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杰 《大家健康》2016,(1):53-54
目的: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情况 ,病损发生的部位及其相关的因素.方法:对628例中老年人楔状缺损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该组人群楔状缺损患病率为47.45% ,患者平均患牙5.7颗.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牙数目及缺损程度增加.病损绝大多数发生于牙齿唇、颊面 ,部分发生于舌侧牙颈部 ,好发牙齿分别为双尖牙和磨牙.病损发生的部位与刷牙及酸蚀因素无明显关系 ,患牙的牙合面磨耗度更重 ,义齿基牙率较高且功能动度增大 ,舌侧患牙上述症状更显著 ,患牙的牙周病程度较重.结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刷牙及酸蚀因素外还与牙合力或牙合力累积有关 ;舌侧病损的发生可能与创伤性牙合力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xpasyl排龈膏在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68例138颗楔状缺损患牙,应用Expasyl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38颗患牙用Expasyl排龈膏排龈后修复,修复后134颗牙效果良好,4颗效果不佳,有效率达到97.10%.结论 Expasyl排龈膏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牙齿楔状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人口中牙体楔状缺损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牙体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95例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按年龄、牙位、刷牙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牙体楔状缺损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为46.4%,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牙体楔状缺损发病率最高的牙位是第一双尖牙,占楔状缺损牙齿总数的29.3%。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与年龄、不良的刷牙方式、过硬的刷毛、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聪 《四川医学》2012,33(10):1726-1728
目的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a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相似文献   

5.
背景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煤矿工人口腔楔状缺损患病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目的 了解邢台地区煤矿工人牙体楔状缺损情况,探讨楔状缺损发生的病因,为煤矿工人楔状缺损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对邢台地区1116名煤矿工人的牙体楔状缺损情况进行调查,按年龄、牙位分布、频数分布、缺损形状和程度、刷牙方式、夜磨牙情况、反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16名25~55岁煤矿工人中,男性1059名,女性57名,楔状缺损患病率44.35%.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其中35岁以下为31.92%,35~44岁为43.63%,45岁以上57.63%.发病率最高的是第一前磨牙,月形缺损达85.52%,1度缺损达74.14%.拉锯式刷牙楔状缺损患病率最高,达53.93%.夜磨牙工人楔状缺损患病率达86.67%;有胃食管反流病史患者楔状缺损患病率高达75.00%.结论 矿工牙体楔状缺损与年龄、拉锯式刷牙、夜磨牙和胃食管反流有关.多数工人为月形和1度缺损,可通过早期干预,如纠正刷牙方式为Bass刷牙法、合垫纠正夜磨牙、胃反酸治疗等阻止楔状缺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两种刷牙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芳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1,24(Z1):39-41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两种刷牙法的刷牙压力及牙面清洁效果,为刷牙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106名13~14岁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在刷牙测定仪的监测下,一组以旋转法、另一组以短距离横刷法刷牙.分12个牙区记录刷牙前后的菌斑指数和刷牙压力,每1牙区的刷牙时间为15.6S.结果短距离横刷法较旋转法更易去除龈缘区菌斑(P<0.001),而前者的刷牙压力小于后者(P<0.001).结论可以认为短距离横刷法是更佳的刷牙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形成牙体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探讨利用口腔科临床新型的牙体楔状缺损的修补材料-Beautifil 氟化玻璃聚合体行"三明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给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方法 对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分型、分度,对好发牙位进行统计.总结楔状缺损与牙周退缩、咬合面磨耗、食醋、刷牙的关系;且临床利用Beautifil 氟化玻璃聚合体垫底充填牙本质缺损部分,再以复合树脂光照固化充填牙体缺损.结果 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对修复治疗一年成功率达97.25%,二年成功率达94.9%.结论 楔状缺损发病原因与牙周退缩、刷牙、酸性物质腐蚀等有关,与咬合面无关;"三明治"技术修复楔缺效果良好,若配以固位形(倒凹或钉道)效果则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牙体楔状缺损于龈下的患者112例,每位患者选择患牙2颗共224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排龈线法对缺损排龈后充填复合树脂;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后直接充填复合树脂。比较2组患者充填前和充填后1、3、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充填的保留率和悬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前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后1、3、6个月,2组患者充填体颊侧龈沟液AST水平均较充填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楔状缺损充填体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悬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延长充填体的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楔状缺损是成年人的牙体病 ,发病率非常高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国内局部地区统计楔状缺损发病率高达 51% ,已经逐渐接近并超过龋病的发病率。笔者对上海地区 10 71例中年以上人群进行楔状缺损发病率调查 ,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地区的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所造成的危害及楔状缺损与刷牙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所有 4 0岁以上人员 ,记录年龄、性别、缺失牙。用牙科探针检查每一颗牙齿的唇颊舌面 ,记录有楔形缺损的牙齿 (调查不包括第三磨牙 ) ,同时记录每个人的刷牙方法。结  果调查 10 71例 4 0岁以上人群 ,男性 4 95…  相似文献   

