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流感野毒株A/列宁格勒/322/79(H_1N_1)和A/曼谷/1/79(H_3N_2),杂交与冷适应减毒供体A/列宁格勒/134/47/57获得重组株47/25/1(H_1N_1)和47/7/2(H_3N_2)制备成含10~(7·5)/mlE1D_(50)重组病毒的疫苗。免疫组使用每人每侧鼻腔喷雾0.25ml,间隔  相似文献   

2.
从24份(人)上感患儿咽拭中,分离到4株甲_3型(H_3N_2)流感病毒,按新命名法定为A/桂医/1/83(H_3N_2)、A/桂医/2/83(H_3N_2)、A/桂医/3/83(H_3N_2)和A/桂医/4/83(H_3N_2)株.经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形态与标准株基本一致;血抑试验鉴定能被甲_3型A/京科/2/79(H_3N_2)株的免疫血清抑制,血抑效价最高5120,最低1280,而不被甲_1型A/津防/78/77(H_1N_1)株及乙型B/湘防/2/74株的免疫血清抑制.证明新分离毒株是甲_3型(H_3N_2)流感病毒.用交叉血抑试验,比较各毒株间抗原性关系,以抗原比表示,A/桂医/2/83(H_3N_2)株与A/京科/2/79(H_3N_2)株无明显差异,而其他各株间则有大小不等的差异,表明不同亚型病毒株抗原性差异大,同一亚型毒株间抗原性差异小.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生态学是研究流感病毒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即研究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生存方式及如何在人群中造成流行等.1957年人甲_2型(H_2N_2)流感病毒出现以前,一般认为,人流感病毒是通过人传人方式而生存,其新亚型的出现是通过自然突变而来。由于甲_2型的表面抗原(H 和N)与甲_1型(H_1N_1)完全不同,很难认为甲_2型是从甲_1型演变而来,而不得不考虑来源于动物的可能性。1968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 SDS—PAGE 分析甲型流感病毒赣科75—2(H_3N_2)结构多肽的组成。此病毒含有七种结构多肽,其中三种系为糖多肽。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均聚和共聚酰亚胺,研究了它们对H_2、O_2和N_2三种气体的透过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和6atm的条件下,SiDA-ODA对H_2和O_2的透过系数分别为11.7和0.764Barrer,比BPDA-ODA高一个数量级;H_2/N_2和O_2/N_2分离系数分别为113和7.4在(BPDA/SiDA)-ODA共聚物中,随着SiDA含量的增加,其透氢系数P_(H_2)和透氧系数P_(O_2)均有较大的增加,而H_2/N_2和O_2/N_2分离系数则降低。当SiDA含量占二酐组分的60%时,P_(H_2)和P_(H_2)/P_(N_2)分离系数分别达8.78Barrer和147。  相似文献   

