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KIRs)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MHC-I类分子。KIRs具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基序,可传导免疫受体抑制性信号,与感染、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有密切关系,在移植排斥特别是骨髓移植排斥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这些KIRs^ 细胞参与移植物抗主病及移植物抗肿瘤免疫。本文就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与移植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KIRs)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MHC-Ⅰ类分子。KIRs具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可传导免疫受体抑制性信号,与感染、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有密切关系,在移植排斥特别是骨髓移植排斥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这些KIRs~+细胞参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物抗肿瘤免疫。本文就杀伤性细胞抑制性受体与移植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孙丽霞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各种恶性血液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T细胞免疫重建的速度和质量是影响移植后机体抗感染、移植物抗白血病等的关键环节.T细胞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T细胞表咏受体(TCR)来完成的,对TCR的动态研究分析将有助于了解移植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降低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以及防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亚群,能抑制效应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本文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供者T淋巴细胞所拥有的强大的免疫作用已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它虽然具有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作用,但同时其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制约了HSCT的成功。非宿主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是个例外,这种记忆T细胞能够在避免GVHD的同时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产生,识别和攻击宿主白血病细胞以达到降低GVHD发生率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之目的,对于HSCT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CD4+CD25+Foxp3+T调节细胞与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与小鼠GVH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8~10周龄的SPF级CB6F1小鼠(H-2b/d,♀)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和GVHD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接受照射和移植,同基因移植组小鼠照射后接受CB6F1小鼠骨髓细胞(1×107)和脾细胞(3×107),GVHD组小鼠照射后接受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1×107)和脾细胞(3×107)。在发生GVHD的时间点检测3组小鼠脾细胞CD4 CD25 T细胞和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和GVHD组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47±1.03)%、(15.40±0.80)%和(24.03±0.8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VHD组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同基因移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与小鼠GVHD发生呈负相关,发生GVHD时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 cells)是一群细胞表面既有天然杀伤(NK)细胞受体,又有T细胞受体(TCR)的特殊T细胞亚群。经活化后的NKT细胞既可以作为效应细胞直接发挥杀伤肿瘤作用,也能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实现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NK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调控以及获得性免疫应答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T细胞去除(TCD)对allo-HSCT的疗效具有双重性,既能预防GVHD,又会导致移植排斥、 白血病复发率的升高及免疫重建延迟和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增加,因此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通过改进TCD技术有望达到既预防GVHD又不影响植人、抗白血病活性及免疫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T细胞去除(TCD)对allo-HSCT的疗效具有双重性,既能预防GVHD,又会导致移植排斥、白血病复发率的升高及免疫重建延迟和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增加,因此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通过改进TCD技术有望达到既预防GVHD又不影响植入、抗白血病活性及免疫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观察应用免疫毒素部分去除T细胞(TCD)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HLA/MLC)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对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P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 1例,CR2 1例,复发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CR1 2例,CR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M4型(CR1)1例。结果表明:13例患者中8例成功植入,其中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发生Ⅲ-Ⅳ度aGVHD。随访8-90个月,2例发生Ⅲ-Ⅳ度aGvHD患者早期死亡,另有1例患者死于迟发感染,其余5例均无病存活至今。5例未植活的患者中4例回输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3例未植入,1例植活,但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再次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无病存活至今。结论: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的方法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重度aGVHD的发生,但移植早期排斥率(HVG)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血移植是否会发生同成人骨髓移植一样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用有限稀释法检测了17例脐血及14例成人外周血中异基因特异的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辅助性T细胞(AIHTL)。结果:脐血中AIHTL频数与成人外周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血的异基因反应性不比成人外周血差,故脐血移植尚需HLA配型及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以减少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分为体外去除T细胞和非体外去除T细胞两种移植模式,本文从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HSCT的免疫学基础、预处理方案、免疫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14.