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成分输血开辟了输血医学的新领域,为治疗多种疾病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分离成各种血液成分,根据病情需要,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也就是把血液中某种成分集中起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部分。成分血为一血多用,各种成分有其特殊的功能,每一种血液成分都能针对性地治疗一种疾病,根据病人的具体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而且成分输血节约血、浓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是最有效、最合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重要性当前,输血…  相似文献   

2.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小板输注更是飞速发展,成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机采血小板由于其产品纯度高,抗原少,治疗效果好,已取代手工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医苑新技     
解放军总医院——建立野战条件下的血液保存及净化技术解放军总医院的科技人员通过对血液在野战/非4℃条件下代谢特征及规律的研究,打破了以往非4℃条件下不能有效保存血液的认识禁区,成功地实现了野战/非4℃条件下的血液保存及人体输注,开发出适合非4℃条件的血液保存液,同时研制出可提高血氧含量的新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滤器。应用此项技术,可在既无贮血设备又无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完成血液保存-运输-输血救治伤员的任务,在野战条件下对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输血救治;同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伤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多脏器功能,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它具有纯净度高,效果好,便于保存及运输等特点,同时一血多用。成分输血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输血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部近期下达通知并明文规定: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率要达70%以上,二甲医院要达到50%以上,医院等级评审或复审中,成分输血率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并在此评审周期中不得再次参加评审。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发展成分输血的高度重视。但在1996年卫生部组织…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庆军  李鸿颖  陈建国 《人民军医》2004,47(11):673-676
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进行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缩、低容量的制剂,根据病情需要,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输血技术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中被埋100h以上伤员的用血情况,为以后类似病情提供输血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5例被埋100h以上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对其输注血液成分的输注量、输注次数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输血量较少,输血次数少,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低,渗血及时控制,预后良好;输血量大,红细胞无效输注率高,出血渗血严重,预后差。结论:控制输血的关键是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准确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可避免因大量输血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输血量、输血次数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野战条件血液保存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适应现代战争所致伤员输血救治的需要。现行的 4℃条件保存血液 ,难以达到野战条件下救治伤病员的需求。而输血是现代战争中伤员救治的重要手段。历次战争显示 :伤后 2~ 4h因战伤流血致死的伤员占死亡总数的 5 0 % 〔1、2〕。研究非 4℃条件血液保存 ,切实有效地为战时或平时伤病员救治提供足够的血液。关于非 4℃条件保存血液国内外尚无报道。作者从寻找新型血液保存添加剂入手 ,对野战 (常温 )条件下保存血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3〕。1 材料与方法  采集 10名健康捐血者血液各 2 0 0ml( 10 0ml×2 ) ,以实验组保养液和ACD保…  相似文献   

8.
常温条件血液保存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常温条件血液保存实验研究①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景汉骆群欧阳锡林王青梅李锡金关键词血液保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57.12目前,血液保存有两种温度,即4°C(2~6°C)和低温(-80°C~-196°C),对这两种温度保存的血液,作者曾较全面...  相似文献   

9.
野战条件下输血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输血 ,因此从血液的供应、保存、贮存到安全检测和输注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探讨野战医疗队如何做好战时输血工作 ,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增强现代输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川  王志平 《人民军医》2001,44(12):722-723
血液 ,是生命的源泉 ,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物质。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但是 ,血液成分极为复杂 ,目前已知红细胞血型共有 2 6个 ,抗原达 4 0 0多种 ;白细胞、血小板也有上百种抗原成分 ;血浆蛋白含有 2 0多个血型系 ;各种酶和抗体也有各自的异质性。此外 ,献血者血中带有多种病原体 ,有可能对受血者造成感染。因而 ,加大输血工作的监督力度 ,增强现代输血意识 ,对缓解供血紧张状况和保证供血质量至关重要。1 更新全血“全”的观念有人认为 ,全血中含有各种血液成分 ,输全血比较好 ,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 4℃条件下 ,体外…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低温保存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血小板低温保存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景汉王青梅李茨芬殷宗健关键词砜类;血液保存;输血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57.11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救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1〕,同时也是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近...  相似文献   

12.
在25℃条件下保存血液对有效期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液通常储存于4℃环境中,而25℃环境中储存血液国内外未见报道。由于野战条件下伤病员输血救治的卫勤保障的急需,研究非4℃条件下保存血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军卫勤保障亟待解决的问题。1材料与方法1.1以ACD保存液采集10名健康捐血者的血液各200ml,每袋混匀后分装成100ml两袋,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先置于4℃储血冰箱保存,保存1周时,将实验组的血液取出再放25℃恒温箱24h,再放回4℃冰箱继续保存。然后分别对新鲜和保存各阶段的血液,进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三磷酸腺苷(ATP…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不同血液成分对240~800nm波长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①A、B、AB和O型血对光的吸收、透射规律相似;②全血、红细胞、血浆和血清在600~800nm时吸收率小于5%,而透射率达95%以上;③全血、红细胞、淋巴细胞在416.57±1.90、542.71±1.80、578.57±1.81nm,出现了典型吸收峰,血浆、血清仅在416.15±1.90nm处出现明显吸收峰.本研究为临床应用和血液光学性质等方面提供了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输血风险意识的提高、血液资源的匮乏,成分输血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作者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两种血液成分制品:冷沉淀及冰冻血小板血浆。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成分输血的护理及预防输血反应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妇产科的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均需大量快速输血,以维持血容量,改善循环,但有时会发生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仅需要安全、有效、充足的血液保障,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输血护理目标是正确、安全、有效地为患者补充所需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改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院5年临床成分用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提倡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品。方法对2003—2007年本院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来本院成分输血率由92.2%提高到99.8%,病人增加1倍而用血量仅增加6%,人均用血量逐渐下降,各血液成分血量百分比依次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血。结论及时分析、掌握医院成分输血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严格制度,对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血液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4℃条件血液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探索并建立非4℃条件和特殊环境中,血液保存技术和实验方法,以适应我军高科技战争和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能力,结果表明,非4℃条件血液保存有效期可达1-2周,打破了以往认为非4℃条件血液不能有效保存的禁区,拓宽了血液保存研究领域,为深入血液保存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种血液成份的生理生化作用以及各种输血不良反应有了深入的了解,成份输血在临床上尤其是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肝移植在器官移植技术中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手术,术中出血量大,充分和适时的血液供应是保证手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现简单介绍我院开展肝移植的输血情况。1 临床资料1 1 患者男性,6 8岁,因反复无力,纳差、腹胀伴黑便5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2cm ,腹水征阳性,血常规提示脾功能亢进,血小板4 2×10 9/L ,部分凝血酶时间4 0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343例氟碳人过血液输床研究以结果。输注量一般为500~1000ml。301例用于术中和急救时替代输血;10例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30例用于尸体肾灌流保存;用于重度CO中毒和乐果中毒急救各1例;均获成功。结果提示氟碳人造血液具有良好的载氧和扩充血容量的功能,用于创伤和失血性休克替代输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肾脏灌流保存和中毒急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温天气条件下血液保存为战时血液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0名健康献血者全血各200ml,每袋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后平均分为3袋,分别标记为A组、B组和C组,A组置室外自然温度保存,B组同样条件保存3d后放入4℃冰箱继续保存,C组置4℃冰箱保存,分别监测ATP等保存指标,以C组保存末期(临界)ATP为指示点确定各组保存有效期。结果:悬浮红细胞可在室外26.2℃-36.3℃环境保存4d,若保存3d后再置于4℃条件可继续保存7d。结论:高温天气环境中红细胞可及时有效地进行储运,使伤员得到快速有效的输血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