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肩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多发病,临床以颈项及肩背疼痛、手臂麻木为主症.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本病12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刺颈夹脊穴,TDP照射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方法:以病变椎体旁的夹脊穴,昆仑穴为主。配穴;风寒湿型配风池,风门;气血民膈腧,脾腧;肾虚型配肾腧,肝腧。用TDP神灯照射颈项部。结果:58例中,临床治愈36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0例,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TDP照射可达到镇静止痛,恢复机体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健侧颈痛穴和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颈功能活动度测定,综合评定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并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针刺夹脊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神灯照射和颈椎牵引,保证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并在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后,42例患者,有14例(33.33%)患者痊愈,有17例(40.48%)患者显效,有8例(19.05%)患者有效,有3例(7.14%)患者无效,其总有效率是92.86%。结论:针刺夹脊穴与颈牵引相互配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医学界中进行广泛使用[1]。  相似文献   

5.
6.
针刺配合点穴治疗颈肩综合征130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肩综合征是以预、肩、上肢酸胀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以经常伏案工作的知识分子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我们自1985年以来,根据本病特点和经络流行,辩证施治,试用针刺配合点穴手沽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130例中,男性52例,女性78例。年龄25~72岁,其中40~72岁118例,占发病总数的90.8畅。干部(合教师)98例;工人22例;其它10例。40岁以上患者X光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者有27例。颈、肩肿区酸胀痛合并双肩关节病、功能障…  相似文献   

7.
颈夹脊穴配合上肢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颈夹脊穴配合上肢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陶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38-164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经验穴、阿是穴、手三里穴、一间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即时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即时止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痛的即时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的51.1%(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且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多表现为颈肩及上肢的神经根性麻痛,故又称"颈肩综合征"。2002~2006年我们采用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项丛刺配合颈夹嵴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行项丛刺配合颈夹嵴穴针刺。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丛刺配合颈夹嵴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配合放松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放松疗法.结果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PSQI评分量表,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夹脊配合放松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开音1号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以针刺开音1号穴配合颈夹脊穴3~5为主治疗,对照组以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56.00%,对照组为36.3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也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说明治疗组对症状积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病例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开音l号穴配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声带小结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法.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我们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首都地区于1983年2月至4月肺炎发病较高季节,采用单纯针刺加拔火罐疗法,试治小儿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加下: 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1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的有效性。方法 针刺组取病变节段的双侧颈夹脊穴为主,于得气后施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1min。留针30min,每天1次。药物组予每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2^#,并予芬必得1粒,1次/12h服用。12天为1个疗程。结果 近期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3%、93.4%,提示均有效,但停药1周后再行评估,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65.8%,差异有显著性,针刺组优于药物组。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是有效的,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7.
颈、腰椎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结于颈项、腰背筋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遵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刺颈部、腰部夹脊穴,能疏通督脉及太阳经经气而调和阴阳,直接通调颈、腰部经气,达到祛风活血通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刺颈夹脊穴、颈椎牵引、神灯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96例中,痊愈34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颈椎牵引、神灯照射三法合用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治疗学生颈肩综合征的理想手段。方法:短针浅刺配合TDP。结果: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5例(70%)、8例(16%)、7例(14%)、0例(0%)。结论:短针浅刺配合TDP治疗学生颈肩综合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急刺后溪穴配合针刺阿是穴治疗颈肩腰痛见效快,疗效好,方法简便快捷,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