逐渐增大二年余后并声音嘶哑,于96年1月入院。体检:左颈部可触及7cm×5cm×5cm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触之质稍硬,不活动。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动脉DSA造影检查(图1、2):左顿总动脉分又角增大,顿内,外动脉受压,分别向后外方,前外方移位,左颈外动脉壁局部不规则,管径稍细,可见7cm×4cm×4cm大小的肿瘤染色区,呈椭圆形,染色浓密。造影诊断:血管内皮瘤。手术所见: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椭圆形肿块,肿瘤的四周裹有大量富有大而曲张的外膜组织,剥离时发现肿瘤与预动脉密切粘连,分离很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成形术中破裂的救治意义,总结预防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髂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经及时置入覆膜支架救治成功的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5年入院,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示右髂外动脉完全闭塞,行右髂外动脉开通术。术中置入支架后行经髂动脉球囊后扩张时出现髂动脉破裂,通过及时球囊封堵并置入覆膜支架而得以成功救治,术后随访结果佳。结论临床接诊髂动脉闭塞或狭窄者,术前要有充分的器械准备,以便发生血管破裂时术中能及时置入覆膜支架,即使动脉破裂也可得到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缺陷是病人颈部将留下长约 1 0cm的疤痕。由于颈部处于暴露部位 ,术后颈部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加重女性病人的精神负担。为使甲状腺肿瘤病人术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为 2 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实施了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 ,现就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3例 ,女 2 1例 ,年龄 1 5~ 5 4岁 ,平均年龄 3 5 .5岁。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 6例 ,甲状腺囊肿 8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3例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7例。原发肿瘤直径 1 .5~ 7.2cm ,平均4.5 2cm。行单侧甲状腺部…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12岁。因右侧颈部红肿、胀痛5天,在我院门诊以右侧颌下脓肿切开排脓,当即出血量大,经局部压迫止血后急转五官科。查体:右侧颈部缠扎绷带被血浸染,颌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有3cm长横形切口,出血呈喷涌状,右侧颈部高度肿胀。于锁骨上窝以拇指压迫颈总动脉近心端,出血明显减少。此时血压50/30mmHg,患儿出现休克征,急行抗休克处理。颈部彩超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后,急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位于颈前,位置浅表,适于超声检查。正常甲状腺横切面扫查时呈蝶形或马蹄形,轮廓线清晰、光滑。腺体呈细密均匀的中等回声。两侧叶基本对称,由位于中央的峡部相连。其前方为颈前肌群,后方正中为气管,两侧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图1)。纵切面扫查时,在颈部肌肉与颈总动脉之间可见前(头端)尖后(尾端)钝的侧叶。在少部分人中,甲状腺下极发出突起伸入前纵隔,称为胸骨后甲状腺。北京协和医院报道正常成人甲状腺侧叶前后径1~2cm,横径为2~2.5cm,上下径为3.5~6cm,峡部前后径0.2~0.6cm,左右径为1.2~2cm,上下径为1.5~2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颈部大血管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1月6例头颈部肿瘤术后颈部大血管破裂患者的护理过程:大血管破裂前的观察、预防措施,破裂时的救护及术后的护理。结果6例患者中4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颈部大血管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切口感染,给予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是预防大血管出血的关键;2)避免诱发大血管破裂的因素,发现破裂先兆时充分准备,制定大血管破裂抢救的应急预案;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烦躁情绪;参与有效的救护;4)患者抢救成功后,做好颈部大血管栓塞、结扎后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38岁,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左侧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5年,患者自觉左侧颈部不适,颈前手术区扪及杏仁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肿块缓慢增大,呼吸困难半年。体格检查:颈前气管居中,见约6 cm弧形手术疤痕,左侧甲状腺区可扪及3.0 cm×3.0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固定,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侧甲状腺未扪及肿块,两侧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甲状腺区探及大小为2.65 cm×  相似文献   

