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G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甲胺磷(MAP),研究了iv、PC、SC和ig在家免和小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以全血ChE I(%)为毒效指标对MAP的PK—PD同步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MAP iv呈三室模型而PC、SC和ig均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50%MAP乳剂经家兔皮肤吸收较快,不到3h吸收相基本结束,吸收率F为45%左右。SC的吸收速度比PC加快了十余倍,F高达97.6%,提示完整的皮肤对MAP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MAP经小鼠  相似文献   

2.
甲基肼在小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小鼠iv或ig甲基肼(MMH)10和20 mg·kg~(-1)后,血中MMH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静注二室开放模型或一室开放模型;而MMH在消化道中累积消除过程则为非线性动力学,MMH经消化道的吸收相半衰期仅1.74min,吸收率(F)为50%~60%;但进入消化道的MMH却能被全部消除,消除ig剂量一半所需时间不到5min,当血中吸收相基本结束时,ig剂量的50%~70%已从消化道中被消除,与F近似,MMH在体内呈全身分布,分布相半衰期仅1.08~1.50 min.MMH的消除半衰期为37~52 min, 给小鼠iv 20 mg·kg~(-1)MMH,血,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和小肠中MMH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二项指数函数,根据靶向指数,靶向系数和重量-平均靶向系数等参数值判断,肝,肾和小肠是MMH选择分布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用GC-FPD法测定血中甲胺磷(MAP)浓度,研究了小鼠静脉注射(iv)、单次灌胃(ig)和反复15天ig4.94mg/kgMAP 的毒物动力学(PK),以ChE 抑制率为毒效学指标,对单次ig MAP 的毒物动力学-毒效学(PK-PD)同步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v MAP呈三室开放模型,ig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PK参数表明,MAP 经小鼠消化道吸收快且完全,周身分布,周室稍富集,消除快,物质蓄积作用弱。单次ig血MAP浓度与ChE抑制率呈一逆时方向的时滞环。PK-PD 同步模型拟合表明Imax为74.1%,出现1/2Imax所需的效应室MAP浓度IC_(50)为0.25μg/ml~(-1),Keo为0.732h~(-1)。  相似文献   

4.
家兔iv 10mg/kg甲基肼(MMH),呈二室开放模型。pc MMH25和60mg/kg,均符合一级吸收-室模型。实验表明,MMH经家兔皮肤吸收入血快,而透入皮肤更快,存在“皮肤库”;分布速度极快,呈周身分布,但周室稍富集;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肾清除占机体总清除的50%以下,存在肾外清除途径。 洗消液AA对MMH pc的动力学模型和消除过程无影响,但使吸收程度及吸收量下降了85%左右。  相似文献   

5.
偏二甲基肼经皮吸收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偏二甲基肼(UDMH)78.2和156.0mg·kg-1pc以及78.2mg·kg-1sc,血中UDMH浓度的经时变化均符合无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而iv39.0mg·kg-1UDMH呈二室模型.UDMHpc后能够立即透过家免皮肤被吸收入血,约经0.36-0.85h吸收相即基本结束,吸收率仅为14%左右;而UDMHsc的吸收率为99.2%。吸收速度却明显慢于pc;蒸发逸散是影响UDMH透皮吸收的主要原因.UDMH在家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介于0.31-1.52h之间。24h累积因子为1.表明UDMH在家兔体内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实验期间经尿排出的原形UDMH只占机体总消除量的2.7%-18.9%。提示存在肾外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6.
