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肝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如何减少局部渗血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将选择普通PICC置管和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284例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试验组(138例),由固定人员操作,统一评估标准,并对比2组的置管成功率、局部渗血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2%和100%,置管后Ⅲ度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1.6%和4.3%,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7%和0(P均<0.05).结论 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肝病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置管后局部渗血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法在社区门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行逆向静脉穿刺法的80例患者(观察组)和行顺向静脉穿刺法的80例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静脉炎、疼痛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滴液流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术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因输液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辉  李娜  戚海峰  邵晓丽 《山东医药》2009,49(13):102-1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A组)及盲穿法行颈内静脉置管(B组)。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导管在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收集80岁及以上需要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的高龄患者132例。按穿刺途径不同分为两组:PICC导管组(n=72)和颈内静脉组(n=60)。结果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颈内静脉组显著延长,分别为(146.84±100.46)d和(36.60±35.6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导管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和滑脱分别为2例和1例,均较颈内静脉组(10例和9例)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高龄老人可应用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合并疾病多、病程长、需长期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静脉弹性差、脆性大、皮下组织疏松易滚动、合作程度差而造成静脉穿刺困难。超声系统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又称微插管鞘技术(简称MST)进行PICC置管,使得穿刺的成功率较盲穿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穿刺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患有痴呆、脑梗等疾病,他们不能有效地配合操作,穿刺成功率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多次穿刺(〉2次)使穿刺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或因穿刺时间延长而终止操作。针对这些患者,我院PICC小组对70例老年不配合患者运用MST行PICC置管术,前20例应用常规的MST,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后期改进了操作方法,在5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气管切开术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80例。在B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其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0%,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76/80)。导管平均放置7 d,未见有明显血肿、静脉炎、血胸、气胸、心包压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B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尤其在初学医师中,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602例脑血管病患者经合理选择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正确的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透气粘膏固定,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对照组采用透明的无茼贴膜固定。结果两组患者均穿刺成功。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时间长(P〈0.05),浸润、静脉炎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合理选择血管度安排输液顺序、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及正确的穿刺部位和方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保证;透气粘膏固定。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消毒穿刺部位可降低浸润、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设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记录2组贵要静脉使用情况、导管末端位置、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2组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3%(149/15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7%(148/150),总置管成功率100%,贵要静脉使用率95.3%(143/15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比例94.7%(142/1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51±17)d亦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及周围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穿刺点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肝素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改良加压包扎法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后采用Angio—seal.装置止血,B组采用改良加压包扎法止血,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开始活动时间、并发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①两组止血的成功率(均为100%),制动时间[A组为(3.6±0.7)h,B组(3.8±0.5)h].舒适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止血时间[A组(2.1±0.8)min.B组(7.5±2.8)min],加压包扎时间[A组0h,B组为(10.2±2.3)h],A组显著短于B组(P〈0.05);③主要并发症:血肿发生率A组(11.7%)显著多于13组(3.3%).P〈0.05。结论:无肝素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改良加压包扎法止血效果好.价格低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罗浩  廖家贤  莫隽  罗梅  张勤波 《内科》2013,8(1):13-15
目的总结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5例使用传统盲穿、超声定位及超声引导三种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穿刺时间、病人满意度和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例数。结果传统盲穿218例中,一次成功103例(47.25%),穿刺时间(65±11)s,总成功率83.01%(181例),发生局部气肿、血肿17例(7.80%),误伤颈动脉9例(4.29%),神经损伤3例(1.38%),血气胸1例(0.46%),病人满意度54.13%;超声定位210例中,一次成功121例(57.62%),穿刺时间(45±8)s,总成功率91.43%(192例),发生局部气肿、血肿12例(5.71%),误伤颈动脉4例(1.90%),神经损伤1例(0.48%),无血胸、气胸病例,病人满意度77.62%;超声引导107例,一次成功92例(85.98%),穿刺时间(30±7)s,总成功率100%,除1例发生局部皮下血肿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82.22%。与传统盲穿比较,超声定位,尤其超声引导穿刺有很大的优越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有创性操作,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阴道后穹窿置入用于晚孕死胎引产的效果。方法将妊娠28~37周因死胎要求引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采用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引产,B组(20例)采用欣普贝生栓引产,C组(20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注药引产,观察3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引产成功率、清宫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B组、c组促进宫颈成熟有效率分别为95.5%、85.0%、65.0%,A组与C组比较P〈0.05;宫缩发动时间分别为(13.68±2.36)、(17.06±3.69)、(20.20±5.03)h,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总产程分别为(8.69±1.27)、(9.66±2.49)、(11.39±2.95)h,A组与C组比较P〈0.05;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0.9%、75.0%、60,0%,A组与c组比较P〈0.05;清宫率分别为13,6%、45.0%、65.0%,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B组出现宫缩过强1例,取出欣普贝生45min后宫缩减弱。结论米非司酮胶囊联合欣普贝生栓剂阴道后穹窿置入用于晚孕死胎引产效果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与外周静脉输液给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给药途径,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静脉给药途径。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头痛和恶心呕吐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静脉炎3例,静脉栓塞2例,观察组无1例,仅出现导管脱落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能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应在结脑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P〈0.01),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4%,与股动脉组(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轻,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定位引导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拟实施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例(1.7%)经高频超声检查后估计拟置管浅静脉内径<2.0mm,小于PICC管配套14G穿刺针的外径2.1mm无法置管而放弃。在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116例(98.31%),二次穿刺成功2例,总体成功率达10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76例(63.33)%,二次穿刺成功34例,总体成功率达91.67%;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超声组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穿刺时间短,可作为普通直视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的补救措施,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新进路-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婴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心脏外科手术1个月~1岁婴儿100例,选择右侧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总穿刺成功率97.00%,一次试穿成功率86.00%,进针深度为(O.98±0.30)cm,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100%。颈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位于右房V162例,位于上腔静脉下段38例。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于婴儿心脏外利于术.具有标志清楚、定位明确、穿刺置管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肢体肿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PICC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情况[术中渗血量、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ICC患者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PICC管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渗血量小(P0.05)、置管时间短(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5)、VAS得分低(P0.05);(2)观察组无肿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PICC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PICC并发症均有效,且能改善患者PICC置管情况及PICC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膜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抗结核同时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情况。结果胸水10d内吸收例数,治疗组73.3%,对照组30%(P〈0.01);胸水基本吸收天数治疗组6.5±2.4d,对照组10.6±4.1d。胸水引流量治疗组3226.5±284.8ml,对照组2968±230.8ml(P〈0.01);胸膜肥厚例数2个月后治疗组6.67%,对照组20%(P〈0.05),6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6.67%(P〉0.05)。胸膜结节影:2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13.33%(P〉0.05),6个月后治疗组0%,对照组6.67%(P〉0.05)。结论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20.
罗凤英  劳可娟  何永丽  罗小珍 《内科》2013,(2):180-180,174
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盐酸利多卡因湿敷的-临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需行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输液穿刺方法,实验组在穿刺前10min用盐酸利多卡因湿敷穿刺部位,10min后除去敷料擦干皮肤后按常规留置针输液穿刺方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叭);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湿敷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