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胡证辩     
小柴胡汤证,仲景《伤寒论》中称之为柴胡证,与桂枝证并提,吴考槃称之为《伤寒论》的两个特区。特区者,其证治特殊,有异于一般汤证。具体地说,小柴胡汤证非少阳病所独有;邪传阳明,亦有用小柴胡治之者;厥阴病中亦有柴胡证;阳微结、热入血室以及《金匮要略》中黄疸、产后郁冒的证治中亦有柴胡证。由此可见小柴胡汤的证治范围广泛,柴胡证亦非单一模式,为更好掌握其规律,仅据其  相似文献   

2.
大柴胡汤具有通里攻下,理气开郁,降逆止呕之功效。"六腑以通为用",采用大柴胡汤主治外有表邪,里有实积证候,疗效显著。笔者运用大柴胡汤[1]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阻塞性黄疸、急性肠梗阻等急症,收效满意,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运用小柴胡汤必须掌握其要点,随证加减,唯柴胡不可更;大柴胡汤证由小柴胡汤证演化而来,是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邪热传入中清之腑所致。用大柴胡汤取其外解少阳和内清相火之腑实的作用。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故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证,其病势不一定按规律出现,加之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变证。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功效为和解少阳、通下阳明,主治少阳病未解,邪入阳明经化热之证。该文对大柴胡汤的方证特点、配伍规律及核心药对进行了精当阐释,并选录了笔者临证中使用大柴胡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等5个病案的治验实录。在临床实践中,大柴胡汤不仅可用治多种急性胆道疾患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凡是病机属于肝胆肠胃不和、气血凝结不利者,均可考虑使用,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5.
论和解少阳     
就当代时有将柴胡功能指认为“和解少阳”之谬,对“和法”及“和解少阳”法的源流,从献和临床证治的角度进行考证。认为“和解少阳”是中医治法之一,由“和法”逐渐发展而来,最早见于《医方考》所述《伤寒论》小柴胡汤证;单味柴胡不具备“和解少阳”的功效,惟有柴胡与黄芩相配伍,始有“和解少阳”之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小柴胡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动用小柴胡汤必须掌握其要点,随证加减,碓柴胡不可更;大柴胡汤证由小柴胡汤证演化而来,是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邪热传入中清之腑所致。用大柴胡汤取其外解少阳和内清相火之腑实的作用。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帮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明之证,其病势不一定按规律出现,加之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  相似文献   

7.
柴胡汤类方证及和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柴胡汤类方证及和法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 :半表半里不应理解为一半表证一半里证 ;大柴胡汤非治少阳兼阳明证而是少阳病之主方正方 ;对“但见一证便是”的理解应是着眼于少阳位于半表半里及主持枢机的特殊性方面 ;和法只是针对少阳病的一种治法 ;小柴胡汤非扶正祛邪而是扶正以祛邪 ,体现治法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既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的功能,又能清泻阳明之实热,是一个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临床常用良方,方中药物配伍精当,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1治疗胆石症并发胆囊炎:因肝气郁经,疲劳过度,饮食失节等因素,诱发胆石症伴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肝胆气滞,疏泄不利,通降失司,治以疏肝利胆,通下利石。用大柴胡汤加茵陈、元胡、木兵、郁金、金钱草、槟榔、大黄、川楝子。数日临床症状消失。2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证属肝胆湿热内蕴,肝气郁滞,胆汁疏泄不利侵入血分,治宜清肝利胆泻热,解毒活…  相似文献   

