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运动皮层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研究RTIP-fMRI对“手结节”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GE1:5TMRI扫描机及具有RTIP功能的工作站,成像序列为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10例右手利健康志愿者及3例额顶叶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激活由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的依次对指运动所组成,数据分析采用“相关系数”几何算法,结果:(1)RTIP-fMRI能对“手结节”准确定位,并且功能图与解剖图上“手结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包括对侧M1/S1区(M1区包括大部分“手结节”),SMA区及同侧少量M1区;(3)时间过程图呈“城垛样”改变,相关系数范围为0.51-0.88:(4)对于额顶叶占位病变,RTIP-fMRI能准确显示M1区的移位变形及受累。结论:RTIP-fMRI能对运动皮层准确定位,具有其它fMRI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 (BOLD fMRI)技术 ,探讨聋人在固定频率、不同亮度的点光源刺激下 ,枕叶视皮层的兴奋情况 ,并比较兴奋区的分布、范围、强度与正常人是否一致。方法 对 12例聋人和 15例正常人给予闪烁频率为 8Hz、亮度为 0 7、2 2、5 0 0、180 0lm的点光源刺激 ,同时应用GE 1 5TSignaHorizonLX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采集其脑部的BOLD 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 在 4种不同亮度的点光源刺激下 ,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区 ,且主要兴奋区位于枕叶矩状裂周围的视皮层内 ;随着亮度的增加 ,聋人与正常人视皮层兴奋区内的活动像素数 (numberofactivatedpixels)显著增加 (F正常人 =4 2 7,P <0 0 5 ;F聋人 =6 41,P <0 0 5 ) ,且在较高亮度刺激下 ,聋人枕叶视皮层的兴奋性高于正常人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 =2 17,P >0 0 5 ) ;聋人与正常人视皮层内所有兴奋像素的平均活动水平(activationlevel)随亮度的增加变化不大 ,而在 4种亮度刺激下均兴奋的像素的平均活动水平却随着亮度的增加而有较明显的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F正常人 =0 79,P >0 0 5 ;F聋人 =1 6 ,P >0 0 5 )。结论聋人与正常人对亮度的基本反应特性是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究针刺太冲穴治疗眼疾的现代科学机制.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交替针刺视觉相关穴位--太冲穴及假穴,1.5 T MRI采集数据,SPM 2软件处理后获得2个针刺任务的个体及组激活图;组激活图若见视皮层激活,计算激活点的信号强度,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组激活图针刺太冲穴见视皮层激活,而假穴未见激活;针刺太冲穴双侧视皮层激活点信号强度均较强,且均为针刺侧激活强度强.个体激活图针刺太冲穴9例视皮层激活;假穴6例. 结论:BOLD-fMRI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BA18),负责较高级视觉过程,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强,为中医针灸治疗眼疾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张磊  金真  李科  刘刚  Hennig Juergen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198-1202
目的:对视网膜映射皮层区V1及V2的视觉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fMRI方法,对7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旋转及扩展棋盘格的视觉刺激进行视网膜皮层映射成像来确定早期视区的位置及大小;然后应用组块设计通过两个不同空间距离的楔形棋盘块进行视觉刺激,将V1及V2皮层区的激活采用ANOVA方法分析比较其变化及意义,以判定不同视区视觉内容的调节方式.结果:上视野对应的V2v区域激活变化显著(P=0.047),并且两个小楔形棋盘块在视野中及映射在皮层表面位置为空间最短距离时激活反应最强烈,激活强度随其中一个楔形棋盘块距离增加而衰减.在V2d区域,有显著调节趋势(P=0.054),在两个楔形棋盘块于同一视野而皮层投影最长距离时反应最弱.初级视皮层V1区域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趋势(P=0.073).结论:视觉内容调节在早期视区主要发生在V2区域,V1区域没有调节功能.如果视觉刺激分别位于左右不同视野内时,V2区域也不发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MR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技术 (BOLD)研究正常人及癫痫、脑肿瘤患者对指运动皮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方法  3 4例受试者 ,其中 8例正常志愿者 ,2 0例癫痫患者 ,6例脑肿瘤患者 ,行右手、左手对指运动共 43次 ,采用BOLD技术进行相应脑功能区成像。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能在MR脑功能检查中表现出局部脑功能活动区规律的信号时间变化曲线 ,并得以清晰成像。功能区附近的占位病变可造成局部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改变 ,原发性癫痫患者未见有对指运动功能区的明显改变。结论 BOLD -fMRI在活体人脑对指运动的功能区定位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对需实施手术的颅内占位病变进行BOLD -fMRI检查对指导手术有价值。需改进癫痫患者的脑功能研究 ,进行更有效的相关功能刺激  相似文献   

6.
人脑视皮质功能MRI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本实验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回波平面(EPI)技术,着重研究了人脑视皮质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本实验包括对3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及17例具有枕区病变患者的fMRI研究。在刺激和静止2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区的回波平面图像。结果:主要视皮质位于双侧距状裂两侧 ,属于布劳德曼(Brodmann)17区。3例具有距状裂附近病变的患者的视皮质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而发生移位。结论:fMRI可用于在活体上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视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皮质初步定位。由于病变占位效应的影响,病变周围的功能活动区常发生变形或移位。  相似文献   

7.
