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卵圆细胞(Hepaticovalcell,HOC)是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中出现的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分化为过渡细胞小肝细胞和成熟肝细胞,也可向胆管细胞分化[1,2]。HOC参与了肝组织的再生,与肝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HOC与慢性肝病和肝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通过内皮细胞触发和持久炎症的慢性疾病。最近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的有效抗原递呈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缺氧、尼古丁和热休克蛋白等可导致内皮功能失调,从而影响树突状细胞的黏附和成熟。大量证据证明炎性/免疫活性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大量的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他汀类药物和地尔硫卓能抑制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反应,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逆转肝纤维化可阻止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肝星状细胞(HSC)是肝内一种具有多功能、变化不定的非实质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α树突状细胞的体内诱导作用。方法在干扰素-α(IFN-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α树突状细胞状况,观察IFN-α仅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α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同时观察对照组(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α树突状细胞的变化。结果IFN-α治疗组在IFN-α治疗3个月后CD1α树突状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率增加,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α树突状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抗病毒治疗组中,治疗后HBV-DNA转阴组CD1α树突状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率高于未转阴组。结论IFN-α在体内有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的作用,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α树突状细胞的体内诱导作用可能是IFN-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一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应答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显示在感染或炎症状态下由炎性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种树突状细胞亚型——炎性树突状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应答.近来,炎性树突状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炎性树突状细胞在不同类型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机制较为复杂,是肝内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观点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不仅含有止血所需要的分子蛋白质,且富含器官发育、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生长因子,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及肝组织再生过程关系密切,在肝内稳态和病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对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认为血小板与肝纤维化、肝再生的信号通路等方面的关系已获得诸多研究结果,未来血小板可能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新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归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与死亡受体结合后,激活caspase瀑布样级联反应,可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组织及细胞无凋亡诱导作用。TRAIL及其受体通过与HBV、细胞因子等的相互作用,在HBV相关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体内TRAIL表达还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对TRAIL及其受体与HBV相关慢性肝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明确两者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执行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特异性免疫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介导.参与免疫功能的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当前代谢综合征正呈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并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愈来愈重要的病因或诱因.最近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不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以及隐源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密切相关.此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提示肝病医生需加强代谢综合征与肝病的关系及其诊疗对策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肝病之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免疫稳态。近年来,有关Th17与Treg及其平衡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Th17与Treg及其平衡可能成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综述了Th17细胞、Treg细胞与NAFLD的关系及二者平衡改变在NAFLD疾病发生发展中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陈军 《肝脏》2019,24(6)
<正>会议第一专题对已有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概率、风险、类型和监控管理进行了报告和讨论。NIH肝病研究所的Jay博士就已有慢性肝病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DILI;一旦发生,是否会更加严重;发生DILI的类型与药物品种的关系;肝损伤的类型与原有慢性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讲述。特异质性DILI在原来有肝病和无肝病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是相似的,与药物的剂量无关,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发生的概率较低,如异烟肼为1/1 0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1/2 500,但原有肝病患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肝损伤和预后,例如在阿奇霉素、他汀类药物、硫唑嘌呤、非甾体抗炎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致死性肝损伤案例,大部分发生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存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存在状况,分析HBV DNA与DC功能下降的内在联系.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rhGM-CSF,rhIL-4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DC的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树突状细胞,应用PCR技术检测DC内HBV DNA存在状况.结果:①表达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B7-1,B7-2,CD1α)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水平明显降低.②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检测结果阳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存在HBV DNA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表型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树突状细胞(DC)在人体免疫系统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根据其细胞表面标志不同,可将DC分为DC1和DC2亚群[2]。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DC亚群变化及其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关系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解放军第251医院2001年5月~10月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24例(其中轻、中型19例,重型5例),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29.5(12~47)岁。诊断符合2000年9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西安)修订标准。全部病例排除其他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对照者为10名健康自愿献血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平…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的结果。大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纤维形成,这些共同特征由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控制。肝星形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了慢性肝脏疾病的发展。严重的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肝功能丧失以及门静脉高压,最终必须进行肝移植才能治疗。microRNAs(miRNAs,miR)作为一类细胞内分子,被证实在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s与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潜在的治疗新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2):126-130
论调理脾胃在治疗慢性肝病时的重要性;苦参碱对慢性肝炎患血流参数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病患单个核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慢性肝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检测意义;进一步加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PGA指数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慢性病毒性肝炎患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现有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受限于肝源紧缺及移植后排异,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细胞治疗对于治疗慢性肝病展现出良好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种细胞治疗危重肝病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就细胞治疗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发病率高,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 现有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受限于肝源紧缺及移植后排异, 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细胞治疗对于治疗慢性肝病展现出良好前景。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种细胞治疗危重肝病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就细胞治疗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分别讨论各种类细胞治疗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挑战, 并重点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自1995年于动脉中发现树突状细胞以来,对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很早期血管树突状细胞就被激活。部分细胞直接与T细胞聚集成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其他则移行至淋巴器官激活T细胞。内皮功能改变和血脂紊乱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最近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在斑块不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自发现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将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工具。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已开展。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特点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递呈细胞。由于肝树突状细胞数量少、分离困难,既往对它的特性认识不多。近年来认识到肝树突状细胞与其他部位的树突状细胞有不同的特性,并在肝炎、肝癌和肝移植免疫排异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现就肝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