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诱导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55±5时,复合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对异丙酚靶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4组(n=20):Ⅰ、Ⅱ、Ⅲ、Ⅳ组为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麻醉诱导:异丙酚起始靶浓度(CP)为3.0 μg/mL,每30 s以0.3 μg/mL浓度递增,至患者意识消失,且BIS在55±5左右时给予布托啡诺30 μg/kg(Ⅰ组)、40 μg/kg(Ⅱ组)、50 μg/kg(Ⅲ组)、60 μg/kg(Ⅳ组),维持予先设定的BIS不变,根据BIS调整异丙酚靶浓度以0.3 μg/mL浓度递增或递减.BIS稳定后再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 mg/kg,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3 min(T0)、BIS为55±5左右时给阿片类药前即刻(T1)、给阿片类药BIS稳定后 (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 mim(T5)、6 mim(T6)各时间点CP、HR、MAP及BIS.结果 各组T0、T1时刻CP、HR、MAP及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在T2至T6时刻CP明显降低(P<0.05).Ⅰ组在T4至T6时刻HR、MAP上升明显(P<0.05),而Ⅱ、Ⅲ、Ⅳ组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TCI异丙酚诱导时,以BIS降至55±5为指标,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可进一步降低异丙酚的血浆及效应室靶浓度;可减轻异丙酚诱导时所导致HR减慢和MAP下降,静脉注射 40~60 μg/kg布托啡诺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可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叶飞  余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7,28(11):1773-1775
目的 研究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患者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59岁,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全麻诱导前启动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1.5μg/ml,5 min后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30 s),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丙泊酚TCI启动前(T0),丙泊酚TCI启动后1 min(T1),3 min(T2),5 min(T3),分组给药后1 min(T4),3 min(T5),5 min(T6)各时点BIS,AAI,OAA/S评分,及其MAP、HR和SpO2.结果 靶控丙泊酚1.5μg/ml后1-5 min,两组患者BIS,AAI值及OAA/S镇静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T1-3与T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或P<O.01);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后,BIS和AAI分别再降低11.2%~30.3%和20.9%~44.2%,与T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BIS和AAI值分别降低达54±7和24±6,其相应OAA/S评分也显著降低,MAP轻度降低(P<0.05);两组H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可加深血浆浓度1.5μg/ml丙泊酚靶控的镇静程度,患者由清醒镇静状态进入睡眠状态,可降低BIS和AAI值. 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后,BIS和AAI分别再降低11.2%~30.3%和20.9%~44.2%,与T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BIS和AAI值分别降低迭54±7和24±6,其相应OAA/ 评分也显著降低,MAP轻度降低(P<0.05);两组H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可加深血浆浓度1.5μg/ml丙泊酚靶控的镇静程度,患者由清醒镇静状态进入睡眠状态,可降低BIS和AAI值. 静脉注射布托啡诺50μg/kg后,BIS和AAI分别再降低11.2%~30.3%和20.9%~44.2%,与T3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方法 45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50~75kg.根据瑞芬太尼靶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4ng/ml组(Ⅰ组),6ng/ml组(Ⅱ组),8ng/ml组(Ⅲ组).麻醉诱导为分别TCI 3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和3μg/ml的异丙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调节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之间,间断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病人平卧10min(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开胸探查(T4)、缝皮(T5)、拔管(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F)、心率(HR)、BIS值.并在以上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Ⅰ组病人的SBP、DBP、MAP、HR、NE、E浓度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拔管时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Ⅱ组、Ⅲ组各指标仅在拔管时高于基础值(P<0.05),Ⅲ组在插管前血压、HR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的血压、HR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E、E及HR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时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下胸科手术病人靶控输注6ng/ml瑞芬太尼以联合3μg/ml的异丙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对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B组诱导时静注布托啡诺30μg/kg,F组静注芬太尼4.0μg/kg,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清醒拔管后送PACU。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VAS镇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B组拔管前和拔管后MAP、HR无明显变化(P〉0.05),F组围拔管后即刻MAP、HR明显增高(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F组躁动、寒战肌僵、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布托啡诺30μg/kg全麻诱导,拔管前后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合适效应室靶浓度。方法全麻下心功能Ⅱ~Ⅲ级年龄62~86岁患者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入室后(基础值T1)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效应室靶浓度TCI(T2)3组病人瑞芬太尼从1.0ng/ml分别渐升至2.0ng/ml,3.0ng/ml和4.0ng/ml(T3)后启动异丙酚TCI,从1.0μg/ml血浆靶浓度渐升至4.0μg/ml(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气管插管后2min(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双频谱指数(BIS),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给药后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MAP、HR降低(P<0.05),而Ⅱ组、Ⅲ组不良反应次数较Ⅰ组多、麻醉过浅次数较Ⅰ组少(P<0.05),而BISⅠ组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全麻诱导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宜为3.0ng/ml复合异丙酚TCI4.0μ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观察评价布托啡诺预防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B组诱导时静注布托啡诺0.03m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5min后静注异丙酚及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监测HR,SBP,DBP,MAP,SpO2,并监测肌松药应用前的呼吸频率(RR)、每分通气量(VE)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1)与诱导注药前相比,布托啡诺静注后4min,VE,RR,SpO2变化不显著(P>0.05);芬太尼静注4min,RR下降显著(P<0.05)。(2)布托啡诺静注4min内血压、心率与注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芬太尼静注4min血压变化不大(P>0.05),而心率下降明显(P<0.05)。插管后即刻:B组较诱导前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F组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插管后B组与F组之间血压变化幅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布托啡诺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芬太尼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有较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乳腺癌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改变。方法:选择6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将患者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入R1(0.2 ng/ml)、R2(0.4 ng/ml)及R3(0.8 ng/ml)组,每组各20例,各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μg/ml。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R1及R2组T3及T4时点MAP及HR显著高于T1时点(P〈0.01),R3组T3~T5时点MAP及HR与T1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3组BIS值明显低于R1组和R2组(P〈0.05)。