视觉皮层分区的功能MRI视网膜脑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MRI(fMRI)视网膜脑图描绘人视觉皮层各视区的技术方法和生理意义。方法采用1.5T超导MR设备,运用2种具有相位编码信息的投影刺激:离心外散和向心内聚的光环刺激,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极角刺激,对6名正常人(受试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BLOD)的fMRI。将检测数据进行头动校正、配准等空间预处理,再根据刺激视野的时间相位编码,经傅立叶变换计算出视野特征,得到完整的视网膜脑图,并以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方式显示。结果成功得到6名受试者初级视觉皮层的个体化分区图,描绘出视区V1、V2(V2腹侧和背侧)、V3和VP、V3A和V4v、V7和V8等视区的精细分区,各视区以一定的拓扑结构分布于枕叶皮层。结论fMRI视网膜脑图技术可以无创、精确地显示人脑视觉皮层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活动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在视觉系统研究中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并于近几年应用于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就该技术在视觉皮层功能及弱视神经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分析首次发作的视神经炎(acute optic neuritis,ON)患者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的功能连接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视神经炎及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获取静息态f MRI数据及临床信息。应用统计参数图(SPM5)进行数据后处理,选择初级视觉皮层为种子点,分析ON患者与健康志愿者V1区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情况,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将ON患者的视力、病程及认知功能评分(PASAT)与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炎患者枕叶舌回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减低,扣带回、右侧缘上回、右侧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及右侧岛叶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ON患者PASAT评分与右枕叶舌回、右额上回和右额叶内侧回的功能连接异常呈正相关。结论静息态f MRI能检测到首次发作的ON患者V1区与视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减低,以及默认网络的代偿性活动,为临床探索疾病的早期损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孤独症的临床表现,综述磁共振脑成像原理、试验设计特点及在孤独症研究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激活情况。资料与方法2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左、右眼分别行3.0 T MR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将BOLD-fMRI原始数据经基于Matlab平台的SPM2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分别对青光眼组、对照组左、右眼进行组内分析,获得组内平均激活图;病变组与对照组的左、右眼进行组间分析,获得组间比较激活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双侧视皮层激活范围、激活强度都明显减小,以右侧视皮层为著。(2)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大脑皮层均发现异常激活区域。结论 fMRI可以反映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功能活动,能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1.5T磁共振扫描机,观察7例健康志愿乾运动刺激中对应皮质区信号变化,手指运动中对频运动区皮质信号均有增加,MR值提高2%-12%。在狗一侧颈总动脉内注入静脉血,用脑机能成像方法扫描对比,注血过程中其供血区皮质下降5%。验证了脑机能成像的基础是局部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研究机构近10年来发表的149篇有关运动、感觉、认知、临床等方面的fMRI研究论文,动态观察了中国fMRI的研究过程,总结并提出目前中国在fMRI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fMRI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物质依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物质依赖(香烟、酒精、可卡因等)的脑功能影像(fMRI为主,部分PET)的研究论文,了解功能磁共振在此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阐述不同刺激模式引起脑功能兴奋的情况,并总结出与物质渴求相关的活动脑区.探讨物质依赖在fMRI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了物质依赖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运动相关大脑皮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运动皮层在运动准备及执行阶段的功能活动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记录 14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在序列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 ,获得运动准备和运动执行阶段的脑激活图。结果 :双侧辅助运动区前部、双侧运动前区后部及双侧后顶叶前部在运动准备与执行过程均有激活。结论 :研究表明运动皮层存在于运动准备和执行阶段均有激活的脑功能区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应用于脑活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脑功能磁共振对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能量代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RI在脑生理刺激下所测得的信号来自于神经元(谷氨酸盐的释放)与星形胶质细胞(糖酵解)之间代谢和信号的交换,这是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探讨其病因。方法: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书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两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的皮质异常功能活动,探讨其病因基础。材料和方法:分别对10名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使用AFNI软件,对数据经过预处理及反卷积分析等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组两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之间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执笔写任务相关的更明显的激活,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两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映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ign方式,刺激序列被分成6个30s段落,休息和电刺激状态交替.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测量时改变有效的回波时间(TE),从40~60ms,每10ms为一时间段.根据激活像素的数目和BOLD的最大反应激活像素的幅度来分析.结果:fMRI显示的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激活中心高度集中位于受刺激的前爪对侧半球中线外侧1.5~4.5mm,额极后4~6mm,各TE组信噪比为100%,最佳回波时间为50ms,其产生最多的激活体素和最大的BOLD反应强度,激活的容积为11.5mm3±3.8.结论:fMRI是一种无创伤的定位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检测手段,这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对发展和检测fMRI技术,深入研究体感皮质区脑功能的变化(如学习、可塑性、病变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