14.
患女,16岁。主因颈部不适1周来诊。患于1周前出现颈部不适,不伴其它任何自觉症状,超声检查:甲状腺未发现异常。但发现颈总动脉管壁异常增厚,遂对双侧颈部动脉、腹主动脉及较大分支动脉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与中段、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右侧头臂干、右颈总动脉起始段、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开口水平以上段、腹腔动脉干、  相似文献   

15.
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缺陷是患者颈部将留下一长约10cm瘢痕。由于颈部处在暴露部位,术后手术瘢痕影响美观而加重女性患者的精神负担。为使此类患者术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本院于2002年9月以来开展了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颈动脉体瘤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0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5 a,以左颈部肿物收入住院。检查:左颌下区明显膨隆,肿物约5 cm×4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可触及传递性搏动并可闻及血管杂音。颈部B超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肿大”。遂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棕红色位于颈动脉三角区上方,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有丰富的血管网;肿瘤下分骑跨于颈动脉分歧部,包绕压迫颈内动脉,使其仅为正常粗细的二分之一。颈外动脉位于肿瘤表面,结扎切断颈外动脉后分离肿瘤过程中颈内动脉壁破裂约0.4 cm,喷射状出血约1 000 m l。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天津护理》2007,15(6):360-361
颈动脉体瘤(CBT)是一种头颈部较罕见的肿瘤,发病率极低,生长缓慢,部份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1〕。它位于颈总动脉的分叉处,与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紧密粘连,可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可致偏瘫。2006年5月,我科成功地为1例肿瘤生长巨大、侵及范围较广的患者实施了肿瘤连同受累动脉完全切除,并行颈动脉重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因左颈无痛性肿物6年,明显增大1年余,于2006年3月23日收住院。入院检查左上颈部肿物约10cm×9cm×8cm,质地中等,可及搏动感,边界尚清,结…  相似文献   

18.
<正>上颈椎肿瘤常累及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如双侧椎动脉、脊髓和颈神经根等。当原发恶性颈椎肿瘤累及双侧椎动脉时,为了完整切除颈椎肿瘤,降低复发率,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行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术。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走行于颈部最终汇合为基底动脉,主要分为四段,V1段:发源于锁骨下动脉至颈6横突孔穿行;V2段:通过颈6至颈3横突孔,经颈2出枢椎,通过颈1横突孔;V3段:自颈1穿出硬脑膜处;V4段:过枕骨大孔,在脑桥延髓交接处合成基底动脉。1995年,纽约Mount Sinai医学中心[1]报道4例V3段椎动脉搭桥术。1996年,Hoshino等[2]首次报道了颈椎肿瘤切除时,牺牲结扎椎动脉。2020年,Westbroek等[3]报道了颈椎肿瘤手术时,椎动脉是保存还是结扎的相关处理原则,但未提及椎动脉搭桥手术。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尚无颈椎肿瘤累及V2段需行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的病例报道。2021年,  相似文献   

19.
前胸径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外科技术经前胸径路施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6月对24例病人施行颈部无疤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ET)。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钝性游离胸前和颈前皮下腔隙,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结果 24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等并发症,颈部水肿、隆起明显改善。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手术应由有内镜外科经验的医师进行,关键在于良好的显露和止血。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6岁,因右颈无痛性包块13年,声音变低,于2011-09-14人院.查体发现右颈部可触及一约12.0 cm×4.0 cm×4.6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固定,气管左移,未及肿大的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颈部探及异常低回声团块,大小为12.0 cm×3.5 cm ×4.2 cm,下至右锁骨下动脉上缘,上至右颈静脉孔处,位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间,包膜不明显,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强化CT:右颈血管鞘内见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最大横断面大小4.0 cm×4.5 cm,纵向范围12 cm,周围结构受椎移,气管偏左,右甲状腺受压,双侧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见图1,2.喉镜示:右侧声带及襞裂固定,左侧活动正常.入院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颈神经源梭形细胞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颈血管鞘内,大小约12.0 cm×4.0 cm ×4.5 cm,呈椭圆形,质硬,界线清,肿瘤与颈迷走神经干无分界线,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向两侧推移,见图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