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江阴市1991-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4 2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61/10万,占病毒性肝炎发病的34.61%。2008年起,乙肝发病率下降较明显,维持在10/10万以下,但占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有所上升。男女性别比为2.92∶1.00。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江阴市采取的一系列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宁波市2001-2010年乙肝监测数据。结果 2001-2010年宁波市乙肝报告发病率为33.50/10万;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低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降低明显。结论乙肝是今后我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仍是今后控制乙肝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荥阳市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分析发病趋势,为防控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从2001年的297例上升至2010年的82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9.47/十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以农民发病最多,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8:1,发病高峰为30—40岁年龄组;甲、乙型及未分型肝炎逐年下降,丙、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2001—2009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发病率下降,低年龄组、甲乙型肝炎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它病原学分型、年龄组和农民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顺市2005-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顺市2005-2014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市乙肝发病15 981例,死亡8例,年均发病率为66.3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5%。其中,西秀区发病率最高,关岭县发病率最低;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男性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20.3,P<0.001);20~29岁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91.16%(χ~2=1 313.6,P<0.001);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依然是安顺市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成年易感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成为目前防治乙肝的又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翠君 《中外医疗》2011,30(17):97-97
目的分析沭阳县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报告,分析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15~4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2008年乙肝疫情总体较平稳,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省2010-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关于青海省2010-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青海省2010-2014年各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67.52/10万、233.14/10万、236.83/10万、231.15/10万、147.27/10万,15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发年龄集中在45~54岁和0~岁组,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42∶1。结论应针对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乙肝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唐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态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和调整病毒性肝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唐山市2010-2014年43 08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唐山市2010-2014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病例43 083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117.23/10万,病死率0.02%;乙型肝炎发病最多(35 182例,81.66%),甲型肝炎最少(645例,1.50%);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少,占总病例数的0.70%;男女发病比1.32∶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2月发病数最多;经血液传播的乙肝和丙肝发病率明显高于粪-口传播的发病率。结论病毒性肝炎防治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在做好甲肝、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有针对地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遏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井陉县2010-2017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理论对2010-2017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0-2017年井陉县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20种12 159例,年均发病率474. 47/10万,无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肠道传染病病例5 893例,年均发病率229. 96/10万,占48. 48%;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病例3 382例,年均发病率131. 97/10万,占27. 81%;呼吸道传染病病例2 714例,年均发病率105. 91/10万,占22. 3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病例169例,年均发病率6. 59/10万,占1. 39%;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例,年均发病率0. 04/10万,占0. 01%。结论井陉县2010-2017年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率趋于稳定,但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态势,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向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转移,同时对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0.
张薇  邓炯  彭秀  李亚楠  陈红  王欢 《医学动物防制》2023,(7):668-671+675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0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59/10万,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85/10万、 87.41/10万、 43.49/10万、 0.03/10万、 2.27/10万和2.54/10万;死亡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5%。各年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7,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8.15,P<0.01)。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乡镇,(X2=169.14,P<0.01),无季节性发病高峰(r=0.03,P>0.05);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高(300.28/10万),0~<10岁最低(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绵阳市涪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特征,为制订乙肝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21年居住于绵阳市涪城区人群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涪城区共报告乙肝5 165例,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87.41/10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8%,不同年份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1,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3.63,P<0.01)。乙肝发病占各型病毒性肝炎的63.99%(5 165/8 07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季节发病高峰(r=0.04,P>0.05);城区发病率为91.10/10万,乡镇发病率为77.7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χ2=24.15,P<0.01);男性发病率为110.96/10万,女性发病率为63.5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80....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1991~2002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志威  李灵辉  方艳  李艳  罗会明 《广东医学》2004,25(9):1089-1090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及流行特点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 ,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呈下降趋势 ,乙型病毒性肝炎低年龄组呈逐渐下降趋势 ,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 ,一直维持在 1/10万左右。男女发病之比为 2 4 1∶1,男性发病相对女性多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10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西州12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海西州1997年-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年-2008年我州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4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3.90/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的77.68%)、 痢疾、肺结核.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90.13/10万,占总发病数的49.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9.60/10万(其中: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总病例的64.48%),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3.58/10万,(其中:肺结核占呼吸道传染病总发病的65.96%).结论:我州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持续居各类传染病之首,2003年我州乙肝疫苗已列入儿童计划免疫,今后有望降低乙肝发病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痢疾、肺结核,是我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安康市2005-2016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预防控制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Registry System,NNDRS)资料中安康市急性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安康市2005-2016年共报告乙肝病例29 808例,年均发病率为92.6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地区以旬阳县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3.77%。结论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活动,同时加强乙肝诊断报告管理,可有效降低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福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福州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影响乙肝流行的因素。结果 2011-2013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肝病例42 896例,年均发病率为215.69/10万。2011-2013年乙肝发病率分别为239.86/10万、208.07/10万、203.5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6,P<0.05)。每年1-3月份为乙肝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乙肝发病率普遍高于县(市),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85.42/10万和133.53/10万,男性显著高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55.635,P<0.05)。乙肝发病人群主要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结论福州市乙肝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在加强新生儿、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加强乙肝预防和疫苗接种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2006-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7.30/10万,5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乙类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和淋病,前3位丙类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8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3.85%;5年间传染病年均报告死亡率0.65/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占总死亡数的73.68%。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是霸州市近5年来的主要传染病;狂犬病是主要的致死传染病。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2例,死亡1例。结论我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狂犬病、麻疹、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何金红 《广州医药》2006,37(4):60-61
目的 了解本社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1993~2004年间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现患肝炎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1993~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例数为424例,病毒性肝炎每3年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42/10万、15.64/10万、14.28/万和6.52/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春、夏季节为多见.病例分布在各个年龄组,30~44岁、45~59岁两组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该两组发病的总发病例数构成比占32.6%、30.0%;其中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9个月龄,年龄最大的为73岁.男性高于女性,以在职干部、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和工人等为主.结论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后,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黄世美  甘文烨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51-1052,1055
目的了解南宁市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对南宁市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1 714例,死亡54例,平均发病率为133.762/10万,发病率逐年缓慢上升,乙肝为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类型,发病33 934例,占发病总数的81.3%。在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即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8∶1.00;以农民报告发病数最多,其次为学生,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87%和6.97%;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县。结论必须加大对人群病毒性肝炎知识的宣传和甲、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德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和指导消除麻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对1991年-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1年-2010年贵德县累计报告麻疹病例528例,年平均发病率28.30/10万,其中1991年-2000年报告389例,年均发病率43.09/10万,2001年-2010年报告139例,年均发病率14.44/10万,与前10年相比下降66.49%.2006年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后年均发病率降至2.19/10万.结论:1991年-2010年麻疹发病由局部暴发和高度散发为主转变为零星散发的低发状态,开展后续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巩固人群免疫屏障,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2005-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病毒性肝炎2005-2010年的发病率从120.31/10万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甲肝发病逐年减少,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逐年增加,甲、乙、丙和戊肝发病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00%、4.23%、28.78%和11.28%;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0年间显著降低。结论预防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关注甲肝的发病,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和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