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对103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在进行适行调强放疗前1周内行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患者在完成首疗程放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一次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侧腮腺放疗前、放疗后摄取率分别为4.02%、2.13%,排泄率分别为68.37%、19.28%;健侧腮腺放疗前、放疗后摄取率分别为4.26%、2.18%,排泄率分别为69.35%、19.41%。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在放疗后明显下降。结论:腮腺动态显像能很好的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唾液腺显像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MRT)后腮腺功能的评价。方法对30例鼻咽癌行IMRT的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作口干程度的比较及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 IMRT结束时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口干症状,IMRT后5个月时,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IMRT结束时及放疗后5个月腮腺定量分析摄取指数(UI)及分泌指数(EI)均比放疗前的低(P<0.05)。结论唾液腺显像可用于观测鼻咽癌IMRT后腮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 66 Gy/30 F,鼻咽和上颈部、下颈部PTVc分别是60 Gy/30 F、54 Gy/30 F.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随访时行放射性核素显像以检测腮腺99mTc清除率测定其摄取指数(UI)、分泌指数(EI),并结合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患者口干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腮腺EI值放疗前为0.58±0.13,放疗中为0.17±0.22,放疗结束时为0.09±0.17,随访中为0.42±0.18,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均比放疗前有下降,随访时比放疗结束时有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间<6月、≥6月的EI值分别时0.30±0.21,0.53±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其UI值在4个时间点分别为5.05±2.28、5.78±2.41、5.38±2.10、4.52±2.2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0).DVH结果:全组腮腺平均剂量35.5 Gy,V26平均值为71.3%.腮腺平均剂量≤median和腮腺平均剂量>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505±0.103、0.373±0.136(P=0.007).V26≤median、V26>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490±0.120、0.403±0.136(P=0.086).两种情况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标准:放疗结束时口干Ⅰ度5例(15%)、Ⅱ度28例(85%),随访中:0度6例(18%)、Ⅰ度23例(70%)、Ⅱ度4例(12%).平均随访时间为17月(10~22月),1例原发灶、上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3例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结论 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表现在EI,腮腺放射剂量低,有利于腮腺功能的保护,放疗后腮腺功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前后腮腺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首次接受放疗的43名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和放疗后3个月,采用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法测量双侧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结果患侧与健侧腮腺的平均剂量、D50、D33差异显著(P<0.01)。患侧腮腺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时摄取率分别为3.82%、2.08%、2.34%,排泄率分别为65.27%、18.01%、31.46%;健侧腮腺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时摄取率分别为4.41%、2.59%、3.25%,排泄率分别为66.05%、20.26%、45.73%。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在放疗后明显下降,但双侧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放疗后3个月时健侧腮腺功能较患侧明显恢复(P<0.01)。结论IMRT明显减少腮腺受照射剂量;健侧腮腺所受平均剂量明显低于患侧,且放疗后3个月时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30例行VMAT的鼻咽癌患者,提取靶区和危及器官腮腺的解剖空间位置关系,以靶区体积、处方剂量、腮腺体积、靶区和腮腺空间位置量为输入量,以腮腺15%、30%、45%体积所占的剂量(D15、D30、D45)和平均剂量(Dmean)作为输出量,经主成分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预测腮腺剂量,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建立了腮腺剂量的预测模型方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腮腺D15的相对误差在0.11%~3.13%,D30的相对误差在0.10%~3.72%,D45的相对误差在4.54%~10.53%,Dmean的相对误差在0.35%~5.56%。腮腺D30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5、D45和D...  相似文献   

6.
