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对18例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占同期心脏瓣膜病手术的10.6%(18/170),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5~65岁;身高150~178cm;体重37~70kg;病程1~20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3例。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1~98mm(79.6±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3~0.66(0.52±0.10)。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病变6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51例合并小左心室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男性7例,女性44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岁.病程5~49年,平均(18±9)年.患者病变以重度二尖瓣狭窄为主.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6例,左心房折叠术4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3.9%),1例因不能脱离辅助循环死亡,1例于术后10 d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血量14例(27.5%),多器官功能不全11例,频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 d)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36.5±3.2)mm,术后(38.6±5.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术前(45.9±3.8)ml/m2,术后(48.2±7.4)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射血分数为48.6%±6.7%和52.8%±8.3%,缩短分数为25.5%±3.3%和2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早期一般不会立即恢复.  相似文献   

3.
Chen X  Zhu L  Wang D  Yu Y  Li G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908-911
目的 探讨重度左心室扩大患者术后形态学变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 16例重度左心室扩大患者术前、术后早期 (7~ 10d)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 ,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扩大的左心室术后明显缩小 ,左室舒张末径指数 (LVEDDI)术前为 (4 4 10± 5 2 4)mm/m2 ,术后为 (36 0 1± 9 5 3)mm/m2 (P <0 0 1) ,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暂时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EF)术前为 (4 8 0 0± 11 71) % ,术后为 (4 0 15± 8 6 9) % (P <0 0 1) ;左室缩短分数 (FS)术前为 (2 2 82± 6 2 7) % ,术后为 (19 6 3± 3 42 ) % (P >0 0 5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5 %。 2例 (12 5 % )术后扩大左心室不回缩的患者有严重低心排 ,其中 1例 (6 2 5 % )死亡。 结论 重度扩大的左心室手术后早期即回缩 ,如不回缩 ,预后不佳。术后左心室缩小 ,心功能并不随之立即改善 ,反而较术前暂时下降 ,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2003年8月,我们对21例小左心室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现就其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及其处理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9岁。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病程4~28年。术前心功能级3例,级11例,级7例。心胸比率(CTR)0.50~0.70(0.64±0.1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见表1,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左心房血栓16例。血K+3.3±0.3mmol/L,血Na+128.0±5.2mmol/L,血Cl-91.0±3.8mmol/L。表121例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心室舒…  相似文献   

5.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4月 ,我们对 1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三尖瓣置换术 (TVR) ,占同期心瓣膜置换术的3.4 1% ,并就 TVR的近远期疗效进行了观察。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19例 ,男 4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2 .3± 10 .2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0例 ,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 9例。术前均有肝肿大 ,12例出现心源性恶病质。胸部 X线片示 :心胸比率 0 .6 9± 0 .12 ;超声心动图示 :三尖瓣重度反流 ,合并二尖瓣和 /或主动脉瓣病变 ;心电图示 :心房颤动 18例。术前心功能 级 5例 , 级 14例。行 TVR+二尖瓣置换术 (MV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44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28例,年龄15~69(44.9±11.9)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57.8±98.3)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对存活出院的137例患者进行随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寿命表生存率法计算术后远期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9例(13.2%),室性心律失常56例(38.9%),人工瓣膜瓣周漏7例(4.9%),胸腔积液33例(22.9%),心包积液8例(5.6%),肝功能不全23例(16.0%),肾功能不全5例(3.5%)。术后早期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4.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程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心脏手术指征但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手术治疗途径。方法 为1例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Ⅲ-Ⅳ级),同时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19.1mol/L。血肌酐442umol/L)的28岁男性患者,联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经过抗心衰、抗排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抗炎治疗。结果 患者心、肾功能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血尿素氮6.8mmol/L,血肌酐70.7umol/L),术后2个月出院。结论 联合手术能够为以往因合并肾衰而不能耐受心脏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合并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近 5年来对 11例心脏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9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6例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行心内膜剥离并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3例 ,心功能Ⅳ级 8例。结果 术后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9%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2~ 5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1154例长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Zhang BR  Zou LJ  Xu ZY  Mei J  Wang ZN  Sun DH  Yu WY  Wang L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43-246
目的 评价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2 0年间 ,115 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狭窄病变者 2 5 3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 345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 119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关闭不全者 437例 ;合并三尖瓣病变的占 5 4 0 0 %( 75 7例 ) ,其中器质性病变 7 2 7%( 84例 ) ,功能性关闭不全 5 8 31%( 6 73例 ) ;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 339例 ;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者分别为 873例和 186例。应用侧倾碟瓣或双叶机械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合并三尖瓣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者 ,同期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病死率为 6 5 0 %( 75 / 115 4)。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顽固性心律失常、肾功能或呼吸功能衰竭 ,以及抗凝有关的出血等。长期生存 10 79例 ,随访时间为 8个月~ 2 0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5 %病人·年。晚期死亡 6 6例 ( 0 39%病人·年 ) ;5、10与 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 89 46± 1 35 ) %、( 86 5 0± 1 91) %与 ( 6 7 86±6 16 ) %。生存的 92 9例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扩大Morrow手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7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5(39.80±13.60)岁。术后观察手术疗效,比较手术前后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死亡。细菌性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瓣叶7例、主动脉瓣瓣叶4例、室间隔1例;均为多发性,赘生物直径2~19 mm。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例、松鼠葡萄球菌生长1例。术后发生Ⅰ°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LVOT峰值压差、左心房内径均低于或小于术前;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9(13.00±17.19)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扩大Morrow手术+受累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HOCM患者,其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置换术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月~1999年2月,我科为128例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28例,男51例,女77例。年龄12~62岁。心胸比率0.52~0.92,其中>0.70的19例,平均0.65;心功能级8例,级93例,级27例。重症心瓣膜病37例。风湿性心脏病120例,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危重心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7例60岁以上老年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0~79(67.3±6.9)岁。二尖瓣病变15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14例;合并左心房血栓9例,三尖瓣反流1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其中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脑梗死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包括呼吸道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经相应的治疗治愈。随访26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3例,Ⅱ级12例,Ⅲ级1例。结论完善的术中操作、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老年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1月到2011年11月,115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8.4%( 115/1366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74.3±3.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8例(59.1%),非风湿性瓣膜病47例(40.9%).术前心功能Ⅲ~Ⅳ级75例(65.2%).行二尖瓣置换术(MVR) 55例(47.8%),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33例(28.7%),AVR+ MVR 16例(13.9%),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2.6%),AVR+ MVP 5例(4.3%),三尖瓣置换术3例(2.6%).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8例(15.7%),三尖瓣成形术71例(61.7%),Bentall手术6例(5.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13.0%).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0.8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新发房颤17例,呼吸机延迟拔管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脑部并发症3例.术后6个月复查,112例(97.4%)生存,心功Ⅲ~Ⅳ级8例(7.14%).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虽然手术风险较高的,但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瓣膜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患者瓣膜手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LVEF40%的98例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3例,年龄9~78(55.3±11.9)岁。结果全组患者共死亡15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4例,术后中远期死亡11例。术后91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10个月至8.6年。91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Ⅱ级,18例(19.8%)患者LVEF恢复10%以上,47例(51.6%)患者LVEF保持术前水平,26例(28.6%)患者LVEF降低。HFrEF瓣膜病患者术后LVEF易恢复的因素包括术前仍为窦性心律(P=0.038)、以主动脉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P=0.026)、术后早期即出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7)及术前肺动脉收缩压较高(P=0.018);术后LVEF可能出现降低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左心房较大(P=0.014)、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小(P=0.003)、术后心率较快不容易控制(P=0.019)。结论二尖瓣脱垂患者出现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时,应尽早手术;HFrEF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应积极手术,预后较好;HFrEF瓣膜病患者若肺动脉收缩压较高,预后通常较好。  相似文献   