6.
流感病毒H_5N_1首次侵袭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报道了1997年底香港发生的禽流感病毒H_5N_1株在人类引发的流感的流行过程,并就其传染源、可能存在的传播模式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一系列芳环聚醚酰亚胺(PEI)对H_2、CO_2、O_2和N_2的透过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单醚酐型聚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透氢系数和H_2/N_2分离系数。由半刚性的4,4′-二氨基二苯酮(DABP)与柔性的三苯二醚四酸二酐(HQDPA)、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缩聚得到的聚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H_2/N_2、CO_2/N_2和O_2/N_2分离系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查人和猪、鸭、鸡、兔血清中的人类流感病毒(A/Hsw_1N_1,A/H_1N_1,A/H_2N_2和A/H_3N_2)抗体,并用血抑抗体滴度较高的动物血清作单扩溶血试验复核,两种试验的结果悬殊很大,最后对这些结果的意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1流感病毒分类及H_5N_1与H_1N_1分子构造上的同、异性 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0.
应用H_2-受体拮抗剂(H_2-RA)类可发生多种副作用,并涉及各个系统,有些副作用尚有争议。其一部分副作用直接与此类药物阻断H_2-受体(H_2-R)有关;有些与其分子特异结构有关;有的则可能为特异质反应,故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鸭及野鸭中正粘与副粘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家鸭和野鸭中,正粘与副粘病毒普遍存在,类型复杂。正粘病毒在家鸭中主要是Hav_4Nav_1,野鸭中则为Ha_7Neq_2.共分离到30种不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组合的毒株,包括近几年发现的Hav_(?)Hav_(10)和Nav_6。在鸭群中,含有Hav_7和N_2毒株的普遍存在,以及H_2和N_1一类毒株的出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有共同抗原,而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近几次人流感病毒新亚型均首发于我国或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健康~([1])。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与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作为第三种内源性气体分子,具有免疫调节、防止细胞和组织损伤、舒张血管等生物学功能,与脓毒症的发病相关~([2-3])。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1年11月、1982年5月和1983年5月在黑龙江地区分别采集了133份、130份和121份人血清及82份、104份和194份猪血清,以H_1N_1和H_3N_2 病毒为抗原,用血抑试验测定抗体,血抑阳性人、猪血清用单扩溶血试验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离体豚鼠肺条(系一种末梢气道平滑肌标本,由肺实质、末梢气道平滑肌及毛细血管等组成)研究豚鼠肺中组织胺H_2受体(以下简称H_2受体)的存在及功能。肺条在含恒温Krebs-Henseleit溶液的离体组织水浴中孵育,用肌张力换能器记录其张力的改变。 结果发现,低浓度的组织胺(10~(-7)~10~(-6)M)对肺条有轻微的松弛作用,H_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10~(-7)或10~(-6)M)能增强这一作用,相反H_2受体拮抗剂甲硫咪胺阻断此作用。高浓度的组织胺能使肺条产生与剂量有关的收缩反应,此作用被氯苯吡胺竞争性地拮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SP2/0-Ag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乙脑病毒SA_(14)株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获3株分泌乙脑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2号用血凝抑制试验测抗体时不仅抗乙脑,而且和乙组其它虫媒病毒有交叉反应;51号无血凝抑制作用,用免疫荧光法测抗体时只和乙脑病毒发生反应,中和试验对西尼罗热病毒无交叉反应;43号用中和试验测抗体时只和免疫毒株SA_(14)及其减毒株2-8起反应。作者认为用免疫荧光法粗筛乙脑病毒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简易,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人流感病毒A/Udorn/72(H_3N_2)株与禽类流感病毒A/Mallard/NY/78/(H_2N_2)重组后的重组株分析表明,仅含禽类病毒的核蛋白(NP)或膜蛋白(M)的RNA片段的重组株,在松鼠猴的呼吸道繁殖是受限制的。另外。仅有禽类的RNAl和NS基因的重组株(Clone 12)在松鼠猴的气管内的繁殖也明显受限制,而只具有其中一个基因的Clone 9, Clone 2, 则限制就不明显。由此表明,禽类流感病毒的NP和M基因在宿主范围的繁殖限制中起主要作用,而RNAI和SN基因的结合,同样起着繁殖受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抗615纯系小鼠的正常肝细胞抗体处理的H_(615)瘤细胞免疫BALB/c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ELISA两种方法检测,建立两株分泌抗H_(61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8A58和12C_6。两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与正常615系小鼠的肝、脾、肺、肾、脑、心肌、横纹肌、胸腺组织细胞以及小鼠肿瘤细胞、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均无交叉反应。证明两种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两种单克隆抗体均属IgG_1。  相似文献   

18.
胃酸分泌的控制至少涉及三种介质:组织胺、乙酰胆硷和胃泌素。这些介质通过AMP和钙离子的共同途径与胃质子泵(gastric pro-ton pump)(胃[H/K]ATP酶)反应,最后使胃酸分泌入胃腔。组织胺被认为是介质中的主要成份,因为H_2拮抗剂明显减少了胃泌素和乙酰胆硷诱导的胃酸分泌。尽管抑制胃酸产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猪细小病毒(PPV)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PV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并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用染色体分析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测定、亚型鉴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2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9、1F9,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之间。细胞上清效价均达1∶1×104,腹水效价均达1∶1×107,其亚型分别为IgG1、IgM,均为kappa链。2H9、1F9单抗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I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乙脑病毒(JEV)等均无交叉反应。IPMA和IFA检测结果显示2H9、1F9单抗均能与接种于PK-15细胞的PPV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2株抗PPV杂交瘤细胞株,证实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新型抗组织胺药H_2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组织胺是机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种胺组。织胺的各种作用都是通过效应细胞上的组织胺受体而发挥的。组织胺受体有组织胺1(H_1)受体和组织胺2(H_2)受体之分。根据抗组织胺药对这两类受体的选择性不同,把传统的抗组织胺药称为 H_1受体阻断剂,另一类是新型的抗组织胺药,如甲氰咪胍(西米替丁)、西尼替丁、尼扎替丁、法莫替丁等,称为 H_2受体阻断剂,本文以甲氰咪胍为代表,简述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