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ERBD)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置管31次,对其成功率、并发症、支架堵塞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置管成功率90%,总置管成功率93.3%。总有效率92.7%。梗阻引流时间平均185天。结论:ERB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率先报道了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至今,历经70余年,该技术被不断地改进,器械不断地更新,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诊断(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及治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胆的方法[1]。在PTB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胆道支架植入术现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重要方法[2]。笔者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选教授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导丝经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新技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是检查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 ,我科从 1990~ 1999年对 2 6 0例病人进行PTC检查 ,通过我们的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6 0例病人中 ,男 12 3例 ,女 137例 ,年龄 19~71a ,2 6 0例病人均有黄疸病史 ,其中胰头癌 51例、胆管癌 59例、胆管结石 117例、胆管狭窄 2 3例。 1针穿刺成功者 187例 ,2针穿刺成功者 51例 ,3针穿刺成功者 17例。本组穿刺后出现腹腔出血 3例、表现为穿刺当日腹痛加重 ,BP 11/ 7kPa ,P 12 0次 /min ,腹穿抽出血性液体 ,急诊手术。胆…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和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对老年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患者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留置内支架及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62例病人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CD治疗老年性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症,常继发于肝胆胰的结石或肿瘤。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可造成肝细胞损害,肾小管坏死等并发症,以及梗阻性黄疸术后可能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术后做好护肝、减黄,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2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提要目的探讨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开展的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患者随诊最长时间14个月。结论PTCD并支架种植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2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分析,提出了术中胆管造影的指征,肯定了术中胆管造影对减少胆囊切除中的胆管残余结石,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军  王家辉 《中外医疗》2011,30(15):104-104
评价术中胆道造影对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残石的作用。通过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所有患者造影成功,其中20例造影结果阳性且手术证实造影结果。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对于预防胆总管残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73例,胆管损伤1例,副肝管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对降低胆管结石的残留,减少不必要的胆管阴性探查,辩明胆道解剖,避免及发现胆管损伤,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9例,阳性率为24.4%,假阳性1例。结论术中胆管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显影清晰,能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100例和观察组采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下手术治疗100例。结果观察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0、术后胆道损伤0、感染发生率1%均低于对照组的15%、12%、13%,χ2=16.22,12.77,11.06,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可以降低术后残石率和胆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分析56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行LC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56例LC术中胆道造影,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为96.4%,54例均显影满意,显影率100%.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证实;发现胆道变异2例.4例因术中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楚,无法分清胆囊管和胆总管而行术中胆道造影.造影平均时间为(15.5±3.7)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提高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并将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U—PTC)和常规(X—PTC)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进行的U—PTC(12例)同X一PTC(31例)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但U—PTC较PTC更具有优点。结论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自身的优势,U—PTC较PTC具有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