9.
大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论》,本方是治疗表证未除,里证较急,乃表里两解,下中之和剂。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哎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邪在少阳法当和解,阳明腑实,应当攻下。故仲景立大柴胡方以解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98条是展示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及进一步明辨柴胡汤证性质和掌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重要条文。针对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对该条所作诠释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认为此条是在阐明小柴胡汤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小柴胡汤的禁忌证,并由此也昭示了阳明病之实和太阴病之虚及太阴病之虚和少阴病之虚的二种鉴别诊断,从而强调了临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六、大柴胡汤【处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剂量为原方剂量,现代可按常量使用) 【原文】1.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3.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方义】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川军而成。根据上引之条文来看,凡表里不和,热结于里,腑实便结者均宜之。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肝、胆、胃之热;黄芩配半夏和胃止呕,更加生姜以助其力;川军、枳实通腑气,泻热结;白芍敛阴缓急治腹中痛。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柴胡汤,其组成当以有大黄为是,而其作用重在清泄少阳之邪热,非重在通腑,所以其主治证并不要强调“便秘”,其所治之下利证并不是热结旁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补出少阳邪热兼有太阴虚寒,对于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和如何应用仲景方都很有启迪;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抓住“胸满烦惊”,其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对于少阳病传变的条文,不能囿于少阳病,重在领会其以脉证为凭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顾胃气思想在预防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中大黄功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是仲景之名方,临床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对方中大黄之功效多认为是攻下燥屎,笔者认为其作用重在清解里热、开通瘀闭、畅通气机,理由如下: 《伤寒论》中运用大柴胡汤者共有三条。原文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于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水热互结”方证述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观点中,“水热互结”之证似乎仅限于大陷胸汤(丸)证和猪苓汤证,但笔者认为此说尚不全面。故而多方考察、仔细论证,认为小陷胸汤、茵陈蒿汤、大小柴胡汤及三泻心汤等俱为“水热互结”之证而设,所异者病位不同,病情不一,病性有别而已,故而处方用药有所区别,在此一一论述之。  相似文献   

15.
古之学者囿于大柴胡主治少阳不和兼阳明腑实之说,在解读伤寒论和指导临床上存在着困难。从阳明证的表征、发热汗出的病机、张仲景在用大承气、大柴胡汤的规律等方面,阐述阳明病当宜大柴胡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少阳病篇 (二)大柴胡汤证是少阳本病,还是少阳兼阳明腑证? 大柴胡汤证的二条原文,出自太阳病篇。因条文中有“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条)及大柴胡汤方中有大黄(注:《伤寒论》大柴胡汤原载无大黄,但根据方后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  相似文献   

1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载于《伤寒论》,一般认为本方证属邪在少阳,因枢机不利使三焦决渎失司、气机壅滞,因而治在少阳。但仔细分析,本方应属小柴胡汤合桂枝去芍药汤化裁,证属三阳同病,而兼见心神浮越、水饮内停的证情,因此应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阳并治。以三阳同病的角度解释本方证则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作为六经主方之一、和法的典型代表,其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种之广,似已远远超过一般方剂,加之其配伍之巧妙、功效之奇特,更增添了其临证化裁的用途,然而,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治与功效,却一直疑惑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下疑问:(1)其所主的少阳之半,实质何在?(2)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究竟如何?(3)在柴胡证中胆与三焦的地位如何?(4)小柴胡汤和解的实际意义为何?(5)其主治少阳与泛治他病的的统一性何在?(6)如何驾驭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经旨?本着理论指导实践、辨证结合论治的要求,试对这些古今争议较多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沟通,进而提出了统一证治的若干基本观点,为中医经典证治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肝病辨治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匮要略>中肝病的辨治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金匮要略>中肝病病机强调湿热瘀血为患,重视脾胃因素;治法突出清利湿热,倡导肝病实脾;方随证情而立,善用茵陈蒿汤、柴胡汤等化裁;用药多选清热通利之品,辅以理气、活血药.认为其肝病辨治思想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柴胡证与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名异质亦不同。少阳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纲;柴胡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四大主证为凭;而半表半里只不过是前人对少阳区域划分的一种形式,故三者不能概而言之、一方统之。柴胡证专指小柴胡汤证,而不合《伤寒论》中以柴胡名方的另五个汤证。其四大主证之口苦、咽干、目眩三证在柴胡证辨证中应统为一证,不宜单列。“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以“伤寒中风”为前提。虽日“但见一证便是”,但临证亦需详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