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静息SPECT显像评价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方法 总结分析了 42例年龄 <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99Tcm MIBI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年轻心肌梗死患者 ,90 % (38例 )心肌灌注显像异常 ,10 % (4例 )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灵敏度为 90 %。与ECG相比 ,心肌灌注显像对梗死灶定位更准确 ,特别是心尖和后壁梗死。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受损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其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25例)、亚急性期(9例)和恢复期(19例)3组;又根据超声心动图(简称心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扩张(20例)及无冠脉扩张(33例)2组。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超检查。10例因发热待查入院(后临床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病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均行上述2种检查。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个月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心肌显像阳性判断标准为显像图至少2个断层、同一断层2个层面出现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结果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超检查均未见异常。53例川崎病患儿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54.7%(29/53)。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56.0%(14/25)、7/9和42.1%(8/19)。29例显像阳性者经治疗6个月后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结果显示,缺血明显改善10例,恢复正常13例,6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与临床转归相一致。心超发现20例冠脉扩张,SPECT显像提示14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阳性率为70.0%。33例无冠脉扩张川崎病患儿,SPECT显像示15例缺血,阳性率为45.5%。结论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99 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SMPI)相位分析探讨不同缺血灌注状态下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男65例,女64例,年龄48~88(68.6±10.2)岁]行99 Tcm-MIBI两日法静息-负荷GSMPI患者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数据.采用17节段5分制对图像进行评分,获得负荷总积分及心肌缺血积分,分为灌注正常组及灌注异常组,后者再分为可逆性灌注缺损组及固定性灌注缺损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GSMPI的PSD和PHB,各组内静息与负荷PSD及PHB间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29例患者中,灌注正常组66例,灌注异常组63例,其中可逆性灌注缺损组39例,固定性灌注缺损组24例.灌注异常组PSD及PHB显著大于灌注正常组,分别为18.3±7.8和14.3±6.6,68.6±30.9和50.2±20.0(t=-3.110和-3.989,均P<0.05).尽管固定性灌注缺损组的PSD和PHB较可逆性灌注缺损组有增大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54~-0.408,均P>0.05);两亚组静息和负荷PSD和PHB间亦无明显差异(t=-0.961 ~-0.114,均P>0.05).LVEF≤60%组的静息和负荷PSD(20.4±8.1和20.8±6.4)均显著大于LVEF> 60%组(15.0±6.8和15.3±7.0;t=3.642和3.886,均P<0.05);LVEF≤60%组的静息和负荷PHB (77.8±53.5和78.4±26.7)也显著大于LVEF>60%组(53.5±23.0和55.9±24.5;t=4.567和4.302,均P<0.05).结论 99Tcm-MIBI GSMPI相位分析能够反映血流灌注异常对心肌收缩同步性的损害及由此造成的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就99Tcm-MIBI而言,负荷和静息GSMPI相位分析对左室收缩同步性评估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99Tcm 1,2 双 [双 2 乙氧乙基膦 ]乙烷 (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冠脉造影、病历资料完整的 5 3例患者 ,其中行99Tcm 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 2 7例 ,行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 2 6例。运动负荷试验按Bruce方案进行。Tetrofosmin显像于给药后 30min行心肌断层显像 ,间隔 2 4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运动 静息一日法则在 4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MIBI显像于给药后 1~ 2h行心肌断层显像 ,48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结果 99Tcm 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 ,运动、静息显像以及运动 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均获得了清晰的心肌断层图像 ,均未发现邻近器官有明显的放射性干扰。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 90 % ,MIBI的诊断灵敏度为 94%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etrofosmin的检测效率为 85 .2 % ,MIBI的检测效率为88.5 %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etrofosmin和MIBI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0 .0 %和 89.5 % ,诊断特异性分别为 71%和 75 %。