结论:血浆靶浓度为0.8 ng/ml的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乳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方式对麻醉诱导阶段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输注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G1(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2(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3(人工模拟靶控输注)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无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3组血浆Cor、PRI,的浓度。结果:3组麻醉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2、G3组在T1时点HR均较T0时点升高,(毛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升高(P〈0.05),3组异丙酚麻醉诱导阶段Cor、PRL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参数靶控输注(G1)组对控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要优于Tackley参数靶控输注(G2)组、人工模拟靶控输注(G3)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浆Cor、PRL浓度变化可能用于判定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对照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寻找布托啡诺的合适剂量,探讨其在无痛肠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无痛肠镜患者2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例.Ⅰ组(布托啡诺10 μg/kg);Ⅱ组(布托啡诺15 μg/kg);Ⅲ组(布托啡诺20 μg/kg);Ⅳ组(芬太尼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对异丙酚TCI效应室浓度的影响。结果:45例年龄27岁-68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15)麻醉诱导时加用为芬太尼,Ⅱ组(n=15)则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O.31μ/kg);Ⅲ组(n=15)加用大剂量舒芬太尼(0.45μ/kg)。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B)、5min(T4)、10min(T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同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MAP在T2、T3、T4时点Ⅲ组较其它二组低(P〈0.05);心率在T2、T3时点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异丙酚Ce在T2、T3、T4、T5时点Ⅲ组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0.01),而Ⅰ组和Ⅱ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用量为0.45μ/kg的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全麻诱导过程中不仅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MAP和HR),而且能降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1.
A D Pratt  W W White 《JAMA》1967,202(6):542-543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时间(>48 h)、大剂量(>4 mg·kg-1·h-1)的异丙酚输注可能导致异丙酚输注综合征(PIS)。PIS最初发现于儿童,后来在重症成年病人也观察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脂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肝脏肿大或肝脏脂肪浸润、横纹肌溶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ASA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B组)各19例。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药物浓度为3.0μg/ml),视麻醉深度调整靶浓度0.1μg/ml。B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1μg/kg,随后开始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并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药物浓度为2.5μg/ml),视麻醉深度调整靶浓度0.1μg/ml。观察麻醉前、麻醉后2 min、置胃镜后2 min及苏醒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2 min及置胃镜后2 min两组患者的MAP均下降(P〈0.01);麻醉后2 min两组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HR减慢和SpO2下降(P〈0.01),但均为一过性,至置胃镜后2 min好转(P〉0.05);并且两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心动过缓或呼吸抑制。两组患者之间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且与单用丙泊酚相比,患者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5.
16.
异丙酚手控和靶控输注在经阴道取卵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手控输注(HI)和靶控输注(TCI)用于经阴道取卵术的麻醉效果,用药剂量及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取卵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HI组和TCI组。HI组设定初始剂量为2.5mg/kg,30~45s内推完,术中根据患者的体动反应追加药量0.5~1.0mg/kg。TCI组设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4μg/ml,扩宫口及穿刺时改为5.5~6.0μg/ml,取卵时改为3.5~4.5μg/ml。两组均在给药之前推注芬太尼1μg/kg,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TCI组意识消失的时间明显长于HI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HI组(P〈0.05)。两组用药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I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CI组(P〈0.05)。结论对于经阴道取卵术而言,TCI法较HI法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点管理循环(find-organize-clarity-understand-select -plan-do-check-act,FOCUS-PDCA)对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药物精准输注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经股动脉行HAIC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HAIC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9),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行HAIC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FOCUS-PDCA,比较两组患者5-氟尿嘧啶注药泵输注时间准确率、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动脉导管堵管率、用药未完成率、动脉导管体外固定方式标准率等安全性指标和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结果 观察组的5-氟尿嘧啶注药泵输注时间准确率、动脉导管体外固定方式标准率、健康教育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导管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和用药未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PDCA对HAIC药物精准输注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有126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34例)和对照组(634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所有患儿与护士的合作率达9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所有患儿一次性进针成功率为9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门诊输液的患儿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与护士之间的合作率,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这样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给患儿减少了不少痛苦。同时也大大的增进了医患之间友好关系,大大的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分娩过程中输液泵和留置针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需要静滴缩宫素产妇420例,随机分为A组(7号普通头皮针穿刺,人工调节缩宫素滴速)、B组(18号留置针穿刺,用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各210例。观察雨组产妇至有效宫缩所需时间、产程进展及在第二产程中宫缩期用力握拳后输液畅通情况。结果A、B髑组比较.B组达到有效宫缩时间和不同产程时间较短(P〈0.01),A组针头堵塞和输液暂时中断高达34.8%,B组无针头堵塞或输液暂时中断发生。结论静滴缩宫素引产过程中联合应用输液泵和留置针可以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20.
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B组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异丙酚总量(mg)、诱导时间(s)、苏醒时间(s),并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SpO2<90%)、术中体动、苏醒延迟。结果①两组患者诱导时间、异丙酚总量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②A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下降了15.16%,SpO2下降了2.77%,B组诱导后MAP较术前仅下降了13.49%,SpO2下降了1.30%;③A组有3例病人在麻醉开始时出现轻微静脉注射部位疼痛;4例在扩张宫颈时出现短暂肢体活动,追加异丙酚后很快消失,B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和术中体动。所有病人未发生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术中及术后无药物过敏及恶心呕吐。结论在未使用术前药的情况下,以血浆药物浓度6μg/ml靶控输注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使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而且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所以这种麻醉方法更适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