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常见病因。我们观察5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性别、年龄与职业 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3岁。体力劳动者35人,占70%;脑力劳动者15人,占30%。 2.发病诱因①因头位或体位突然变动引起发作者40例(80%)  相似文献   

2.
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VB1)的231例患者,应用脑血管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异常率高达96.9%,证实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别对VB1患者提供了无痛苦、安全方便、易重复的检测手段以及早期诊断根据。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相似文献   

4.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杨凤民董学爽宫旭海何小花夏圣梅王春燕秦文莉宋来军作者单位:163001大庆油田总医院我院近年来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病人的诊断依据是:(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SPECT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99mTc-ECD-SPECT检查,SPECT诊断VBI的灵敏性为73.8%,特异性为78.3%,总符合率为75.7%,59例SPECT阳性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43例(72.9%),VBI组缺血灶的缺血程度较对照明显(P〈0.01)。80例VBI患者均在距VBI最后一次发作16d内进行SPECT检查,3d以内与4d后检查的两组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1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针对诊断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37例VBI中,临床确诊的51例(37%),临床不典型,但经过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特殊检查确诊的20例(15%);其它66例均拟诊为VBI。本文还对VBI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尼莫通 (德国拜耳制约公司 )静滴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2 5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从门诊急诊患者中随机选择 45例病人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临床诊断标准[1] :突然起病 ,眩晕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 ,有或无一过性共济失调、复视、眼震。病人均作CT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或梗死 ,作TCD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2 一般资料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2 0例。 (1)治疗组 :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48~ 70岁。眩晕特点 :2 5例均为视物旋转 ;伴随…  相似文献   

10.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滴,10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6ml(600mg)静滴,10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好转、差,分别为42例、16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0例、24例、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36,P〈0.05);两组治疗前后复查TCD检查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1^2=5.69,x2^2=5.87,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87,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黄芪注射液合用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2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TCD测定和血液流变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黄芪注射液合用有较好的改善脑缺氧,恢复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椎神经阻滞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附120例临床观察)贺强曹树平近年来我们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20例患者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丛的椎动脉分支阻滞疗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79例,女41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13.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大脑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主要以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VBI患者主观症状表现多而缺乏客观依据,故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限。现对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3例VBI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诊断标准,本组全部为临床确诊病例,共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30min~17年(平均1个月20天)。41例因头位和转动而诱发,10例因精神紧张劳累而诱  相似文献   

16.
椎基动脉供血不全综合征(VBI)现已为人们熟悉的疾病,表现为脑干、小脑和/或枕叶皮质一时性缺血发作.继1947年Kubik与Adams对椎基动脉闭塞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进行深入论述之后,许多作者已注意到后组脑循环的—时性缺血和使用抗凝治疗.虽然在颅外动脉手术方面已取得某些早期经验,但大多数VBI病人仍采用内科治疗,常不作血管造影.这与前组脑循环的暂时性缺血发作(TIAs)相反,前组脑循环TIAs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外科治疗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超短波对21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超短波治疗朝椎缡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解除血管痉挛,缓解巅椎病压迫椎基底动脉,从而使脑部血液循环和,临床体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眩晕是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治疗各异 ,疗效均不满意 ,为提高本病疗效 ,我院采用尼莫通 (Nimotop)注射液静滴治疗VBI患者 4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我院从 1997年 1月~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中选择 8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且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 ,起病急 ,同时合并下列其中①项以上者 :(1)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单或双眼一侧视力 ,视野缺失 ;(4 )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不良等。患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19.
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VA和BA总异常率为67.14%;其中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占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74.47%。结论 利用TCD动态观察颅底动脉血流变化,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 ̄(99m)Tc—ECD—SPECT检查,SPECT诊断VBI的灵敏性为73,8%,特异性为78.3%,总符合率为75.7%。59例SPECT阳性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43例(72.9%)。VBI组缺血灶的缺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80例VBI患者均在距VBI最后一次发作16d内进行SPECT检查,3d以内与4d后检查的两组阳性率相差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