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C组),分别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粘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血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粘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组比,B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AST:256.6±50.8 U/L对175.2±16.2 U/L,P<0.05;ALT:86.5±5.4 U/L对53.7±13.2U/L,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B组肠道细菌易位率明显增高(62.5%,P<0.05),C组无显著变化(35.0%,P>0.05);B组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235.1±26.4 ml·min-1·cm2对30.1±33.6ml·min-1·cm2,P<0.05),C组肠粘膜通透性比B组明显下降(190.9±19.8 ml·min-1·cm2对235.1±26.4 ml·min-1·cm2,P<0.05);B组大鼠末段回肠病理损伤明显加重(3.8±0.9对0.4±0.5,P<0.05),C组比B组明显下降(2.7±0.7对3.8±0.9,P<0.05) .结论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肠道屏障功能改变,谷氨酰胺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肠道屏障功能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IBF)的改变,并探讨丹参对IBF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B)组、丹参治疗(C)组,每组12只,分别于实验12周末处死动物,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黏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肝脏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肠道细菌易位率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通透性A组显著低于B、C组(均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末段回肠病理损伤B组显著重于A、C组(均P〈0.05),C组显著重于A组(P〈0.05)。[结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IBF改变,丹参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IBF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并探讨化滞柔肝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化滞柔肝组(1.1 g·kg-1·d-1)、中剂量化滞柔肝组(2.2 g·kg-1·d-1)和大剂量化滞柔肝组(4.4 g·kg-1·d-1)。给予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56%红星二锅头灌胃,1次/d,连续5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别检测肠道细菌移位率(BT)和肠黏膜通透性[以乳果糖(L)/甘露醇(M)排出率(L/M%)表示]。同时观察血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在实验5 w 末,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呈中度脂肪变和炎症改变,其 BT、L/M 比值、碱性磷酸酶(ALP)和肝质量指数分别为70.0%、(0.38±0.18)%、(427.1±126.6)IU/L 和(4.3±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23±0.07)%、(306.4±67.1)IU/L 和(3.6±0.4)%,P〈0.05)];与模型组比,各剂量化滞柔肝颗粒处理动物肝组织小叶内炎症减轻,小剂量组 L/M 和肝质量指数分别为(0.27±0.06)%和(3.8±0.3)%,均低于模型组(P〈0.05),肠道 BT 和血生化指标较模型组也有改善;中剂量和大剂量组 L/M 分别为(0.22±0.16)%和(0.18±0.07)%,肝质量指数分别为(3.7±0.3)%和(3.6±0.2)%,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肠道 BT 为10.0%和22.2%,ALT 为(39.8±5.0)U/L 和(40.8±5.6)U/L,AST 为(113.4±38.3) U/L 和(111.2±28.9) U/L,ALP 为(334.4±47.6) IU/L 和(350.2±112.2) IU/L,也均低于模型组[分别为70.0%、(54.1±17.2)U/L、(163.2±67.5) U/L、(427.1±126.1)IU/L,P〈0.05)]。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伴有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改变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舒丹  厉有名  虞朝辉 《肝脏》2003,8(4):38-39
本文通过实验每日予大鼠灌食白酒建立了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并系统地观察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时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情况。资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取SD大鼠 48只 ,雌雄各半 ,体重 15 0~ 2 5 0 g。由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动物中心提供。二、实验方法(一 )分组及慢性酒精染毒造模  48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均为雌雄各半。观察组 3 6只 ,用红星牌二锅头 (北京酿酒总厂生产 ,约为 10 .2mol/L酒精溶液 )平均以 1.5ml/10 0 g的剂量每日早晨灌注 1次 ;对照组 12只则以等量 0 .9%氯化钠灌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予以饮用水及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喂养…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在ALD的进展过程中由于肠道屏障功能(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IBF)受损形成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在肝损伤中有重要作用[1-3]。现就IBF在ALD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鲜生地对肝损伤大鼠肠道生物屏障及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64只,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肝损伤组、肝损伤+鲜生地治疗组(鲜生地组)和肝损伤+乳果糖治疗组(乳果糖组).前两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后两组分别以鲜生地和乳果糖灌胃.建立肝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各组分别行腹腔切开,收集结肠内粪便标本检测粪便细菌球/杆比例、行菌落培养,采集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ET)及谷丙转氨酶(ALT),取肠黏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结果 与肝损伤组比较,鲜生地组和乳果糖组粪便细菌球/杆比例失调降低,益生菌增殖明显,大肠杆菌减少,肠黏膜损伤评分降低,血浆ET、ALT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鲜生地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益生菌、保护肠黏膜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可降低血浆ET,减少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及其临床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肠道粘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肠道粘膜的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或通过分子探针检测肠道通透性、粪便细菌选择性培养等,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细菌培养、标记菌示踪、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肠道细菌移位可间接反映肠粘膜的整体屏障功能。这些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粘膜屏障在防治内源性感染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①假手术组(SO,n=18)②胰腺炎组(ANP,n=18)③谷氨酰胺组(GLN,n=18),通过中心静脉插管输注TPN液,谷氨酰胺组添加3%力肽(相当于2%谷氨酰胺),三组营养液均等氮。术后24、48、72小时处死动物,留取标本,分别用于测定肠内容物sIgA含量、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肠粘膜组织中CD+3、CD+4、CD+8和k+、λ+细胞数量。结果在24、48、72小时,ANP组、GLN组和SO组的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分别为50%、33%、33%、87%、100%、100%和100%、100%、100%,ANP组较SO组差异明显(P<0.05),而GLN组与SO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在ANP组、GLN组、SO组分别为15±9pg/g、13±10pg/g、9±9pg/g;23±11pg/g、19±14pg/g、20±12pg/g和23±13pg/g、21±10pg/g、19±13pg/g,ANP组较SO组有明显差异(P<0.05),并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而GLN组与SO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肠粘膜中CD+3、CD+4、CD+8和k+、λ+数量在ANP组中明显少于SO组(P<0.05),GLN组中CD+3、CD+4、CD+8和k+和λ+细胞数量则较ANP组在48、72小时点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24小时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有效提高肠粘膜中产IgA浆细胞和CD+3、CD+4、CD+8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维持肠粘膜抵抗肠道细菌的粘附与定植,保护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毒素的移居。