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对促进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患者有效祛除菌斑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即通过模型直观的演示及菌斑染色的方法,告诉患者菌斑易堆积的牙齿部位,使患者可以有效地刷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前后运用菌斑染色指数评价口腔清洁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齿的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菌斑染色指数情况较健康教育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更直观、生动,可以促进患者有效祛除菌斑,保持口腔清洁.  相似文献   

2.
纪永芳  张晓萍 《全科护理》2012,(16):1467-1468
[目的]观察青少年固定正畸病人的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青少年固定正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未进行有效刷牙方法指导和监督,观察组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病人的配合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初次治疗及治疗6个月正畸菌斑指数(PLI-O)。[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PLI-O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刷牙指导及全程口腔卫生状况监控,有益于青少年口腔固定正畸病人的口腔牙齿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矫治前、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保持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后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老年错[牙合]实施固定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老年错患者行单颌或双颌固定矫治器治疗,疗程6-12个月,以固定矫治为主,对少数牙齿进行选磨、修复等。结果:本组3例中途终止治疗,其余患者矫治后牙齿咬合关系、牙周状况及外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错患者可实施固定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后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老年错实施固定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老年错患者行单颌或双颌固定矫治器治疗,疗程6~12个月,以固定矫治为主,对少数牙齿进行选磨、修复等。结果:本组3例中途终止治疗,其余患者矫治后牙齿咬合关系、牙周状况及外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错患者可实施固定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后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老年错(牙合)实施固定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老年错(牙合)患者行单颌或双颌固定矫治器治疗,疗程6~12个月,以固定矫治为主,对少数牙齿进行选磨、修复等.结果:本组3例中途终止治疗,其余患者矫治后牙齿咬舍关系、牙周状况及外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错(牙合)患者可实施固定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临床实验,评价定期牙周菌斑控制对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4-01/2007-12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126例,其中12~17岁组80例,平均年龄14.1岁;18~25岁组46例,平均年龄22.1岁。12~17岁组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18~25岁组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均由牙周科医师进行菌斑清除,必要时进行龈上洁治,戴固定矫治器前测定牙龈指数为0;所有患者无牙周病史及系统性疾病史,戴固定矫治器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1.2方法对照组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和其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并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组除进行卫生宣教外,在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定期(每4周)由牙周科医师复查牙周情况,应用菌斑染色的方法来指导患者刷牙;定期为患者进行牙周洁治,清除龈上菌斑和结石。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进行口腔检查,对牙龈健康情况进行评估。1.3诊断标准及检查方法1.3.1牙龈炎的诊断标准探诊后有无出血可作为指示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1]。1.3.2方法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1],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冲牙器对固定正畸患儿口腔卫生维护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固定正畸治疗患儿按不同口腔清洁方式分为常规刷牙组80例和使用冲牙器组40例.在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2组患儿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对3个阶段的牙菌斑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的菌斑染色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冲牙器组均显著优于常规刷牙组.结论 冲牙器能够减少菌斑附着,改善固定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9.
朱宗银 《全科护理》2009,(2):183-183
正畸是研究错颌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健康及美的追求更为强烈。严重的错颌畸形不仅容易诱发龋齿、牙周病,影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而且影响自身的发展。临床发现,儿童及家长对正畸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矫治过程中注意事项了解少,4岁~10岁儿童存在畏惧疼痛的心理,耐受性差,对饮食指导控制较差;10岁以上儿童由于学习任务重,口腔卫生维护较差,不但影响矫治顺利进行,而且有损口腔健康。所以,做好正畸儿童的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正畸儿童280例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腔正畸是以改善面型、排齐牙齿以及提高咀嚼效能为目的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1]。口腔正畸患者往往需要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技术,然而固定矫治器的长期滞留会使患者的牙齿出现菌斑,易导致牙周炎、牙龈炎,严重者可导致矫治中断[2]。自锁托槽无需使用结扎丝或橡皮圈结扎固定,优势明显,但临床上对自锁托槽方法是否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问题,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收集了154例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自锁托槽或传统托槽对患者矫治过程中口腔卫生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正畸临床随机抽查10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以检测健康教育在正畸临床的意义。对照组患者仅按常规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正畸相关知识的宣教;实验组患者从接诊开始就确定负责护士,直至治疗结束,由该护士对此病人全过程实施健康教育。饮食要求不吃硬、粘食物,不做啃的动作;刷牙要求软毛牙刷,每次餐后、起床后、睡前对着镜子彻底清洗,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3分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托槽的脱落数(托槽粘结后第一次复诊)、牙用维护情况(配戴矫治器半年后)。在治疗中负责护士不断地观察、交谈、启发患者自述,以便掌握患者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告诉患者娇治装置配戴后必须戒除一些饮食习惯、软硬、较粘的食物都有可能损坏娇治器,吃水果时应将水果切片放口内,禁止啃的动作,下次复诊时由专人检查托槽脱落情况;负责护士指导患者尽可能进行自我护理,教育患者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要教会患者刷牙,每次餐后、起床后、睡前用软毛牙刷在龈缘附近,带环、托槽与牙龈之间的部分,对着镜子认真清洗,达到去除菌斑,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的目的。由调查结果可明显看出实验组患者托槽脱落、边缘性龈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正畸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692-1693
