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
3.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胃肠道癌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报道很少见。报告一例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同时合并直肠癌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提示MEITL同时合并直肠癌二重肿瘤罕见,呈高度恶性,临床处理上不能拘泥于结直肠癌的发现,应重视更严重的MEITL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5.
<正>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约有7000万。HBV慢性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肝硬化,也可以使多种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包括肝细胞癌、胃癌、肝内外胆管细胞癌、胰腺癌等[1]。门静脉高压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可以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脾大常见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脾大的原因包括急慢性感染、淤血(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限)、血液病(包括淋巴瘤等)、结缔组织病、脾脏肿瘤等。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现巨脾多与门静脉高压有关,但也有可能是其它少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漏诊.2007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其骨髓涂片吞噬细胞中找到大量典型利什曼原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内脏利什曼病.经河北省传染病防治中心确认为河北省近30年来首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例1:女,75岁,进食梗噎伴呕吐4个月。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计数:6.4×109/L,中性粒细胞79%,食管X线检查:食管下段及贲门黏膜破坏约4cm,管腔狭窄,可见软组织影。胃镜检查:距门齿38cm食管下段见结节状新生物,质硬,活检报告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入院诊断为贲门癌。于全麻下行食管肿瘤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约4cm×3cm×3cm,浸及食管壁全层,食管旁有数枚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食管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胃左淋巴结转移2/4。术后8个月死于广泛转移。例2:男,62岁,吞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因右侧胸痛2周,喘憋3d于2012年2月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114次/min,呼吸23次/rain,血压133/89mmHg,喘憋貌,口唇发绀,被迫坐位,右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叩诊清音,左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3岁,山西籍人。主诉"乏力伴间断性发热两个月"于2008年10月27日入住我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发热,体温均39℃,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3 d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继而出现大便次数多,1日10多次,稀水样,无便血,再次在当地输液治疗后好转,但仍觉乏力。于1个月前在当地乡镇医院行B超检查结果提示:1.肝、脾大;2.肝硬化,未予治疗。之后仍感乏力,间断性发热。2008年10月27日门诊以"1.发热待诊2.肝、脾肿大原因待诊"收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食欲正常,小便正常,大便次数偏多,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输血史。否认中毒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酗酒史。无长期服用药物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生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职业为牧羊人。入院查体:T 37.5℃,P 80次/min,R:18次/min,BP:130/70 mmHg,体质量:64k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巩膜、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下颌、腋下、锁骨上、腹股沟多处淋巴结明显肿大,最大约2 cm× 相似文献
10.
<正>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ENKT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临床很罕见,且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很差。可累及鼻腔、上呼吸道、皮肤、胃肠道、大脑、睾丸等结外部位,累及肺部的ENKTL更为少见。肺部ENKT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在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肺炎。本文报道2020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一例肺部ENKTL,并对其临床表现、胸部CT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