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干眼是泪膜异常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为主的眼表疾病,重症患者因眼干、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998年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开展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的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系列研究,将患者自体下颌下腺游离后移植到颞部,相应血管进行吻合,分泌导管转移到眼眶,用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替代泪液,术后采用多种措施,人工调控移植腺体的分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管化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Zhu Z  Yu G  Mao C  Cai Z  Zou L  Lu L  Peng X  Zhang L  Li N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44-246
目的 研究自体血管化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自身颌下腺摘除后,移植到颞部,颌下腺的动静脉分别与颞浅动静脉吻合,颌下腺导管转移至眼穹隆部。以颌下腺分泌液代替泪液。结果 19例中目前15例移植成功,4例因静脉栓塞,腺体未能成活。移植成功的患者,观察3月至2年,角结膜干燥症状消失,畏光怕风症状减轻,可停用人工泪液。4例出现泪溢。行移植腺体部分切除后得到矫正。1例导管口闭锁,行导管重建后后复通。结论 自体血管化颌下腺移植是重症角结膜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颌下腺移植再造泪腺治疗重症干眼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伯钧  潘春晖 《广西医学》2008,30(9):1359-1363
干眼病(dry eye)或干燥性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nctivitis sicca)是由于角膜前泪膜的质和量的不足或缺失造成的结膜角膜上皮不能维持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分泌机制.方法:在摘除泪腺建立家兔角结膜干燥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于移植术后分别对不同时间失神经支配腺体组织切片行HE染色、S-100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制做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后早期可见腺实质部份轻度萎缩变性样改变,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不同程度变性.长期观察腺体结构正常,腺体内可见健康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电镜观察见腺泡细胞内较多分泌颗粒.结论:移植腺体能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失神经支配腺体未见萎缩.  相似文献   

5.
兔颌下腺同种异体移植术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早期是否免疫排斥反应及其特点。方法:选用4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应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吻合技术进行颌下腺异体移植。术后对受体兔双侧颌下腺区进行放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检测;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移植后的颌下腺及假手术组进行动态观察,研究其组织学变化的特点。结果;同种异体颌下腺移植后,通过同位素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移植腺体术后5d 内存活并保持正常的分泌功能;术后7d左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反应。结: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吻合血管的颌下腺同种异体移植存在包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上应用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结膜干燥症已成为热点,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的动物模型,观察再植后颌下腺的组织学变化,并探讨及研究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取家兔右侧颌下腺,应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移植到右侧颞部皮下间隙,于术后1、2、3、4周分别进行施墨试验,移植4周后行腺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施墨试验滤纸条浸润长度高于术前。术后2、3、4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70%免颌下腺移植后。保留了30%以上正常的腺体结构。免颌下腺移植模型的建立,证实了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手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如何有效的进行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大面积深度烧伤应尽早进行大面积切削痂植皮已被烧伤界学者所公认,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被广泛认同。新鲜自体皮移植亦无争议,预存自体皮移植似乎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因为头部第1次供皮后2周左右即可愈合良好,第2次供皮后10d左右即可愈合良好,而早期切削痂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至异体皮溶脱或残余焦痂、痂皮溶脱后行创面清创自体皮移植术(第2或第3次手术),时间间隔需1个月左右,此间有限的供区(特别是头部供区)将被闲置。利用此时间间隔,可切取头皮至少1次备用。我院自2005年10月起,对1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用预存自体皮移植作为创面处理的辅助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在骨科应用较为广泛,它对恢复受皮区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手术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的畸形和缺损,这不仅取决于精湛的医术,术后的精心护理,也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保持正确体位及有效的姿势固定;加强疼痛护理,尽量减轻疼痛;注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及时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体肺移植治疗中心型肺癌3例,对患者制订完善的护理计划,术前呼吸锻炼;术后吸氧、助咳、排痰、保持呼吸道畅是护理的重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证引流管通畅和防治感染是护理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愈合起积极作用;重视心理护理则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下颌下腺系三大唾液腺之一,其分泌的唾液占静止性唾液总量的60%~65%,在人体维持吞咽、消化、味觉、语言等口腔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黏膜保护和龋齿预防等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往口腔颌面外科多种疾病的传统治疗过程常常牺牲下颌下腺,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口干及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探讨下颌下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技术,有效保存作为功能器官的下颌下腺,对于预防口干及相关口腔疾病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唾液腺疾病研究中心历经1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接受自体唇腺移植,术中自同侧下唇制取唇腺黏膜瓣,将其植于同侧上睑穹隆。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唾液分泌试验及涎腺核素扫描检查。术前、术后分别测定最佳矫正视力、施墨试验,并对术后主观满意度、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主观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自体唇腺黏膜瓣全部存活,下唇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不同时间段所有患者移植侧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05),主观症状评分和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也明显低于术前(P <0.05)。2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提高。14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满意度一般。结论 自体唇腺移植可以增加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唾液泪液分泌,明显缓解患者干眼症状。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性病变手术保留或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诊断为颌下腺良性肿瘤或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 2 6例 ,将其分为两组。Ⅰ组 :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Ⅱ组 :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其中Ⅰ组为 14例 ,Ⅱ组为 12例。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体温 ,局部组织反应 ,疼痛程度 ,创口愈合时间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Ⅰ组术后体温低于Ⅱ组 ,局部组织和全身反应明显轻于Ⅱ组 ,且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Ⅱ组。结论 颌下腺手术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腺体实体体外检测法测量正常下颌下腺的质量和体积,探讨影响下颌下腺质量和体积可能的相关因素,并与CT容积重建法测量值做比较,评估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因口腔癌接受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下颌下腺正常的患者,术前CT扫描图像通过CT容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经鼻插管全麻下,对13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自第1双尖牙近中至第2磨牙远中舌侧口底黏膜入路,分离解剖出与颌下腺有关的神经和血管,完整摘除颌下腺。结果:13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切口愈合良好,口内瘢痕小、隐蔽。经平均6个月观察,局部无感染,未出现大出血、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颌面部皮肤无手术瘢痕,有效避免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损伤,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可代替传统颌下区入路的颌下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下腺导管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颌下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颌下腺导管癌的CT征象并复习文献。结果 CT特征为颌下腺区平扫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增强动脉期肿块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3例散在点状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 CT对颌下腺导管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术临床对照研究,评估颈部小切口电视内镜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术前评估为良性肿瘤的病例26例,手术于颈部皮纹内长2.O~2.5cm的小切13下,内镜辅助完成颌下腺切除术。与同期进行的传统手术病例6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91倒手术完成顺利,内镜组切1:2(2.3±0.2)cm;术中出血(9.4±4.2)mL;手术时间(74±12)min;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1.2±5.7)mL。1例术后出现同侧舌部麻木,2周后恢复。无面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病例。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切口缩短(P〈0.01),出血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随访1~5年,平均29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颈部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手术切口明显缩小,术后美观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下腺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