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的效果,以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51例术前诊断为IMR的患者行单纯CABG术。分析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内径。结果 30d手术病死率3.9%(2/51),手术后3周内复查超声显示无返流或轻微返流12例,轻度返流21例,中度返流16例。心功能Ⅰ、Ⅱ级者40例,Ⅲ级者9例。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功能较术前改善但无明显差异,31例(60.8%)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下降(P〈0.01)。随访46例(93.9%),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结论 CABG术能降低大部分中度IMR患者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但对于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较低(射血分数〈30%)的中度IMR患者,单纯CABG术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应积极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梗死引起的二尖瓣器(瓣叶、瓣环、乳头肌、左心室肌、腱索等)解剖和功能异常及左心室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二尖瓣返流。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政  李志忠 《中国医药》2010,5(9):870-872
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unprotected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禁忌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CABG)是ULMCA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诊断标准、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对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3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DVR)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2.94%),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除2例死亡外,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精细简化诊断标准;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合理纠治病变,充分保护左心室功能;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是目前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姜薇  孙微  关莹莹  程小磊 《天津医药》2020,48(2):124-127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术(PCI)前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伴轻中度IMR患者72例,根据心肌梗死部 位将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Ant-MI组)3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Inf-MI组)39例,于PCI术前48 h内及PCI术后3 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容积;2D-STI参数包括二尖瓣前外、后内乳头肌 纵向应变峰值(APM-S、PPM-S)及值达峰时间(APM-T、PPM-T),计算达峰时间差(DT)=∣APM-T-PPM-T∣。结果 2组患者LVEDd、LVEDV、LVESV、LVEF及二尖瓣反流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CI术前相比,2组患者PCI术 后LVESV降低,LVEF升高,二尖瓣反流容积减少(P<0.05);而LVEDV、LVEDd无明显变化(P>0.05)。Ant-MI组术 前及术后∣APM-S∣均低于Inf-MI组,∣PPM-S∣均高于Inf-MI组(P<0.05)。与术前相比,Ant-MI组患者术后∣APM-S∣升 高,DT降低(P<0.05),∣PPM-S∣、APM-T及PPM-T无明显变化(P>0.05);Inf-MI组患者术后∣PPM-S∣升高,DT降低 (P<0.05),∣APM-S∣、APM-T及PPM-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较敏感地评价二尖瓣乳头肌功 能,PCI可明显改善轻中度IMR患者乳头肌的功能,减轻反流程度,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梁德刚  魏民新 《天津医药》2012,40(4):408-411
1964年Garrett等[1]首先在体外循环下应用大隐静脉进行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65年Kolessov[2]于全麻开胸和心脏跳动下完成了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前降支移植术.此后的50年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成为心肌再血管化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约进行160万例CABG手术,围术期病死率2%.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为37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80-91岁,平均83.11±2.90岁。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1例(83.8%),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7%);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3例(8.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5.4%)。 结果: 平均移植3.0±0.79支血管桥,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7%。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房颤18例,呼吸功能不全致脱机困难8例(1例行气管切开),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脑部并发症1例,纵隔出血及心包填塞二次开胸1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18.9%)。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35±1.99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03±4.39天。37例病人随访3-39个月(平均22.47±11.15月),随访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通过注重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5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行CABG+二尖瓣置换29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15例,CABG+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心肌保护通过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4 ℃ 41含血停搏液,必要时顺灌和桥灌结合技术.并常规在后并行阶段或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结果 50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为59~243 min(平均118.6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33~145 min(平均70.0 min),后并行辅助时间19~142 min(平均44.6 min),改良超滤液量1 300~4 700 mL(平均2 532 mL).心脏自动复跳47例,自动复跳率为94%.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顺利平稳停机,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36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于冠脉搭桥术前1周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及质量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及质量指数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CABG后左心室面积及质量重构予以定量评价,并显示CABG可逆转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1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59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50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9例;根部瘤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1例,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根部瘤直径平均(68±15) mm;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70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97例,Wheat手术6例,Cabrol手术6例,主动脉替换加升主动脉成形术4例.其中急诊手术40例,择期手术73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象鼻术3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2.6%. 102例随访3~157个月,平均(78±49)个月.晚期死亡5例,随访102例,心功能Ⅰ~Ⅱ级98例,Ⅲ级4例.结论 Bentall手术仍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远期随访效果良好.对有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形成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根部直径≥4.5 cm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3例患者采用Metronic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全部资料,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123例患者其中死亡1例,消融时间10-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5)min,体外循环时间(105±35)min,24 h引流量为(455±280)ml,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及食管损伤、脑梗死等并发症,心脏复跳后10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20例为节性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术后住院15-20 d,全组均顺利出院,出院后120例获得随访,随访3-36个月,随访率为97.6%,随访期间98例维持窦性心律,占79.7%,房颤标测患者消融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及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术后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19例(其中14例为冠心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主动脉病变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进行了CRRT,观察CRRT前及CRRT后6 h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均进行CRRT,透析6 h后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13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8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1±28)个月,心脏症状均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RRT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术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be complicated by 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 IMR results from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rare instances can accompany acute ischemia.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MR and increased awareness of its negative impact on long-term survival explain the recent ris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ferred fo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IMR at the time of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IMR is Carpentier's type IIIb dysfunction, for which an undersized remodeling annuloplast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this article we define 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and review its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s, diagnosis, indication for surgery,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10例临床资料。4例为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的8例为早期破裂,2例为延迟破裂。左室破裂原因为风湿活动控制不好、心肌脆弱或手术操作不当,如牵拉剪除乳头肌过多,清除钙化过深。9例摘除原置换瓣膜行修补手术。8例Ⅰ型破裂采用心内心外同时修补;2例Ⅲ型破裂,1例采取心内心外同时修补,另1例采取心外修补的方法。结果 1例Ⅲ型破裂患者存活,其余9例均死亡。9例死亡病例均死于手术无法修补破口。结论对可能发生左室破裂的高危患者术前应正规抗风湿治疗,术中积极预防、避免意外损伤,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波动;一旦发生左室破裂,应早期诊断、尽早再次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6.
吴颖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50-205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效果,以期提高存活率。方法对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100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Ⅲ级60例,Ⅳ级40例。结果共死亡4例(4%),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3例,其96例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29例、Ⅲ级14例。术后心胸比率有不同程度缩小;瓣膜病变超声心动图检出情况: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12例(40.0%),二尖瓣硬化与钙化13例(26%);术后20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0±7.0)mm低于出院时(64.0±6.2)mm(t=3.789,P〈0.05);术后20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2.5±11.0)%,高于出院时(37.5±6.2)%,(t=3.799,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尽量保留瓣下组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27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127例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单纯二尖瓣置换术6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联合瓣膜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用右房一房间隔切15路径59例,用房间沟一左心房切口路径7例;其中保留后瓣27例,三尖瓣成形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均采用升主动脉斜行切口,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5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为3.1%;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24.4%。结论科学的术前评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留瓣下结构、重视三尖瓣返流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3年5月至2013年12月,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35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70岁。共搭桥54根。二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17.24%,其中左室破裂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室颤1例。随访324个月,心功能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如瓣膜成形效果差时,应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