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旭晖  王昌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22-1523,1527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60%~7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而引起的。这些易于破裂的斑块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在其基础上形成血栓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元芳芳 《光明中医》2008,23(12):2061-206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性病变发病日趋显著,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急性缺血的直接相关性,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颈动脉位置表浅,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而且,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在颈部的表现,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探及检查,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AS情况的"窗口".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CAS斑块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文垲 《江苏中医》2000,21(1):10-11
采用滋肾养肝、消痰祛瘀的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例,并设绞股蓝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AS斑块、SOD、Lpo、症状及苔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S斑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OD升高(P〈0.05)对照组SOD无变化;两组Lpo虽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中诸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头痛、目涩、耳鸣、胸闷痛、腰酸、便艰、苔腻的疗效优于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都已经表明,颈动脉斑块能够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现象正日益明显,可以说,对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其对人类的危害形式,以及如何诊断、治疗该疾病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该课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中药及其制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现代医家普遍认为AS斑块的病机核心为火热毒邪,痰瘀结滞,采用泻火解毒、化痰逐瘀、补益脾肾等方法治疗,疗效肯定;实验研究亦显示中医药可从促进斑块内脂质的逆向转运和消散、抗炎等多方面干预AS斑块发展。AS发展缓慢,病机复杂,斑块为有形实邪,缠绵难消,因此"治未病"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宽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斑块损伤、血栓等问题则是此类疾病的直接原因。如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目前临床上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临床用药上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抗氧化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磷脂酶A2抑制剂、MMPs抑制剂以及中药等,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虽然用途广泛,疗效明显,但副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在此类疾病治疗方面效果卓著,中药具有多环节治疗方式及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发展前景较好,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动脉内膜的损伤,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纤维墓质、脂质和组织碎片在血管内膜的异常沉积等。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脑血栓的形成。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比例逐渐增加,无论国外和国内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均逐年上升。众所周知,在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动脉粥样易损斑块成为临床干预的关键靶点,因此稳定易损斑块成为临床有效治疗的关键策略.以往对于易损斑块的形成关注于血管内膜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膜滋养血管在易损斑块的形成中是积极的"参与者""领跑者".单独的调脂、抗炎、抗氧化等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重要机制,稳定易损斑块对防治ACS意义重大,中药多靶点干预的作用在稳定斑块方面已露出可喜苗头,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占所有类型中风的85%左右,我国中风的复发率为30%,占国际之首。中医药在中风的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沈晓笑  金实 《四川中医》2012,(10):156-158
干燥综合征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风湿免疫科的发展,该病的治疗也逐渐规范化,不管是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概述了近年来对于该病的治疗进展,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权衡利弊,并加以简单归纳,以供风湿免疫科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损害的一种应答反应。在组织活检中发现,肺纤维化包括上皮细胞的内部损伤、炎性渗出,肌成纤维细胞形成,成纤维细胞聚集,纤维化瘢痕形成等一系列过程。肺纤维化继发的病理生理性改变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中药治疗肺纤维化已经成为医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封帅  穆宏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46-47
慢性唇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病因较复杂,没有特效药物或疗法。单纯用西药治疗,常不能治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查阅1979年至今国内发表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唇炎的文献,总结中医治疗的方法及药物,以期为以后的临床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心理疏导在白癜风治疗中的作用及对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2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按病变部位分有颜面部皮损和无颜面部皮损两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自拟祛白组方中药内服,他克莫司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颜面部皮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WHOQOL-BREF得分,治疗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有机农磷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发病急、变化快、重度中毒死亡率高。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及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西药配伍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药在胃肠道中吸收,分布,排泄及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外治法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因其治法安全、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势,得到了愈加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医学防治骨质疏松症现状,以及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的认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设想,以期中医学防治骨质疏松症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