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紊乱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子,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体征、骶髂关节紊乱的症状与体征,以及脊柱与骨盆在X-Ray上的表现,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危险度估计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有骶髂关节紊乱,腰骶角异常是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单因素危险度估OR值是3.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是14.23(P<0.01)。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骨倾斜紊乱是二联症,二者相互影响且有因果关系,共同存在于腰腿痛疾病中。  相似文献   

2.
龙军 《中医药导报》2012,18(6):103-104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骶髂关节位于躯干与下肢的连接处,在生物力学方面起着躯干与下肢之间力的传导作用,应力相对集中,故日常生活中易发生该处急慢性损伤,其中又以骶髂关节错缝为多见。古代文献对其命名为"落小胯"。现代医学命名为"骶髂关节半脱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位于躯干与下肢的连接处,在生物力学方面起着躯干与下肢之间力的传导作用,应力相对集中,故日常生活中易发生该处急慢性损伤,其中以骶髂关节错缝为多见.古代文献对其命名为"落小胯",现代医学命名为"骶髂关节半脱位"或"骶髂关节错缝".古今文献中记载了许多的调整手法如:足蹬手拉法,屈髋屈膝冲压法等.我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床边试验的机理,改良出了两种调整骶髂关节的手法,现向同道们介绍:  相似文献   

4.
从腰骶角差异看下腰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非洲黑人和国人在下腰痛发病时的区别和联系,将患下腰痛病的173例非洲人和117例国人,从临床症状以及影象学表现方面做一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非洲人和国人下腰痛的发病情况以及影象学表现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洲人和国人在腰骶角的发育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到脊柱的力学结构发生变化所致.提示腰骶角差异与下腰痛的发病性质以及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脊柱两端的枕寰枢关节与骶髂关节及脊柱各节段的交接部位颈7胸1交接区、胸12腰1交接区、腰5骶1交接区,甚至椎体与椎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均是脊柱的关键部位,是脊柱的枢纽部分,对整个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起着制约和调控的作用,对治疗脊柱及其相关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见腰病是一种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或体力劳动者.常见腰病以腰部急性扭伤居多,多发生在腰骶、骶髂部和两侧骶脊肌.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骶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都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的机会较多.风寒、潮湿等外界因素也可使腰部致病;还有诸多内科和外科疾病也常出现腰痛的症状.因此,必须对各种致病因素详加鉴别,明确诊断,才能真正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腰-骶手法调整与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手法调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腰-骶手法调整组各30例,先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腰骶部肌肉,再分别用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调整手法、骶髂关节调整结合腰椎斜扳法;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为20 d。各组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有效率分别为76.67%、73.33%,低于腰-骶手法调整组的96.67%(P <0.05)。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 <0.05),腰-骶手法调整组VAS评分低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治疗后腰-骶手法调整组与腰椎斜扳组JOA评分均增加(P <0.05),且腰-骶手法调整组JOA评分高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结论 骶髂关节手法调整联合腰椎斜扳法能有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地使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或腰椎斜扳法...  相似文献   

8.
推按拉腿法治愈骶髂关节后侧半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特点骶髂关节是微动关节,生理上有其一定的活动范围。该关节是脊柱与下肢联系的枢纽,是构成骨盆的主要部分。骶骨的耳状关节面指向后外侧,骼骨的关节面指向前内侧,前方有骶骼前韧带,后方有骶骼后长韧带和短韧带,在骶骨粗隆和骼骨粗隆之间有骶骼间韧带,骶骼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当够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弯腰搬取重物时,因姿势不良或地面不平,在搬取的一瞬间可因有关肌肉如腹直肌、股后肌群的强烈收缩使骶骨向对侧前旋,骼骨向后移位,发生骶骼关节后侧半脱位。本病主要表现为患测骰骼关节剧痛,不能直立持重,不能行走。触及患…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扭伤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力或不及时常转变为慢性腰病。急性腰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部和两侧骶棘肌,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身体自身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机会较多,中医学中属“闪腰岔气”“腰痛”伤筋“的范畴,多因卒然受暴力损伤,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腰部资势不当等所致。  相似文献   