结论 99Tcm tetrofosmin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且适用于运动 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盐酸去甲乌药碱(HG)负荷MP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6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HG负荷-静息99Tcm-MIBI MPI和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HG负荷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主支或其一级分支狭窄≥50%作为诊断标准,62例患者中CAG阳性38例(61.3%),阴性24例(38.7%);阳性者中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5例.CAG阳性者中HG负荷显像异常22例;阴性者中HG负荷显像正常者22例.HG负荷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7.9%(22/38),特异性为91.7%(22/24),准确性为71.0%(44/62),阳性预测值为91.7%(22/24),阴性预测值为57.9%(22/38).62例患者显像时发生不良反应22例(35.5%),但均能在短时内缓解,完成检查.结论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99Tcm-MIBI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尚可,不良反应较少;该药有望成为MPI新型负荷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于评价冠心病心肌血流供应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858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常规标准程序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由2位以上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定性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在显像前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分析用Kappa检验,Kappa>0.45为一致性较好.结果 185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有1支及1支以上冠脉狭窄≥50%的患者957例,其中单支病变506例,双支病变256例,三支病变195例;共累及冠脉1603支,其中左前降支(LAD)765支、左回旋支(LCX)399支、右冠脉(RCA)439支.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者1126例,与冠脉造影对照,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54%(876/957),特异性为72.25%(651/901),阳性预测值为77.80%(876/1126),阴性预测值为88.93%(651/732),2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641).对LAD、LCX和RCA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1%(622/765),56.64%(226/399)和70.62%(310/439);对单支、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443/506),94.92%(243/256)和97.44%(190/195).腺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12%(1563/1858),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评价心肌血流供应异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衰减校正(AC)处理对提高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和判断存活心肌准确性的作用。方法 16例正常对照者和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分别应用AC和非衰减校正(NC)处理,其中9例冠心病患者在显像后1周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将左心室分成9个心肌节段,心肌各节段相对放射性分布值以左室心肌最高计数的百分率表达。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中,NC显示的心肌各节段放射性分布呈显著的不均匀性,后基底部与前壁的左室峰计数百分率(LVP%)相差26.9%;而在AC图中,左心室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改善,后基底部与前壁的LVP%相差仅5.6%。在冠心病的定位诊断中,经AC处理后,99Tcm-MIBI心肌显像对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X)检测的灵敏度可由常规NC显像的77%和58%分别提高到91%和89%(P<0.05),右冠状动脉(RCA)定位的特异性由NC的67%提高到88%(P<0.05)。在缺血区存活心肌判断中,当心肌节段的99Tcm-MIBI相对分布值小于30%,AC与NC结果相似;节段放射性分布值在30%~75%范围内,以PTCA术后心室壁活动改善为标准,AC对存活心肌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NC,AC改善存活心肌判断的部位主要是下壁、后基底部和间隔部。结论 99Tcm-MIBI心肌显像的AC处理能明显改善整个心肌显像的图像质量,并在提高冠心病早期诊断与存活心肌判断中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血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心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早期、晚期清除率的变化及其评估缺血心肌细胞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IHD并满足冠状动脉三支主要分支狭窄均≥50%、除外心肌梗死的16例患者行99Tcm-MIBI静态平面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用t检验比较99Tcm-MIBI早期(注药后90 min)、晚期(注药后4 h)清除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健康对照组(10名)的差异,并对早期、晚期清除率与LVEF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IHD组早期、晚期心肌清除率及LVEF分别为(13.44±2.87)%、(19.24±4.71)%和(55.71±7.9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7.32±4.92)%、(15.23±3.81)%和(67.75±5.43)%,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4,-2.246及-4.418,P均<0.05).早期及晚期清除率与LVEF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2(P>0.05)及0.352(P>0.05).