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阐明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核型和自发畸变率 ,完善中国地鼠的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地鼠骨髓制备和G 显带法。结果 从 14只地鼠的 30个G 显带细胞中 ,7个G 显带细胞被选作模型分析。根据特有带型来识别各号染色体 ,绘制了模式图。此外 ,用常规Giemsa染色分析了 80 0个中期细胞 ,发现染色体断裂为 0 2 5 % ,无着丝粒畸变和不平衡易位均为 0 0 5 % ,自发畸变率很低。结论 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的识别为结构异常和基因作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 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 ,毛干消失 ,毛球结构不正常 ,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 ,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 ,且和性别无关。结论 :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 ,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 ,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 ,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 ,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新型IRM-2近交系小鼠G-显带核型和自发畸变率.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制备和G-显带法.结果从20只小鼠的50个G-显带细胞中,10个G-显带细胞被选作模型分析.根据特有带型来识别各号染色体,描述了带型特征,测量了相对长度和标准差,绘制了模式图.对于1、6与X,4与5,9、13与14等带型较相似的染色体提出了一些识别要点.此外,用常规Giemsa染色分析了1200个中期细胞,发现染色体断裂为0.33%,无着丝粒畸变和不平衡易位均为0.08%,自发畸变率很低.结论新型IRM-2近交系小鼠G-显带的识别为结构异常、辐射效应、肿瘤研究和基因作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STR位点的遗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YYHL)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选择位于小鼠3、4、7、16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位点,用PCR技术对近交系YYHL、DBA近交系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YYHL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带,其中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D3Mit21、D4Mit2二基因座表现为单态性。结论:D7Nds1、D3Mit22、D16Mit4三基因座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结合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对豚鼠骨髓细胞和全血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218个细胞的分析,豚鼠染色体数2n=64.选择分散良好,着色清晰,长度适中的20个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测量,然后对G—带清晰的20个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绘制了G—带模式图.分析了部分细胞的23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对国内首次建立的埃及伊蚊细胞系(Aaeg1289)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臂上显示清晰的深浅带,正中期染色体有58条带,同源染色体可准确配对。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埃及伊蚊G带带型模式图。早中期染色体有96条带。  相似文献   

8.
采用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对国内首次建立的埃及伊蚊细胞系(Aaeg1289)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臂上显示清晰的深浅带,正中期染色体有58条带,同源染色体可准确配对.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埃及伊蚊G带带型模式图.早中期染色体有96条带。  相似文献   

9.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胰酶-G带法,对喜马拉雅旱獭染色体进行了G-带核型研究。通过雌雄7只旱獭80个G-带细胞的观察,均能看到各要色体所具有特征带型。按喜马拉雅旱獭核型2n=38剪排了G-带带型见封二。并绘制出G-带核型模式图。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描述了各号染色体的带型特征。为旱獭属动物的染色体研究积累了资料,进而探讨该类动物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立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原位PCR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原位PCR的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中期染色体标本的无毛基因进行检测,并设立PCR反应液中无Taq DNA聚合酶、无引物、无bIo-11—dU/TP等进行多组对照。结果染色体标本上出现1—2个黄绿色的扩增信号,而对照组则无。结论本实验为以后进行该基因的精确染色体定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H 抗原系统的同源性。方法:采用近交培育20 代2 月龄雌性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结果:经100 d 观察,受试小鼠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皮片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种群经20 代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品系小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取6~10周龄近交系BALB/C、豫医无毛小鼠、C57、CBA及DBA/2小鼠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后取新鲜的脑组织0.3~0.5 cm3,提取DNA.随机选择位于小鼠2、3、4和16号染色体上的5对微卫星引物(D2Nds3、D3mit17、D3mit18、D4mit2、D16mit4),应用PCR技术对5种近交系小鼠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5对引物在近交系小鼠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D16mit4、D3mit17、D3mit18具有多态性,D4mit2、D2Nds3不具有多态性.结论:筛选出的引物D16mit4、D3mit17、D3mit18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的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且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