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0例,空腹采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对其中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再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并行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结果:460例患者中,ARR>25者56例,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8例。ARR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为10.43%,诊断符合率为85.71%。48例患者中合并低血钾者18例,占37.5%。结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临床的应用可使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生化特点。方法:分析64例原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前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64例中,醛固酮瘤(APA)47例(73.4%),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15例(23.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2例(3.2%)。56例(87.5%)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术前低血钾56例(87.5%),APA患者严重低血钾发生率高于IHA(P〈0.01);血浆醛固酮升高55例(85.9%),血浆低肾素48例(75.0%);APA和IHA组高醛固酮和低肾素发生率相似(P〉0.05)。5例高血压、血钾、醛固酮正常的APA患者,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PAC/PRA)〉30。术后平均随访20.4个月,APA和IHA患者术后血钾恢复正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治愈和缓解率APA优于IHA(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血醛固酮、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均恢复正常。术前低肾素患者高血压治愈率高于肾素正常者(P〈0.05)。结论:血钾、血浆肾素、醛固酮测定是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指标,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有助于原醛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检验对于术后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波  马青  李雯斐  李治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394-1399
背景 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除原醛症外,临床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及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但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偏少,研究结论也不一致。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肾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相关性,探讨伴高醛固酮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延缓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以中国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篇文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885例、健康对照者1 438例。NOS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6篇文献评分均在5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浆肾素活性〔MD=0.40,95%CI(0.04,0.76)〕、血浆醛固酮水平〔MD=60.03,95%CI(22.28,97.79)〕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的卧位肾素活性〔MD=-1.27,95%CI(-1.37,-1.16)〕和立位肾素活性〔MD=-1.67,95%CI(-1.88,-1.46)〕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卧位醛固酮水平〔MD=0.07,95%CI(0.06,0.09)〕、立位醛固酮水平〔MD=0.22,95%CI(0.05,0.3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与血压正常者相比是有差异的。无论是卧位采血还是立位采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水平是低于血压正常者的,而醛固酮水平是高于血压正常者的。(2)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肾素活性与醛固酮水平变化方向不一致,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醛固酮血症系非肾素依赖性的不适当醛固酮水平增高。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中,应包含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及特征。方法:选取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实施醛固酮增多症检测以及其他指标的检测,从而有效的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该122例患者分为醛固酮增多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患者均实施卧、立位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检测,同时一部分患者实施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测定,对患者主要观察的指标有血醛固酮、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以及肾素活性等。结果:2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占比例为19.67%,此外并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在卧、立位血醛固酮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发生显著升高,而血肾素活性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在血钾水平上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这其中以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胡枫湫  黄慧  黄娟  闫哲 《西部医学》2019,31(2):216-220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联性。方法 比较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IHA)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LREH)患者临床表现的异同。收集11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特醛组(IHA组)45例、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组(LREH组)25例、正常肾素原发性高血压组(NREH组)49例,比较3组醛固酮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LREH组的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均低于NREH组,而醛固酮/肾素比值明显增高(P<005);IHA组血钾水平低于LREH组,而前者醛固酮水平高于后者(P<005),盐水负荷及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IHA组按醛固酮/肾素比值递增顺序分为3个亚组进行比较,发现随着醛固酮/肾素比值的增高,肾素活性逐渐降低(P<005),而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从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是一个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系统调控异常由轻微到逐渐明显的连续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分级和不同年龄患者中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变化的规律。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72例,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按年龄分为4组。分别测定不同组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浓度。结果:不同分级高血压组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55岁分界,≤54岁各年龄组和≥55岁各年龄组之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醛固酮在各年龄组间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在54岁以下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明显增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在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中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且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据可靠统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0%~95%,且发病率持续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失衡、水钠潴留、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等,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与病理学基础中起重要作用。CYP11B2是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表达与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进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生理平衡。本文就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浆肾素活性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血浆肾素活性(PRA)作为指标,详尽阐述了PRA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问题。高血压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其PRA的活性不一。根据其活性水平提出:(1)肾血管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素分泌瘤、避孕药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RA活性的特点;(2)高血压鉴别诊断的思维程序;(3)检测PRA的注意事项。并指出PRA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相应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钾、血钠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卧位与站立位下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以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类似,但在PRA、PAC、ARR水平等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临床特征及初步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海拔2260米高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老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处于低功能状态,(2)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关系失调;(3)肾素分型对高原老年高血压临床意义不明。简要讨论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林琴 《当代医学》2007,(7):87-89