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普通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24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8周末从高脂饮食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作为单纯性脂肪肝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ASH组,谷氨酰胺治疗组在8周末加用谷氨酰胺灌胃.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定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以及肠粘液中sXgA的水平,测定小肠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测定大鼠血清中TC、TC、ALT、AST,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肝脏病理表现为脂肪性肝炎,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计分也明显下降(3.25±1.49 vs.4.38±1.06,P<0.05),但仍显著高于8周单纯性脂肪肝组大鼠水平(3.25±1.49 vs.2.00±0.76,P<0.05).谷氨酰胺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无显著变化.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小肠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肠黏液中slgA的水平和小肠组织匀浆中SO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损伤,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但不能完全阻止炎症的进展,提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地塞米松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证实 ,在酒精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 ,枯否细胞的激活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起一定作用[1]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枯否细胞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2 ] 。因此有人提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酒精性肝炎[3] 。然而 ,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在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上 ,探讨地塞米松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和分组雄性Spragre Dawley大鼠 5 5只 ,6~ 8周龄 ,体重 170~2 2 0 g ,西安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所有动物喂食含18.2 %玉米油的高脂…  相似文献   

11.
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屏障功能障碍正日益受到关注,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促使细菌移位,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此文就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措施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BACKGROUND:Most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suffer from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Glycyl-glutamine (Gly-Gln) by parenteral supplementation is hydrolyzed to release glutamine,which improves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intestinal injury.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lyGln by enteral supplementation 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rats after allogenetic LT under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METHODS:Twelve inbred Lewis ra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 donors,and 24 inbred Bro...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对饥饿大鼠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饥饿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动态观察GLN肠内补充对饥饿大鼠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大鼠模型,将9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给予正常饮食n =10)、饥饿组A(n=40)、谷氨酰胺组B(n= 40)3个大组,分别于饥饿后3,5,7,9d,取门静脉血测血浆内毒素的变化,在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黏膜组织中SIgA的表达和CD4~ 、CD8~ T细胞的数量.结果:A组大鼠饥饿后,3d可见小肠黏膜明显萎缩,绒毛变短、变稀.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绒毛横径增宽,高度缩短;至饥饿后9d上述变化更加明显.B组在饥饿后3d较同时间点A组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改善,小肠的黏膜厚度、绒毛数量、高度增加,至饥饿后5d基本恢复至N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小肠黏膜再次出现黏膜萎缩、绒毛变短、变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但明显轻于同时间点的A组.饥饿后各时间点血浆内毒素与N组相比明显升高,A,B组均在饥饿后7d达到高峰,B组在饥饿后3,5,7,9d较A组降低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22.4±65.1,389.4±32.6,464.4±76.6,413.7±67.2EU/L vs 527.1±74.9,546.3±65.7,623.9±85.9,587.5±140.8EU/L,均P<0.01).与N组比较,A组大鼠肠黏膜SIgA及CD4~ ,CD8~ 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性(P<0.05,P<0.01).补充GLN后,SIgA及CD4~ ,CD8~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B组与A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鼠饥饿后早期确有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发生内毒素移位,同时伴有肠黏膜免疫学屏障受损.早期给予GLN可减轻肠黏膜的受损,明显降低内毒素移位,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功能发挥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在酒精性肝病肠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酒精性肝病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患者15例和健康不饮酒者1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内毒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丙二醛。另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喂饲Lieber-Decarli无酒精和含酒精液体饲料。10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内毒素,并进行肝脏和肠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52±0.54 Eu/L和0.47±0.34 Eu/L(P〈0.05);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丙二醛水平分别为5.6±5.0nmol/ml和3.7±3.4nmol/m(lP〉0.05);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38±0.05 Eu/L和0.13±0.02 Eu/L(P〈0.01);模型组肝细胞明显脂肪变,结肠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为10.3±1.3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8±1.2分,P=0.01)。结论酒精性肝病伴发了肠粘膜损伤,内毒素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乙醇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Caco-2细胞至形成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终体积浓度10%)和不同浓度乌司他丁治疗组(750 U/mL、1 500 U/mL、3 000 U/mL)。测定单层上皮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及荧光素钠透过率,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在细胞单层的定位及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对比,乙醇组单层细胞的TEER降低(P0.001);荧光素钠透过率升高(P0.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ZO-1蛋白表达断续不完整,荧光强度弱;Western blot检测显示Z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透射电镜结果示细胞刷状缘受损,排列紊乱,细胞间连接模糊。乌司他丁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改善(P均0.05),其中3 000 U/mL乌司他丁组的改善最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乙醇诱导的肠单层上皮细胞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肠黏膜屏障损伤因素的分子机制,如内毒素及氧自由基、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kappa B、TOLL样受体(TLRs)和NOD受体通路、高迁移率族蛋白B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NOX)等。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分子机制如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白介素家族、其它保护性调控因子等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