家兔iv 36.4 mg/kg和inh 3.6 g/m~3苯乙烯,分别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和零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毒物动力学基本特征是:经呼吸道的吸收率稳定为56.3%,k_0=0.79±0.20 mg·kg~(-1)·min~(-1),iv和inh染毒在家兔体内分布和消除过程相同;分布快,α=0.138±0.097min~(-1) ,t_(1/2α)=6.8± 3.6min;呈周身分布;消除快,t_(1/2β)=84±69min,Cl_t=36.8ml·kg~(-1)·min~(-1);存在肾外途径消除。inh染毒时呼出气中苯乙烯浓度的动态变化与血相平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GMA在家兔体内外的毒物动力学。家兔iv GMA 200 mg/kg后,毒时曲线拟合表明GMA以二室开放模型在家兔体内配置。pc GMA800mg/kg后血中未检出GMA原形。sc GMA800mg/kg时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表现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GMA在全血、血浆、红细胞、脑、心、肝、肺、脾、胃、小肠和肌肉匀浆中均以一级动力学过程被消除。在肝匀浆和全血中消除最快。同时,还观察到在肝微粒体制备中消除最快。预先给予TOCP使GMA的消除速度减慢。结果表明体内非特异性酯酶和混合功能氧化酶是体内消除GMA的主要酶系。 本文计算了GMA的各种染毒途经的毒物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氟卡胺是抑制心脏传导间期AH,HV,QRS,QT的抗心律不齐新药。犬iv 2,4 mg/kg氟卡胺后呈二室型代谢动力学特点,其t_(1/2)为60~70min。健康人po 200 mg/kg与小鼠sc 10 mg/kg氟卡胺后呈一级吸收一室型,t_(1/2)为60~76 min。 以抑制传导间期为药效指标,犬iv 4 mg/kg氟卡胺后测各传导间期变化,计算药效动力学,公式为:△%=(△_(max)%)c~(-kt)。以血药浓度对数对相应时间传导间期变化(△%)作图呈线性相关,计算公式为:C=ae~b(△%)。  相似文献   

9.
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硫芥(SM),研究了SM在离体人血、皮肤匀浆中和小猪体内、外的毒物动力学。SM在37℃生理盐水、人和猪的全血、2%皮肤匀浆、猪RBC混悬液和血浆中均以一级过程被消除。SM在生理盐水中的t_(1/2)为4.80min,在其它生物样品中为4-7min,小猪iv SM符合三室开放模型,sc SM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pc SM200mg/kg,4h内均未从血中检出SM。SM在小猪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特征是:经皮下吸收快,t_(1/2)ka为7.45min;分布快,不到7min室间分布已达到动态平衡,分布广,V_b是机体含水总量的4倍,提示有结合库;消除快,t_(1/2)β为12.0min;SMiv 10mg/kg后2.5min 90%的SM已从循环血中消失。鉴于SM的毒物动力学特征,SM中毒实际情况相抗毒剂硫代硫酸钠又不能透入细胞内,因此,要抢在SM分布、结合之前给药,显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传统药黄连-栀子配伍后黄连对栀子在家兔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栀子组和黄连-栀子组(1:1)分别灌胃给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血药浓度,DAS 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栀子单独给药、药对黄连-栀子配伍给药,栀子苷在家兔体内代谢模型均呈二室开放模型;配伍组栀子苷的t1/2α、t1/2Ka缩短,tmax和V1/F减小,K21和CL/F增加。结论黄连中的化学成分可对栀子苷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产生影响。该研究可为传统药对体内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TRH0.22~2mg·kg-1iv使创伤性休克兔血压迅速回升,持续20min基本稳定不变。首次ivTRH和以0.67mg·kg-1·h-1连续静脉输入使休克兔血压在5h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提高5h存活率。TRH亦能对抗休克时的心率减慢及脉压缩小。但快速ivTRH明显加速休克兔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磷酸喹哌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磷酸喹哌(PQP)9mg·kg~(-1)iv明显降低小鼠室颤的死亡率;PQP 18mg·kg~(-1)ip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PQP 6.3mg·kg~(-1)ip显著增加恒速(10mg·L~(-1)·min~(-1)滴注乌头碱引起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颤(VF)所需的乌头碱用量;PQP5.4 mg·kg~(-1)iv显著增加恒速(50mg·L~(-1)·min~(-1))滴注哇巴因引起麻醉豚鼠VE、VT和VF所需哇巴因用量;PQP3.36mg·kg~(-1)iv明显缩短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PQP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鼠PQPLD_(50)iv为93.33 mg·kg~(-1)。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2):123-125