结论 IHD患者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异常可反映缺血引起的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用99Tcm-MIBI心肌显像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观察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后6 h内左心室形态、功能等早期重构变化.方法 杂种犬24条,分为手术组16条,假手术组8条.手术组犬在麻醉下开胸打开心包,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主干建成AMI模型.即刻按体重静脉注射99Tcm-MIBI 37~55.5 MBq/kg.结扎LAD后[21.87±11.03(14~48)]min开始行首次显像,并连续采集6 h.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上,但不结扎冠状动脉LAD.仪器为ADAC VertexDual-head SPECT仪.结果 结扎后首次显像即可观察到左心室前壁、心尖部放射性缺损或明显减低,左室整体扩张变形、梗死区膨胀无室壁运动.QGS软件计算手术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分别为(48.73±12.74)、(32.57±8.10)ml,与假手术组[分别为(36.88±11.12)、(24.93±7.25)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24、3.50,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3.64±6.05)%与假手术组[(32.40±9.2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5,P>0.05).结扎LAD后6 h内EDV、ESV仍增大,而LVEF无明显变化.结论 99Tcm-MIBI心肌显像可在AMI后早期(最早14min)就观察到左心形态、大小及功能改变等早期左室重构的发生,并可随时间进展了解AMI后心功能受损情况,是研究AMI后左室重构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99Tcm-MIBI MPI评价通心络(超微粉剂)对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的效果.方法 38例急诊入院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8例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20例.2组患者均分别于急诊PCI治疗后7d及180 d行99Tcm-MIBI MPI.将左室心肌分为17个节段,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评分,分别统计2组第7天及第180天心肌稀疏缺损节段数及两者相减的节段数,并分别计算2组第7天和第180天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及两者相减的积分.使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通心络组急诊PCI治疗后7dMPI稀疏缺损节段数共59个,180 d时显像示改善的节段数为37个(62.7%,37/59);常规组急诊PCI治疗后7 d MPI稀疏缺损节段数共64个,180 d时显像示改善的节段数为26个(40.6%,26/64);2组改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4,P<0.05).通心络组与常规组急诊PCI治疗后7d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分别为6.2±8.4和7.4 ±6.9(t =0.5,P>0.05);180 d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分别为3.4±4.6和6.8±5.9(t=2.1,P<0.05);2组2次心肌显像总积分的差值(即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情况的积分)分别为2.9±5.7和0.6±3.3(t =1.5,P>0.05).结论 通心络(超微粉剂)能够缩小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面积,对心肌无再流现象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支架植入前后进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断层显像 ,以了解心肌灌注缺损程度、范围 ,判断SPECT在术前筛选、术后疗效评价、后期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和 2 1例植入后半年 ,分别做静态和潘生丁负荷SPECT检查 ,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结果 术前 5 0例中 ,心肌血流灌注程度 >80 % (灌注缺损程度 <2 0 % )、灌注缺损范围 <2 0 % (比值越大 ,灌注缺损面积越大 )者为 0例 ;术后 1周有 7例灌注缺损程度、8例灌注缺损面积已完全正常 (14%和 16 % ) ;术前严重灌注缺损 <49%的 34例 (6 8% ) ,术后 1周 16例 (32 % )有改善 ;术前严重灌注缺损面积 >70 %的 35例 ,术后 1周 10例有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改善更明显。术前和术后 1周静态SPECT心肌灌注程度 38 0 5 %和 5 7 40 % ,改善 19 35 % ,术前和术后 1周静态SPECT心肌灌注缺损面积为 70 75 %和 5 5 91% ,改善 14 74% ,在术后 1周及半年心肌灌注缺损程度、灌注缺损面积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0 1)。而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半年潘生丁负荷SPECT心肌灌注缺损程度、灌注缺损面积与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半年静息SPECT心肌灌注缺损程度、灌注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MPI)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心肌梗死 (M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患者中 4例为急性MI,1例为异常Q波原因待查 ,均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正常。于CAG后 7~ 10d行运动 静息99Tcm MIBIMPI。结果  5例患者中 4例MPI异常 (均为固定放射性缺损 ) ,1例正常。 1例异常Q波待诊患者经MPI确诊为MI。4例MPI显示的MI部位较ECG大 ;1例ECG示透壁性MI者MPI正常。随访期间 ,1例因心功能不全行室壁瘤切除术。结论 99Tcm MIBIMPI对CAG正常的MI诊断及梗死部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反映冠心病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期心肌病理生理信息的监测方法。方法 冠心病患者 87例 ,PTCA术前 1周内进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运动、静息和硝酸甘油介入三级心肌显像 ,术后 1~ 2周内进行运动、静息二级显像 ,对照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结果 ①术后 1~ 2周内显像的疗效评价与临床判断结果基本一致。