10.
腰部急性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部和两侧骶棘肌。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机会较多。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较深刻。《金匮翼》指出:“淤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仲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  相似文献   

11.
小关节滑膜嵌顿,指关节滑膜被嵌插于两关节面间而损伤致痛。根据解剖特点,多见于腰骶小关节。此病类似中医的闪腰、伤腰,属于筋出槽范畴。临床上多为青壮年,常在弯腰劳动后,突然在直腰过程中产生。腰部剧痛,疼痛可出现在腰部、腰骶部甚至臀部。脊柱任何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疼痛一般在腰5、骶1椎棘突旁1.5~2cm处,  相似文献   

12.
腰骶角过大(腰椎前凸)是引起腰腿痛原因之一,女性多见。在正常情况下第一骶椎上缘平面和水平线所形成的角度,不应超过34^。,34^。-60^。即为腰骶角增大,达到60^。~70^。者称水平骶椎。腰骶角增大者,腰椎生理前突增加、腰椎负重线后移,长久这样,椎间盘周围韧带及关节突间关节发生劳损,引起腰腿痛。我科采用牵引下屈髋屈膝托骶法加电针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淑君  傅文  王旭洋  刘苏瑞 《河南中医》2016,(12):2206-2208
腰奇穴位于"尾骨端直上2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处"。但因惯性理解的原因,若将"尾骨端"认为是"尾骨上端",再直上2寸,则腰奇穴应在第2、第3骶椎棘突之间,于腰俞之上,而不是在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这样就导致了在教材编写时及临床取穴时产生了偏差。以腰奇穴最早出处的论述和腰俞穴为准,"尾骨端"宜明确为"尾骨尖端",腰奇穴的定位应在"后正中线上,尾骨尖端直上两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腰俞之下"。如此表述,将让初学者及临床医师更能明确其定位,取穴精准。  相似文献   

14.
骶髂复合体包括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负荷的传递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治疗结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髂复合体损伤。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共收治35例骨盆骨折,其中15例伴有骶髂复合体损伤,对其中11例采用骶髂螺钉内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半脱位.又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患.多因体位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忽然扭转腰部而致,但也有的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如气候变化、咳嗽、喷嚏、提鞋系带、弯腰取物而致.脱节一侧骶髂部疼痛,动转失灵,步履困难,患侧下肢不敢负重,站立、走路,骨盆旋转活动有困难躯干稍向前倾,脊柱向患侧弯曲.10多年来,笔者采用放松手法与整复手法相结合,治疗了69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外袭、湿热浸淫、瘀血阻络、肾精亏虚引起.其病理改变包括原发性、慢性、血管翳破坏性炎症,韧带骨化属继发性修复性病变.一般病变始发于骶髂关节,逐步沿脊柱向上身延,波及椎间关节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柱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钙化和骨化.病变可停止于任何脊柱节段,导致严重的驼背或称圆背,但也可强直于伸直位.  相似文献   

17.
骶髂关节是一对微动滑膜关节,其关节面小于本人的耳廓,并且有许多不规则的凹陷和凸起,这些凹陷和凸起互相咬合在一起,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当腰向前屈取物或从座位上突然立起,或腰髋部的旋转等外力超过了狭小的骶髂关节的缓冲能力时,因超出生理活动范围而造成其周围的韧带肌肉损伤超出生理活动范围,致使凹凸不平的关节发生错位。我院针灸推拿科近几年来,采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腰骶移行椎在临床上较多见,掌握其与腰腿疼痛存在的关系以利临床诊治.方法 自2003年1月到2009年6月我们对436例腰腿疼痛病人中的242例有腰骶移行椎病例临床诊治过程中得到体会.结果 242例腰腿疼痛伴有腰骶移行椎的诊治过程得出其两者的关系.结论 腰骶移行椎潜在很多因素致腰腿疼痛.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错位是骨伤科门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又称骶髂关节错缝,半脱位,属腰臀部扭伤范畴.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1999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治疗9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腰扭伤及其推拿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认为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应考虑到腰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椎间盘等深层组织.其疼痛原因应考虑损伤的腰部软组织及损伤所造成的脊神经后支刺激症状.其复发应考虑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因素.其推拿治疗应采用手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点穴镇痛,尽量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