7.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化疗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调强放疗及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体重、血清学指标及电解质变化,观察调强放疗及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态和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在直肠癌放疗过程中剂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12例直肠癌动态IMRT计划和12例直肠癌静态IMRT计划,采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对其进行点剂量和面剂量的验证。结果参照3%/3 mm标准,动态IMRT计划24个照射野以及静态IMRT计划24个照射野的面剂量的γ通过率均值分别为99.2%和9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和静态IMRT计划点剂量的误差均值分别为1.8%和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速器正常运行状态下,静态和动态IMRT计划都可以应用于直肠癌调强放射治疗,但在验证剂量精确性上,动态IMRT计划优于静态IMRT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头颈部癌调强放疗(IMRT)治疗计划技术并介绍靶区、正常结构的勾画和优化中的剂量限量及计划评估标准。方法 利用Varian 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计划设计,按照ICRU50号报告的规定勾画靶区和重要结构,使用Sliding Window实现方式,5~7个射束方向,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靶区总剂量50~70Gy。结果 9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危及器官的受量大大低于其耐受剂量(TD5/5)。结论 调强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涵盖度和剂量的均一性,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行盆腔调强放疗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ⅠB—Ⅱ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行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IMRT组有31例;常规组29例。放疗期间同步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135mg/㎡D1;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30mg/㎡D2-3。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60例患者总的3年无病生存率86.7%,5年无病生存率76.7%。其中调强组和常规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和79.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9%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4.8%和100%;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38.7%和72.4%;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表现Ⅰ~Ⅱ级,以常规组临床症状明显。骨髓抑制2组无统计学差异。31例调强组有5例转移为腰椎骨转移和肺、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1例野内复发。29例常规组9例转移分别为腹膜转移、肝转移、骨转移和4例野内复发。结论:尽管骨髓抑制未能显示统计学差异,但调强组比常规组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升高,且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调强组显著低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同期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60~75岁之间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采用术前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单药方案,每日1000mg/m^2,连用2两周,休息1周,共两个疗程;放疗选择在口服化疗药物2d后进行,采用常规分割放疗,照射次数10次,三野照射总计量30Gy.治疗结束3周后手术.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前1天,手术后7d,术后1月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ometry,FCM)检测T细胞亚群百分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含量变化.结果术前放化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7d、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较入院当天明显降低,CD8^+升高(P〈0.05),术后1月CD3^+、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较术后第7天均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细胞免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同期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调强计划膀胱体积剂量,探讨合适的膀胱体积剂量限制参数。方法以膀胱D40<40 Gy(计划一)及D2cc<49 Gy(计划二)分别设计调强计划,靶区及其余危及器官限制条件相同,比较两个调强计划膀胱各水平体积(90%、70%、50%、40%、30%、10%、2cc)剂量D90、D70、D50、D40、D30、D10、D2cc、膀胱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及靶区和其余危机器官剂量。结果计划一与计划二PTV及除膀胱外OARs体积剂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计划一膀胱D90、D70、D50较计划二低,分别为(10.1±0.4)Gy vs(12.0±0.6)Gy、(20.2±0.7)Gy vs(21.9±0.9)Gy、(30.2±1.1)Gyvs(30.7±1.2)Gy,(P均<0.05)。计划一膀胱D30、D10、D2cc、Dmax较计划二高,分别为(43.0±0.6)Gy vs(42.6±0.5)Gy、(46.7±0.7)Gy vs(45.9±0.8)Gy、(49.1±0.4)Gy vs(48.5±0.2)Gy、(49.7±0.3)Gy vs(49.3±0.3)Gy(P均<0.05)。两个计划膀胱D40及Dmean相似,分别为(38.5±0.9)Gy vs(38.4±1.0)Gy、(38.7±0.7)Gy vs(38.8±0.7)Gy,(P均>0.05)。结论 D2cc替代D40作为膀胱的限制剂量参数具有临床可行性,且为靠近靶区的膀胱壁组织提供了更好的剂量学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中引进新的混合野调强计划h-IMRT(4∶1),并与3D-CRT、h-IMRT(1∶4)、6f-IMRT放疗技术进行对比。方法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保乳术后放疗的左右乳腺癌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上述4种放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并比较其靶区、危机器官参数及机器跳数和执行时间。结果h-IMRT(1∶4)和6f-IMRT与hIMRT(4∶1)和3D-CRT比较,提高了靶区适型度(P<0.5),h-IMRT(1∶4)和6f-IMRT增加了PTV高剂量区体积(V107%),6f-IMRT增加了病灶位于肺部左侧时心脏V5,病灶位于肺部右侧时心脏V5和心脏平均剂量,还增加了肺部V5及病灶位于右侧时的肺部平均剂量及对侧乳腺V5及乳腺平均剂量。混合野调强h-IMRT(1∶4)和h-IMRT(4∶1)显著降低执行时间,6f-IMRT显著增加治疗跳数。结论在混合野调强中提高调强比例并不能提高计划质量,与本研究的其他3种放疗方式比较,在本放疗中心现有设备条件下,h-IMRT(1∶4)仍是左右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回生口服液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对老年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化疗加回生口服液)30例,对照组(常规化疗)32例.观察组依据原发肿瘤的常规化疗2周期,自化疗开始予回生口服液10 mL tid持续8周,对照组依据原发肿瘤常规化疗2周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后粒细胞减少治疗组发生率为21.7%(13/60),对照组发生率为40.6%(26/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能改善老年肿瘤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减轻化疗的血液毒性,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贺岚 《中外医疗》2016,(34):93-9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于2015年1_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锻炼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以及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3.26±0.61﹚V/L、(2.34±0.72﹚V/L以及(79.35±7.56﹚%,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术后患者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胸腔镜组(V组,30例)和传统开胸组(T组,30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1)V组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或小于T组(P〈0.05);(2)术前两组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周T组CD4+、CD8+、CD4+/CD8+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V组仅CD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4)术后1周T组CD4+、CD8+、CD4+/CD8+均较v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