②术前 1周内的三级显像缺损程度依次改善 ,介入显像与术后静息显像接近。③术前三级显像预测指标与疗效指标的相关性好 (r=0 947,P <0 0 0 1)。结论 分级组合方案99Tcm MIBISPECT心肌显像在冠心病围PTCA期的监测中有重要价值 ;术前三级显像能准确预测疗效 ;术后二级显像能准确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拟用非创伤性方法评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再狭窄。方法 对PTCA治疗后 1~ 2 4个月的 45例冠心病患者 ,静脉注射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 ,观察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结合其他临床参数 ,利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分析等多因素评价PTCA术后再狭窄。结果 ①未出现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 ,追踪时间、术后冠脉造影积分、术后心肌显像积分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 (17.2± 7.3)和 (11.4± 7.3)个月、(8.1± 11.5 )和 (19.6± 2 0 .7)分、(0 .4± 0 .7)和 (1.0± 0 .6 )分 (P <0 .0 5 ) ;②术后冠脉造影积分与术前冠脉造影积分、术后胸痛症状和术后心肌显像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③术后心肌显像积分和术后胸痛是预示PTC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99Tcm MIBISPECT运动心肌显像可为非创伤性判断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15例、亚急性期9例和恢复期7例3组。对照组5例患儿系怀疑川崎病而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部分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3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数分别为6/15例、4/9例和3/7例。其中8例显像阳性者治疗后6~12个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结果显示:缺血明显改善3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的69例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管腔狭窄/〉50%)和阴性(管腔狭窄〈50%)2组,对比其心肌缺血的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9例,其中9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0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8例射血分数(EF)升高,为(69.1±2.8)%,11例下降,为(42.8±2.1)%。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50例,其中37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38例EF值升高,为(70.8±4.0)%,12例下降,为(48.9±2.7)%。2组缺血范围[(29.7±17.8)%与(24.1±16.0)%]、缺血严重程度和EF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8,16.51和2.65,P〈0.001,〈0.001和〈0.01)。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要严重于无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对于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然病程和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心肌显像异常的临床意义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88例高血压患者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对其中 5 7例显像异常者再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所有患者均行Holter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31例。结果 运动和静息显像后仍有 6 4 8%患者灌注减低 ,6 0 2 %的灌注减低节段硝酸甘油介入显示有填充或不完全填充 ,提示合并冠心病。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减低的程度及左室肥厚 (LVH)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能反映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 ,并与其他高血压性病理改变所致的灌注减低相区别。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LVH是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TCA) 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24 例AMI患者( 直接PTCA组60 例,溶栓组64 例) 均于发病2 周时和12 周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20 个节段,并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计算发病2 周时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2WS) 、发病后12 周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12WS)和两者相减的积分(SDS)。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分别有38 人和35 人于心肌显像后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 直接PTCA 组与溶栓组比较:S2WS为18-3±6-9 和28-6 ±7-3(t=7-3,P< 0-001),S12WS为11-2 ±4-2 和24-4 ±6-2(t= 11-7,P< 0-001),SDS为7-6 ±3-2 和4-3 ±1-1(t= 5-4,P< 0-001)。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入院2 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分别为(41-4 ±6-5) % 和(39-5 ±7-2)% (t= 1-5 ,P> 0-05),出院12 周后的LVEF 分别为(62-6 ±7-8)% 和(51-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