11.
张增恩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0):655-655
楔状缺损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长期横向刷牙,酸蚀及牙颈部自身结构和牙体组织疲劳引起慢性损伤。本文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350例,408颗患牙,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郝玉珍  刘靖 《包头医学》2001,25(3):111-111
楔状缺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牙体损伤.造成楔状缺损的因素有①横向刷牙;②牙颈部结构;③酸的作用;④牙体组织疲劳.我科于1995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对88例患者的208棵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充填修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楔状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一种少量磨牙备洞法 ,可大幅度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治疗成功率 ,同时减少对牙体组织的损伤。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患楔状缺损患者共 3 4人 ,患牙共 1 76颗 ,皆为双尖牙或磨牙。选左右侧同名牙为一对照组 ,随机选择采用不备洞法及备洞法充填。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在楔状缺损的侧做约4 5°洞斜面 ,其面积为一倍于缺损面积 ;备洞组为在患牙缺损的壁及龈壁分别制备深约 0 5mm的浅倒凹洞形 ,临床上以可卡住探针为标准 ,近远中分别于缺损缘内 1mm向下作局部盒形洞 ,深约 0 5mm ,于壁边…  相似文献   

14.
楔状缺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牙体损伤.造成楔状缺损的原因有①横向刷牙;②牙颈部结构;⑦酸的作用;④牙体组织疲劳.我科于2005年-2010年10月采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对88例患者的208颗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充填修复,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779-780
目的:探讨形成牙体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方法:对600例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分型、分度对好发牙位进行统计。总结楔缺与牙周退缩、咬面磨耗、食醋、刷牙的关系。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结论:楔缺发病原因与牙周退缩、刷牙、酸性物质腐蚀等有关与咬面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辅助使用排龈线与不使用排龈线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300颗有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成A、B 2组,A组用排龈线法后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B组采用常规方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修复术后1年跟踪复查评定疗效。结果 A组成功率为95.3%,B组成功率为81.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时使用排龈线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青岛市2524名高、中级科技干部进行了牙齿楔状缺损调查.结果发现,楔状缺损患者1079名,检出率为42.74%,患牙共5632颗,人均5.22颗.有不良刷牙习惯2070名,仅420名刷牙方法正确.1079名患者中仅有7名接受治疗(治疗率0.65%),其他均任其发展,这一现象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米树脂复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71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纳米树脂复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对照组单纯纳米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实验组1:3M流体树脂修复龈壁后,3MZ350纳米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实验组2:3MZ350纳米树脂分层修复楔状缺损,最后龈壁一层3M流体树脂修复。一年复查,检查龈壁密合度。结果:纳米树脂复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龈壁密合度为92.23%,单纯纳米树脂修复楔状缺损龈壁密合度为69.7%,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1,龈壁密合度97.09%;实验组2,龈壁密合度87.37%,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7>0.05)。结论:纳米树脂复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可有效降低楔桩缺损龈壁不密合,有效防止修复体根方形成新的楔状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磊  周瑾 《新疆医学》2009,39(9):65-66
对于劈裂或龋坏位置达到龈下的患牙,在修复治疗前修进行牙周外科手术方法一牙冠延长术,来暴露断端或增加临床冠高度,以提高修复体的固位力。术后的最终目的主要为进行良好的修复治疗,而牙冠延长术后龈缘位置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改变,这就对修复体的安置时机及修复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27颗患牙实施了牙冠延长术,并对其龈缘位置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的缺损,用玻璃离子粘固粉或复合树脂充填时往往受到龈沟液的影响而降低疗效。自1996年开始应用含肾上腺素的牙龈缘线收缩龈缘、充分暴露颈缘和楔状缺损后再用玻璃离子粘固粉进行充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