15.
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治疗终末期心瓣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严格管理后施行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解剖和功能重构手术),评价其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0.4岁。术前3 d所有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9例患者术前1~3 d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术4例、双瓣膜置换术7例;所有患者同期行心房、心室减容术:包括左心房部分切除或折叠术19例次、左心室部分切除术7例次、左心房+左心室减容术5例次、右心房部分切除术21例次、右心室部分切除术3例次。同期行De Vega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1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术后和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心房和心室的改变。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1例,1例术后胸腔引流量增多,经二次开胸止血后并发纵隔和切口感染,自动出院。失访1例;随访29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心功能不全加重,1例突发脑卒中。随访12个月时,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术后12个月射血分数(54.00%±8.00%vs.25.00%±3.00%)和心脏指数[3.30±0.50 L/(min.m2)vs.1.10±0.30 L/(min.m2)]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00±10.00 mm vs.95.00±12.00 mm)和左心房内径(39.00±8.00 mm vs.70.00±12.00 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终末期心瓣膜病患者通过术前积极的调整和准备后施行非移植性外科重构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0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38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158例。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459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87例;术中同期行改良Cox迷宫型手术13例,左心房折叠术45例,三尖瓣成形术245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9~219min。术后早期死亡10例(1.83%,10/546),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早期发生血色素尿11例,早期二次开胸探查止血7例,瓣周漏2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术后随访387例,随访时间1年,随访结果:窦性心律自动转为心房颤动17例,未接受迷宫手术由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12例,13例接受迷宫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均转为窦性心律。远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出院后18个月和23个月。其余患者无严重的出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较二尖瓣狭窄更易引发心房颤动,但发生左心房血栓的几率减小,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结合双心房迷宫手术可作为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治疗11例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5~57岁(40±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第一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心功能不全是大多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病程改变 ,重组人生长激素 (rh GH)对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我们临床应用 15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3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例。年龄 2 8~ 6 0岁 ,平均年龄 47±11岁。治疗组 :二尖瓣成形术后 4例 ,二尖瓣置换术 (MVR)术后 4例 ,主动脉瓣狭窄 (AS) 2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MS+MI) 5例。对照组 :二尖瓣成形术后 4例 ,MVR术后 4例 ,AS 2例 ,MS+MI 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心功能分级 (NYHA)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用于边缘性供心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4例患者心脏移植时采用ECMO技术,其供心的冷缺血时间长达4.8~8.0 h.术中采用ECMO技术代替体外循环,全流量控制在4.5~5.0 L/min,术后流量降到1/2左右时,改为经典的ECMO心脏辅助管路的连接方式,带ECMO辅助回到重症监护室,随后在合适的时机撤除ECMO的辅助.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术中阻断时间为(90±3)min,转机(136±14)min,转流时的主动脉流量为50~70 ml·kg-1·min-1,氧流量为2~4 L/min.4例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撤除ECMO,术后ECMO辅助时间为(16±4)h.2例术后出现出血,1例右下肢出现淋巴漏和神经过敏,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无右心衰竭和三尖瓣明显返流现象.4例患者恢复顺利,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径为37~4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 %~64 %,三尖瓣无返流或仅有轻度返流,心功能均为Ⅱ级.结论 以ECMO代替体外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供心,有利于经历长时间缺血的供心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