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2005年陆川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994~2005年陆川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的分析,为今后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对本地外出回归及外来人员进行主动监测,开展疟原虫血检,将血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5年陆川县共检出疟疾病人46例,全部为本地外出回归人员感染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是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平阴县自1988年通过国家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连续16年(1988-2004年)无疟疾病例报告。2005-2007年连续发生4例疟疾病例,为更好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我们对4例疟疾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宁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疟疾防制策略。方法收集海宁市2000-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8例,输入性病例14例,占77.8%(14/18);以高疫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结论疟疾疫情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并以流动人口监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惠州市疟疾流行与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总结该市20052007年疟疾防治经验。评价该市在控制疟疾流行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05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三热”病人与流动人口的监测登记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市共发生疟疾42例,未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和本地恶性疟病例。结论在疟疾基本控制期间以加强基层镜检站的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两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62/万,贵州为1.12/万,广西为0.03/万,当地居民未发现恶性疟病例,无疟疾暴发点。贵州以当地居民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疟疾病例共47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87例,血检疟原虫阳性病例86例。广西以外出回归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8例,其中恶性疟2例,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带回当地。结论该区域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各省在该区域的疟疾防治重点应有所侧重,贵州省应以当地居民病例为防控重点,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也不能忽视;广西省应以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为今后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榕江县2000-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0-2012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和治疗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12年该县疟疾病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70/万,2000-2006年期间人群年发病率在0.09~1.48/万之间。2007-2010年疟疾病例数有所增加,人群年发病率在I.83—6.91/万之间,除1例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外,全部为当地居民疟疾病例。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之间。疟疾病例以农民为主,分布于各种职业及各年龄组。全县19个乡镇仅2个乡镇未发现疟疾病例,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及疟疾死亡病例。自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疟疾病例逐年减少,2012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均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近几年疟疾防治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全市共检出135例疟疾病例,除1例为本地人口外出输入性感染,余均为外来人口输入性病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平均年发病率2.17/10万;患者年龄主要为20~39岁,职业以民工为主;病原以间日疟为主,占99.26%。结论 9年来慈溪市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疟疾防治工作仍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绍兴县2006年-2010年疟疾疫情特征,为已达到疟疾传播控制标准的地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绍兴县近5年来发生的29例疟疾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绍兴县5年中发生的29名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职业以农民工和外籍经商人员为主;输入地国内以邻省安徽为主,国外以印度为主;发病时间以5-10月份疟疾流行季节为主,占93.10%,非流行季节也有病例发生.结论:达到疟疾传播控制标准地区疟疾防控工作应以主动监测流动人口为主,建立外来人口疟疾监测机制可有效控制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做好武汉市疟疾防控工作,评价疟防工作成效,为今后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2005~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资料,分析武汉市2008年疟疾发病情况,比较2005~2008年疟疾发病趋势。结果武汉市近4年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国外输入性病例成为疟疾发病的主要群体,且恶性疟病例逐渐增多。结论武汉市疟疾发病率低,但不稳定因素增加,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乐业县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后1995-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该县各乡镇卫生院近14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疟疾临床诊断病例资料,采用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14年全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检占当地总人口的8.79%,1995年疟疾人群发病率为9.16/万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后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均未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 14年中该县疟疾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病例数在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有所波动,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0年广西疟疾流行特征,为广西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2010年网报系统数据及各市县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境内发现疟疾病人共66例,人群发病率0.13/10万,其中在非洲感染病例占34.85%(23/66),东南亚国家感染病例占53.03%(35/66),国内外省感染病例占12.12%(8/66).全年发现24例恶性疟病例,有19例在非洲感染.疟疾患者全部为流动人口.结论 2010年广西首次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和输入性疟疾继发感染,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我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四川省攀枝花市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4年疟疾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发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疟疾疫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严重,1965年盐边县疟疾发病率为841.2/10万;米易县655.9/10万。经防治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989年该市已连续10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05年出现最后1例内源性疟疾病例。2000—2010年由到疟区务工人员引发138例输入性病例,2007年发病率达1.86/10万。2014年初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攀枝花市2014年初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发生外来疟疾疫情的风险将持续存在。流动人口疟疾防控是工作重点,应持续开展蚊媒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广西疟疾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8年广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全区疟疾疫情资料及各种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48例,发病率0.009/万,比上年下降43.75%.查见本地感染疟疾2例,占病例总数4.17%,病人分布于南丹县和右江区.流动人口输入疟疾46例,占病例总数95.83%,病人分布于22个县(市、区).结论 消除疟疾31市县疟疾疫情稳定,基本消除疟疾地区部分县疟疾传播尚未阻断,流动人口输入疟疾为巩固防治成果主要威胁,疟疾监测工作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04-2008年疟疾监测动态,为及时修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吴兴区2004-2008年疫情报表和个案调查表提供的资料,进行血检情况、病例特征分析。结果吴兴区2004-2008年对"三热"病人共血检6142例,发现疟疾病例26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4-11月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7、8、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织里镇、道场乡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男女之比为2.25∶1,年龄分布在7~74岁之间。结论应重点针对流动人口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病例主动搜索及健康教育工作,并适时延长疟疾常规监测时间,提高疟疾病例发现率,巩固当前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淮安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7—2011年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淮安市2007—2011年共发生309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15例,恶性疟93例,卵形疟1例,年发病率为0.67/10万。2007—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按年份所占比例依次为19.01%、27.59%、30.91%、70.9%和93.33%,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血检发热病人263 925人,本地血检阳性率0.01%;外来人口阳性率0.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3,P<0.01)。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流动人口是淮安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潍坊市疟疾基本消灭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防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8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全市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46处,积极开展病例侦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随机抽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结果1988~2005年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886535人次,疟原虫阳性9例,血检往返高疟区流动人口270761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7例,1999年后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监测5821人,阳性率0.206%,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输入性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疾防治措施可以适当简化,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神县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 2005 - 2010年全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71/10万、9.12/10万、3.04/10万、1.01/1Y0万、0.50/10万、1.0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5.17%),输入性病例55例(94.83%),2006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人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永康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和实施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永康市2005-2012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疟疾67例,疟疾发病率从2.37/10万下降到0.35/10万;67例疟疾病例呈散在分布,其中间日疟52例,恶性疟15例;67例病例中输入性占86.57%(58/67).2005-2008年疟疾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9日-9月16日;2009-2012年疟疾病例分布不具有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本地人口外出感染者以务工及经商为主,占86.67%.结论 永康市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疟疾发病特点从外来输入感染为主转变为本地人口外出感染为主,从流行季节为主转变为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陆川县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消灭疟疾后更有效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8年陆川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未外出居民"三热"病人血检8 445人,血检结果全为阴性;流动人员血检23 246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8例,阳性率为0.08%,其中外出回归人员检出16例,占88.89%,外来人员检出2例,占11.11%;重点人群IFAT抗体监测4 598人次,未检出抗体滴度≥1∶20者。疟疾病例中男性占94.4%,女性占5.56%,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94.4%,病例主要来源于缅甸,占66.67%。结论陆川县无内源性及输入性继发病例,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灭疟成果巩固,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外出回归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