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由间质细胞分泌,受体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承担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间信号传递,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表明,KGF在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中具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促进移植物植入,保护胸腺上皮细胞免于 allo-HSCT后同种免疫反应的损伤,改善allo-HSCT后胸腺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基因Th2细胞移植对GVHD和GVL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同种异基因Th2细胞移植是否可以减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作用,在体外用rmIL-4,Con A和离子霉素把供鼠(C57BL/6H-2b)T细胞优势化诱导培养为Th2细胞,再把Th2细胞与供鼠骨髓细胞混合移植给红白血病受鼠模型(EL9611H-2d).结果表明未处理的对照组,受鼠平均存活时间为(10.6±1.3)天,10只均死于白血病;环磷酰胺化疗组,小鼠平均存活(18.7±4.2)天,10只小鼠最终均死于白血病;骨髓细胞和脾T淋巴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22.7±7.4)天,9/10只均死于GVHD;骨髓细胞和Th2细胞移植组,3/10只在28天内死于GVHD,其余7/10只无GVHD发生,白血病发病时间明显推迟,平均存活(36.9±10.8)天,在50天时检查有2只鼠无白血病证据.研究证明体外极向化诱导培养的Th2细胞移植可减低GVHD发生的同时保留了抗白血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广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移植物中T细胞识别不同的异基因受者抗原导致的复杂疾病过程,移植物T细胞去除却影响植入、免疫抑制、失去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CD4+CD25+调T细胞(Tregs)在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异源反应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Tregs预防GVHD机制是抑制普通T细胞(Tcons)增殖与功能活性.本文主要对CD4+CD25+Tregs调控GVHD及免疫治疗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小鼠T细胞HSV-tk基因转移及其对GCV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GVHD的发生与供体T细胞的数量有关。近年研究表明带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T细胞,既有T细胞的功能,又对抗病毒感染药物———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敏感。将带有tk基因的T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起移植,不影响患者造血和免疫重建,当发生GVHD时,给予GCV可以诱导此类T细胞“自杀”,从而减少T细胞量,控制GVHD的严重程度。我们将HSVtk基因体外转导小鼠T淋巴细胞,并测定其对GCV的敏感性,为应用基因治疗原理防治G…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不仅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者,还在机体对自体和外来抗原产生耐受中起着关键作用。DCs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耐受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不同来源以及发育中处于不同阶段的DCs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所起作用不同,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免疫活性细胞表达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CD158和CD94与GVHD发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CD158a,CD158b和CD94表达状况,同时用PCR方法分析供受HLA—Cw配型,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b-PBSCT)和脐血移植(UCBT)后该KIR分子变化和HLA—Cw相合或错配与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PBSCT或是UCBT,移植后CD3^ CD158a^ 和CD3^ CD158b^ T细胞均增高并以CD8^ CD158b^ 细胞升高为主。发生急性与慢性GVHD组CD3^ CD158b^ 细胞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在急性GVHD病例中升高最明显。急性GVHD期(即移植早期)KIR表达增高,慢性GVHD阶段(即移植后期)KIR呈减低趋势。CD94主要表达于CD3^ CD8^ T细胞,在UCBT或PBSCT后CD94在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均明显增高。5例HLA—Cw相合无1例发生重症GVHD;2例HLA—Cw不相合病例,有1例发生急重症GVHD,并死于间质性肺炎(IP),另1例为AML(M5),完全植入,无重度GVHD发生,但于53天后复发。4例相关相合移植中2例无急性GVHD,而无关相合4例均发生不同程度GVHD。结论:GVHD的发生与KIR表达有一定关系。CD158b分子可能是移植后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分子。从T细胞表达KIR来理解GVHD发生机理,特别是与HLA-Cw特异性识别结合将有利于寻找一条新的特异性建立免疫耐受和减低GVH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作者检索脐血移植中有关T细胞表达CD94与移植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尚无报道.目的:初步探讨T细胞表达CD94在脐血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1999-01/2007-06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脐血移植的14例患儿,年龄2~9岁,中位年龄6.8岁;接受HLA全相合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9例,接受无关供者脐血移植5例.同时选取体检正常的34例儿童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由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提供,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岁.方法:抽取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2 mL,14例患儿均在脐血移植后造血恢复至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 L-1时开始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血液样奉均置于EDTA-2Na抗凝管,待测细胞表面抗原.每1~3个月榆测1次,至随访结束.所有样本在6 h内完成标定,均采用双色和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CD94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土病的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外剧血T细胞表面CD94表达的关系.结果:9例接受同胞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有6例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余3例及接受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的5例患儿均于移植后6 d-50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丰病,5例患儿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正常对照比较,全部脐血移植患儿CD3 CD4 CD94 T细胞、CD3 CD8 CD94 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未发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比较,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CD3 CD4 CD94 T细胞、CD3 CD8 CD94 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脐血移植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T细胞高表达CD94,提示T细胞CD94分子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