目的:研究水杨醛-N′-(2-呋喃硫羰基)腙铜配合物(CSFC)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只家兔静脉注射CSFC5mg·kg-1,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CSFC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3.4±1.7min,T12β=65.5±14.6min,K12=0.1183±0.0669min-1,K21=0.0228±0.0065min-1,K10=0.1202±0.0407min-1,V0=0.305±0.184L·kg-1,CL=1.896±0.470L·kg-1·h-1,AUC=170.1±57.0mg·min-1·L-1。结论:CSFC在兔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也较快。家兔静注5mg·kg-1,可维持抗结核杆菌有效血浓度6h。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种剂量组给猕猴注射HSA-IFNα-2b,分别在14个时间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组受试猕猴均能在336h以前的各时间点测到HSA-IFNα-2b药物。一房室模型(weight=1/C2)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个剂量组的分布容积分别为67、71和63ml.kg-1。HSA-IFNα-2b皮下注射吸收相对缓慢,单剂量50μg.kg-1sc的吸收半衰期约为19h,消除半衰期为53h,清除率为0.92ml.h-1.kg-1,生物利用度达73%。结论HSA-IFNα-2b猕猴体内研究表明其药代动力学优于非融合干扰素,提示使用HSA-IFNα-2b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并有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槲皮素为黄酮类化合物。兔iv槲皮素10m g·kg~(-1)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T_(1/2)(α)为2.91 ±1.36min,T_(1/2)(β)183.78±82.67min,V_B为0.624±0.225 L·kg~(-1),CL为3.15±2.11 ml·kg~(-1)·min~(-1).槲皮素10mg·kg~(-1)ig后,生物利用度为42.7%,药峰浓度(C_(Dk))为10.9mg·L~(-1),药峰时间(t_(pk))为60min。iv槲皮素后.药物以原型和代谢产物两种形式经尿、胆汁排泄,消除较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盐酸氢吗啡酮身体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氢吗啡酮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催促戒断跳跃、大鼠催促戒断和大鼠自然戒断3种实验模型。结果:(1)在小鼠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sc,累积剂量分别为7、70和480mg·kg-1)和吗啡组(sc,累积剂量为480mg·kg-1)小鼠出现跳跃的百分率和跳跃次数及体重下降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在大鼠ig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77.25、154.5和309.0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1030mg·kg-1)的大鼠和sc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14.4、48和51.75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345mg·kg-1)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和体重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在大鼠sc给药的自然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207、310.5和621mg·kg-1)和吗啡组(累积剂量为2070mg·kg-1)大鼠在停用吗啡后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与盐酸吗啡相似,对实验动物无论是ig给药还是sc给药,戒断后都可使动物出现戒断反应,都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赛庚啶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整体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异丙肾上腺素(Iso,4mg·kg~1·d~1×2 d,sc)可使整体大鼠心电图J点明显抬高,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但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无明显改变.等剂量的赛庚啶(Cyp)和维拉帕米(2mg·kg~(-1)·d~1×2d,iv)均能有效地保护Iso所致的整体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强度相近,提示Cyp对Iso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与其抑制细胞Ca~(2+)内流和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脑内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研究了多巴胺D1和D2受体拮抗剂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AA)释放的影响。乙醇(3.0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高于基础水平的200%左右。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舒必利(200mg·kg-1,ip)能显著拮抗乙醇引起的纹状体AA释放,而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0.5,1.0mg·kg-1,sc)则能协同增加其释放。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波必利对纹状体AA基础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无显著影响。联合使用舒必利(100mg·kg-1,ip)和SCH23390(0.5mg·kg-1,sc)对乙醇引起的纹状体AA的释放也无影响。此结果提示,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的阻断对乙醇引起的大鼠纹状体AA释放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了锌在兔体内的处置和降低动脉血压的作用。ivZnSO1(Zn2+,1mg·kg-1)后的血清Zn2+浓度与时间曲线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药效-时间曲线符合Emax模型。降低平均动脉压的作用滞后于血Zn2+浓度的变化。其药效学参数为Keo=0.161h-1,T(keo)=4.301 h,Emax=1.637kPa,Ce(50)=97.407μmol·L-1。结果表明Zn2+的作用部位可能在效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