目的 在高血压患者中,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法(AAR),筛选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方法 对356例高血压的患者应用放免疫测定血浆ALD及PRA,计算AAR.两次AAR≥30者,行高钠试验,同时行双侧肾上腺CT扫描.结果 两次AAR≥30者,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例,占4.5%.K、ALD、PRA、AAR与PHT及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AAR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以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林琴 《当代医学》2007,(4):87-89
目的 在高血压患者中,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法(AAR),筛选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方法 对356例高血压的患者应用放免疫测定血浆ALD及PRA,计算AAR.两次AAR≥30者,行高钠试验,同时行双侧肾上腺CT扫描.结果 两次AAR≥30者,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例,占4.5%.K、ALD、PRA、AAR与PHT及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AAR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以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三项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嵩 《中外医疗》2010,29(11):172-172
高血压三项的实验室检查通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人体血浆中肾素难以直接检测,通常以肾素活性表示肾素的水平。血浆中内源性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的速率被称为血浆肾素活性。目前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46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43例(93.48%),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2.17%、17.39%、80.44%;伴肌无力、乏力或肢端麻木者23.52%。平均血钾浓度为(3.37±0.38)mmol/L,其中低钾血症者26例(56.52%);低血浆肾素活性者37例(80.43%),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者38例(82.62%);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为93.48%。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少于60%;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肾素活性在肾上腺占位病变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因肾上腺占位于内分泌科住院后又于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29例,其中无功能瘤67例,嗜铬细胞瘤53例,库欣综合征5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6例,神经节细胞瘤18例,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术前立位肾素水平.结果 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的肾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功能瘤、库欣综合征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P<0.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水平最低(P<0.01),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患者之间的肾素水平,库欣综合征与无功能瘤患者之间的肾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立位肾素活性明显受抑,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立位肾素活性明显升高,而库欣综合征的患者肾素活性与无功能瘤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立位肾素活性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分类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朝霞  韩熙元 《医学综述》2002,8(12):697-698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现将原发性高血压按血压调节功能有关因素分为若干类型及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肾素活性相关型高血压低肾素性高血压与高肾素性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醛固酮浓度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依据。Laragh等根据PRA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高肾素性、正肾素性、低肾素性高血压 3型 ,并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1 ] 。1 1 低肾素性高血压 (LR EH) 指血浆肾素活性低值且肾素刺激反应迟钝、水电解质代谢的…  相似文献   

17.
黄莹  黄敏葵 《广西医学》2009,31(11):1613-1614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并计算ARR。对38例疑诊为PA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病理检查。结果32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ARR〉50,38例患者再次检测ARR,结果ARR仍〉50的34例,PA检出率10.6%(34/320)。34例PA患者肾上腺CT扫描示肾上腺瘤8例,单侧或双侧增生17例;合并低钾血症11例,占32.4%。结论ARR是一个敏感的PA筛查指标,应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规检查项目,ARR在P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6年临床确诊原醛症患者65例,其中醛固酮瘤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11例,醛固酮癌1例。所有患者检测血电解质,血、尿醛固酮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等生化指标,同时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以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醛症组患者的血、尿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钾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则低;原醛症组和对照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不能抑制者分别为95.4%(62/65)和21.1%(4/19);该试验对原醛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3.9%。65例原醛症患者中,醛固酮瘤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的血钾较特醛症患者低,而血、尿醛固酮则高;醛固酮瘤、特醛症、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及醛固酮癌患者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的抑制率分别为16.1%、28.9%、15.4%和5.2%。结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与醛固酮瘤患者类似,均较特醛症患者更为明显。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是一项安全且可靠的原醛症确诊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最初是指分泌醛固酮的腺瘤所造成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碱中毒和周期性软瘫;现在则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几种病理改变所造成的高血压伴有低钾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高血浆和尿液醛固酮浓度。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5%~15%,多见于30~35岁,男女比例约为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2006年临床确诊原醛症患者65例,其中醛固酮瘤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11例,醛固酮癌1例.所有患者检测血电解质,血、尿醛固酮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等生化指标,同时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以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原醛症组患者的血、尿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钾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则低;原醛症组和对照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不能抑制者分别为95.4%(62/65)和21.1%(4/19);该试验对原醛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3.9%.65例原醛症患者中,醛固酮瘤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的血钾较特醛症患者低,而血、尿醛固酮则高;醛固酮瘤、特醛症、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及醛固酮癌患者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的抑制率分别为16.1%、28.9%、15.4%和5.2%.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与醛固酮瘤患者类似,均较特醛症患者更为明显.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是一项安全且可靠的原醛症确诊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