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的原因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75例外周血涂片异淋 >0 10的患儿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CVB)抗原及IgM抗体、EB病毒 (EBV)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腺病毒 (AdV)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N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74例 (96 6 % )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CD3+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D4 +T细胞和CD4 +/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 ,其中以EBV最为明显 ;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 ,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小儿支气管哮喘外周血T淋巴细胞周期动力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哮喘发作期患儿20名、缓解期患儿20名及对照者18名,采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测定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RI),并就增殖指数与年龄作相关分析,以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哮喘发作组PRI(2.056±0.293)显著低于缓解组(2.264±0.234)和对照组(2.250±0.274),P<0.05,后两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三组PRI与年龄无直线相关。研究提示:哮喘发作时,外周血经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计划生育引产的16 ̄32周胎龄有胎儿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与成人外周血相比较,结果显示:1.16 ̄32周胎儿外周血中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2.CD4^+细胞与CD8^+之和明显高于CD3^+细胞比率,3.16 ̄20周胎儿CD8^+细胞明显高于CD4^+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少于1,20 ̄32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计划生育引产的16~32周胎龄胎儿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与成人外周血相比较,结果显示:①16~32周胎儿外用血中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cd4+细胞与CD8+之和明显高于CD3+细胞比率,③16~20周胎儿CD8+细胞明显高于CD4+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少于1,20~32周胎儿之CD4+细胞与CD8+细胞比率比较接近,CD4+细胞/CD8+细胞比值约为1,与胎龄无明显相关,④16~32周胎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高比率的cd38抗原。同时本文并对T淋巴细胞发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住院非感染患儿分成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儿童组,收集外周血1.8 m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不同年龄组CD21的B淋巴细胞和CD21表达位点数目。结果1.新生儿外周血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和儿童组,且随年龄增长,其数值亦呈渐升高趋势。2.B淋巴细胞表达CD21平均荧光强度有渐增强特点。结论随小儿年龄增长,B淋巴细胞CD21表达渐上调,符合不同年龄段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也反映特定年龄段由于B淋巴细胞CD21高表达,而造成对EB病毒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5名确诊为再障的患儿取外周血作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再障组CD4 % ,CD8 % ,CD4/CD8分别为 2 9.53± 8.94,34 .2 5± 1 0 .38,0 .96± 0 .53 ,对照组为 35 .2 5± 5 .1 6 ,2 5 .0 8± 4 .34 ,1 .48± 0 .46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而重型再障的细胞表型CD4/CD8、γδT细胞百分率、HLA DR %则更高于慢性再障 ,两者有显著差异。CD3 %两组分别为 69.53± 2 4 .35和 69.98± 5 .79,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再障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异常 ,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临床可行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心肌炎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0.697 6±0.110 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 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心肌酶CK-MB、LDH、CK、HBDH升高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Zhang R  Li ZG  Wu MY  Zhu P  Hu Y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66-69,F001
目的 观察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克隆谱系的异常。方法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高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 8例正常对照组小儿及 12例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外周血T细胞受体 (TCR) β链可变区 (BV)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的克隆谱系 ,4例患儿化疗后重新取材。结果  (1) 12例患儿化疗前BV2和BV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均 <0 0 5 ) ,BV17和BV18表达降低 (P均 <0 0 5 )。 4例患儿治疗前BV2 1家族低表达 ,缓解后表达进一步降低 (P <0 0 5 )。 (2 )正常对照组TCRBV多数家族CDR3谱型为正态分布 ,12例患儿TCRBVCDR3谱型异常发生率为 14 %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5 5 % (P <0 0 5 ) ,发生谱型异常较多的家族依次是BV14、BV1、BV16、BV2 0、BV13 1、BV13 2和BV6。 4例患儿第 1次化疗缓解后 3个月谱型异常的家族均恢复正态分布。结论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部分T细胞克隆发生异常增生或缺失 ,提示白血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化疗初次缓解后 3个月T细胞克隆谱系基本恢复正常的正态分布 ,已基本完成T细胞克隆谱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同龄正常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急性期病例组全T细胞(CD_2)、T辅助/诱导细胞(CD_4)、CD_4/CD_2值均明显降低,T抑制/细胞毒细胞(CD_2)不变,至恢复期随着临床症状的恢复,CD_3、CD_4、CD_4/CD_3逐渐正常。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轮状病毒的感染过程,CD_4/CD_3与疾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4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B细胞进行了检测,观察患儿 OKT_3、OKT_4、OKT_4/OKT_8、B 细胞的比值变化,并与15例健康小儿进行了比较,发现 ITP 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涉及到细胞及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Fas/Fasl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 6±0.110 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 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2.8804±0.3020)、(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 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 Fas、Fasl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Fas、Fasl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相对计数的检测;危重症组均予IVIG和甲泼尼龙治疗。停用甲泼尼龙后第2天行淋巴细胞亚群复测。以新加坡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值为参照,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病情不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142例患儿进行分析。2d至12个月24例,其中男17例(重症组13例,危重症组4例),女7例(重症组4例,危重症组3例);~6岁118例,其中男71例(重症组32例,危重症组39例),女47例(重症组25例,危重症组22例)。①2d至12个月组男女儿童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6岁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②重症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但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重症组(均P0.05)。③危重症组治疗后男女儿童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呈趋向于正常值的趋势。结论 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可能反映手足口病进入危重症期,应用IVIG和甲泼尼龙有助于恢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异常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s/Fas1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1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6±0.1109)%]较正常对照组[(0.1288±0.106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1蛋白表达[(2.8804±0.302O)、(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JLgb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Fas、Fas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Fas、Fas1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22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急白)患儿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包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Fxchange,SCN)值,发现9例急性非淋巴细咆性白血病(ANLL)化疗后SCF值(12.54±2.81)显著高于化疗前SCE值(7.96±2.03,P<0.002);1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后SCE值(12.26±2.26)也较化疗前的SCE值(7.16±2.05)明显增高(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化疗后处于缓解(CR)的病例其SCE值增高幅度明显大于未缓解(NR)者,提示SCE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急白化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关系.方法 检测生后2 h内胎龄28~34周(A组)、34~37周(B组)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l9+、CD(16+56)+分布情况.结果 早产儿CD3+CI)4+明显高于足月儿,CD3+CD8+、CD19+、CD(16+56)+均明显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2,0.036,0.0001);A组CD3+明显高于B组,CD19+、CD(16+56)+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0.025,0.0006);新生儿CD4+/CD8+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48(P值均<0.01);CD(16+56)+百分比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58(P值均<0.01).结论 早产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其细胞免疫功能越不成熟;新生儿外周血CD4+/CD8+、CD(16+56)+百分比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体外实验研究表明 ,许多病毒感染可诱发T细胞凋亡 ,且Fas/FasL径路为T细胞凋亡的主要方式之一[1]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 (VM)与Fas/FasL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我们检测了V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D 3 细胞Fas表达及CD 8细胞FasL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VM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对象心肌炎组患儿 15例均为 1997年 10月~ 1998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8.2岁 )。小儿VM的诊断标准按照 1994年 5月威海会议修订的小儿VM诊断标准[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小儿重症肺炎淋巴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救医学》2004,11(1):2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