目的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接受正畸治疗的124例患者中,随机选择64例正畸患者,对其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严密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与对照组只作常规指导的正畸患者进行比较,对2组病例在矫正开始后第1、3、6个月分别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有效正确刷牙方法及全程监控口腔卫生状况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晓芬 《上海护理》2020,20(6):64-67
错颌畸形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目前治疗对象仍以青少年患者居多,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是现阶段最普遍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等问题。本文围绕口腔健康的相关概念、青少年正畸治疗的特点、固定正畸治疗中易出现的口腔问题、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评估工具及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及牙龈炎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0例配合录像资料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200例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矫治后第3个月、第6个月牙龈指数(按牙龈炎诊断标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矫治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配合录像资料的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对减少牙龈炎的发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钟春梅  何燕郭鑫 《现代护理》2005,11(20):1692-1693
目的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接受正畸治疗的124例患者中,随机选择64例正畸患者,对其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严密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与对照组只作常规指导的正畸患者进行比较,对2组病例在矫正开始后第1、3、6个月分别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有效正确刷牙方法及全程监控口腔卫生状况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舌侧矫治器对患者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给予针对性的规范化护理来控制这一影响,以达到增加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提高正畸疗效。方法:收集安氏I类非拔牙病例30例,分2组进行舌侧和唇侧直丝弓固定正畸治疗,舌侧矫治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在矫治器戴入后1周、1月、2月、3月对软组织不适感、咀嚼困难、发音障碍3项主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舌侧矫治器戴入后2至3个月,其对软组织、咀嚼和发音功能的影响已逐渐减轻,与唇侧矫治器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舌侧矫治器对口腔组织健康和功能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美观的优势,值得在正畸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在正畸初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8月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进行正畸初戴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微信公众号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用于患者正畸复诊流程及复诊重要性、正畸饮食护理、正畸口腔卫生护理的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 结果 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口腔正畸门诊健康教育效果,且有利于持续改善健康教育品质,是时代的潮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郑惠  王燕  李大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60-1861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指导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正畸初诊儿童30名,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口腔指导即模型和菌斑染色指导刷牙,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口头牙周宣教,检查其治疗前、矫治1周、4周和8周时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改良组牙菌斑指数,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改良组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上升程度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会影响患者口腔卫生,采用模型指导和菌斑染色的改良口腔指导能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朱宗银 《家庭护士》2009,7(2):183-183
正畸足研究错颌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健康及美的追求更为强烈.严重的错颌畸形不仅容易诱发龋齿、牙周病,影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而且影响自身的发展.临床发现,儿童及家长对正畸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矫治过程中注意事项了解少,4岁~10岁儿童存在畏惧疼痛的心理.耐受性差,对饮食指导控制较差;10岁以上儿童由于学习任务重,口腔卫生维护较差,不但影响矫治顺利进行,而且有损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人口腔卫生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流浪精神病病人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病人执行刷牙情况、口腔健康状况和牙周疾病相关症状情况。结果干预前后病人执行刷牙情况、牙周疾病相关症状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病人自觉刷牙率、正确刷牙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牙周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病人口腔健康状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病人在功能受限、疼痛与不适、心理不适、独立能力减弱及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口腔卫生护理干预能提高流浪精神病人自觉执行刷牙、正确刷牙率,有效改善了口腔卫生,提高了口腔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