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28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28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氨茶碱临床使用情况,提出个体化给药建议,使氨茶碱在临床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分析我院资料齐全的228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范围内者47例,只占20.6%;超过20μg·mL^-1者8例,占3.5%;低于5μg·mL^-1者173例,占75.9%。血药浓度超过20μg·mL^-1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化、循环、神经系统表现,但也可无临床表现。合并用药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影响较大。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影响因素。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氨茶碱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的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用药3d后行药物浓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血药浓度测定在5~10μg/mL中治疗有效率为72.73%,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8.24%,超过20μg/mL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高,超过20μg/mL时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好,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控制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氨茶碱治疗的肿瘤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因素对肿瘤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5-20μg·mL-1作为氨茶碱血药浓度治疗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7.4%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其中28例临床显示有效,有效率为71.8%;发生中毒反应3例,发生率7.7%。血药浓度〈5μg·mL-1的19例中,有效的有6例,占31.6%。〉20μg·mL-1的10例中有效3例,其余7例出现多种中毒表现。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用药,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合并使用多潘立酮、硝苯地平或特布他林,则氨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患者合并用药时应及时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氨茶碱的临床用药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合理使用氨茶碱。方法通过上报的氨茶碱不良反应报告,对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9例应用氨茶碱患者分别合并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H2受体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血药浓度均高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20μg/mL,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疗效,保证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9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个体化给药建议,使氨茶碱在临床上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峰、谷浓度。结果:32例氨茶碱峰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10mgmL2例,10mgmL~20mgmL24例,>20mgmL6例。58例氨茶碱谷浓度监测结果:血药浓度<5mgmL8例,5mgmL~10mgmL19例,10mgmL~20mgmL31例。结论: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联合用药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氨茶碱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分析,设计最佳给药方案,使氨茶碱在临床上的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结果有效地控制氨茶碱血药浓度(7~20g/mL),提高治疗效果。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茶碱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碱稳态谷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在监测的13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茶碱血药浓度<5μg/m l的有35例,治疗有效率为85.7%;血药浓度为5~10μg/m l的有64例,治疗有效率为89.1%;血药浓度为10~15μg/m l的有22例,治疗有效率为72.7%;血药浓度为15~20μg/m l的有6例,治疗有效率为83.3%;血药浓度>20μg/m l的有5例,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低浓度茶碱(<10μg/m l)能较好地控制COPD急性加重期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检测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用药剂量合理控制的影响,为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12例资料,统计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实施血药浓度检测的结果,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及其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112例患者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7例血药浓度位于靶-谷浓度分布区间(10~20μg/mL)占33.04%);依据检测结果,44例患者调整了后续用药剂量,其中20例谷浓度<5μg/mL,增加日用药剂量15例;而18例谷浓度>20μg/mL,减少了日用药剂量12例;此外,出现剂量调整错误病例2例,如1例谷浓度<5μg/mL者减少了日用药剂量和1例谷浓度是在16~20μg/mL区间者增加日用药剂量;选取指征性治疗患者30例,通过万古霉素低浓度组(<10μg/mL)与高浓度组(≥10μg/mL)临床效果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指征性治疗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例(2例肾毒性反应、1例红人综合征和1例耳毒性反应),主要集中于血清谷浓度大于20μg/mL患者中。结论: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检测其血药浓度有助于用药剂量合理控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弋矾山医院2007年~2011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55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的89侧/次中,70例/次(78.65%)位于4-12μg·mL^-1,18,例/次(20.23%)〈4μg·mL^-1,1例/次(1.12%)〉12μg·mL^-1;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性别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年龄、联合用药对血药浓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加强和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麻铭川 《临床医药实践》2009,(8Z):1968-1969
目的:探讨分析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癫痫患者218例。对服用VPA达治疗剂量后3个月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评定。结果:血药浓度<50μg/mL33例(15.13%),50μg/mL~100μg/mL156例(71.55%),>100μg/mL29例(13.3%)。结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不能凭剂量来估计血药浓度和评价疗效,应进行VPA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GA—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收集193例应用丙戊酸钠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及其性别、身高、体重、肝。肾功能、用药情况等12个相关指标,构建GA—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30个病例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测定浓度相比,误差值范围为0.61—23.33μg/mL,误差百分率在±5%的为19例,±5%~±10%的为3例,±10%~±15%的为4例,±15%~±20%的为l例,超过±20%的为3例。结论应用CA—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是可行的,可将其用于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3.
409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丙戊酸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9例次中,丙戊酸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9.85%,50~100μg·mL-1的占52.32%,〉100μg·mL-1的占7.82%。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78%;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86.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应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环己烷羧酸为内标,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00 mm,5 μm)为分析柱;甲醇-水(79: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用柱前衍生RP-HPLC法对10 066例次癫痫患儿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内标环己烷羧酸和丙戊酸钠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 min、8.1 min,丙戊酸钠浓度在13.6~326.4 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比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最小可定量浓度为13.6 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5.0%~105.0%,日内日间RSD均<10%.10066例次癫痫惠儿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内的共5 100例次,占50.7%;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μg/mL)共4 313例次,占42.8%;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 μg/mL)的共653例次,占6.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个体差异较大,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5.
Cigarette smoking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especially emphysem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lveolar wall destruction and airspace enlargement. Apoptosis of lung structural cells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PD. Xanthine derivatives (aminophylline or theophylline) have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 as a bronchodilator. But the effects of xanthine derivatives on apoptosis of the lung structural cell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even though it is known that theophylline protects against ultraviolet irradiation-induced cell death i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minophylline would protect against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CSE)-induced apoptosis in lung fibroblasts. We demonstrated that aminophylline protected against apoptosis of MRC-5 cells at a relatively lower therapeutic range (10 μg/ml),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occurring at 20% concentration after 8-hr exposure. Annexin staining decreased from 68 ± 4% of the control to 12 ± 2% of aminophylline (10 μg/ml) pre-treatment after 20% CSE exposure for 12 hr (p < 0.05). Aminophylline decreased caspase 3 and 8 activities and nuclear condensation or fragmentation in MRC-5 cells after exposure to 20% CSE for 12 hr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d high levels of aminophylline (>50 μg/ml) pre-treatmen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minophylline protected apoptosis of MRC-5 cells through the inactivation of caspases 3 and 8 and could be an effective agent to reduce cigarette smoking-induced lung structural cel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6.
曹健  王芳  钱青  蒲秀英 《中国药业》2013,(21):34-35
目的 建立测定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 氨茶碱质量浓度在81.00~405.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4.56×104X+ 8.95×104,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3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154例患者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合疗效、不良反应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54例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历资料、病原学检查、肾功能指标、合并用药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分析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434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中,血药谷浓度10~20 μg·mL^-1共有214例次(占49.29%),<10 tg·mL^-1共有81例(占18.69%),>20 μg·mL^-1共有139例(占32.02%);单独使用万古霉素共12例(占7.79%),联合使用一种抗感染药物共40例(占24.03%),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感染药物共102例(占68.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7%.结论 应加强对万古霉素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根据测得的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发生率,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