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40L(CD40配体)作为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与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40)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并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L-17(白细胞介素17)可诱导IL-6(白细胞介素6)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刺激造血祖细胞(CD34^ )增殖、分化。IL-10(白细胞介素10)可干扰共刺激分子的上调,抑制免疫刺激因子(如IL-12)的产生,用抗IL-10单抗可阻断紫外线诱导的免疫抑制。简要介绍了CD40L、IL-17和IL-10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缩短高剂量照射或药物所引起的骨髓增生不能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可能需要联合使用细胞因子,实验研究评价了IL-6(白细胞介素6)和G-CSF(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或GM-CSF(粒巨细胞克隆刺激因子)联合应用时,同单独应用相比,对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灵长类动物骨髓恢复的相对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3.
β2-m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在生物学、免疫学和临床医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首先应用于各种肾脏疾患的诊断,但对肺癌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RIA法对74例肺癌及肺转移癌做了检测,并与112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静息状态下心肌运动所需能量的85%以上是由游离脂肪酸提供的,碘苯十五烷酸(IPPA)是研究心肌脂质代谢(与11C-掠榈酸相类似)的显像剂。IPPA SPECT显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测心肌梗塞、评价心肌活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布-加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和门脉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对48例布-加氏综合征(简称第一组)与56例门脉性肝硬化(简称第二组)急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和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和肝脾声像图进行检测。结果 第一组:A:肝静脉近端变细,占63.8%(92/144),伴侧枝血管形成,其中7支管腔内有膜状物;B:下腔静脉上段变细占66.6%(32/48);C:门脉血流无异常改变;D:肝测值增大,无结节感;脾正常或轻度增大。第二组:A:肝静脉普遍变细,分支减少,占100%(168/168);B:门脉系统测值增粗,占100%(56/56);C:下腔静脉血流正常;D:肝缩小伴弥漫结节,脾脏肿大。结论 CDFI是布-加氏综合征和门脉性肝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99m)Tc-MIBI(甲氧异丁异睛)的心肌摄取与滞留除了与心肌血流灌注有关外,与膜结构完整性、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也有关,因而有人主张它是一种活性心肌示踪剂。与 ̄201Tl再注射及 ̄18F-DG比较,常规运动-静息 ̄99mTc-MIBI心肌显像低估了30%~60%的活性心肌节段。定量分析、增加室壁运动功能信息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介入等手段能够提高~(99m)Tc-MIBI检测活性心肌能力。有人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和血栓溶解治疗再灌注疗效判断优于 ̄201Tl。结合~(99m)Tc-MIBI/ ̄18F-DG以及~(99m)Tc-MIBI/ ̄201Tl双核素显像,对评价活性心肌活力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63Cu(p, 2n)62Zn、62Zn/62Cu发生器制备的能发射正电子的62Cu标记 Pyuvaldehyde-bis-N4-methylthiohiosemicarbazone(62Cu-PTSM)脑灌注PET显像结果,并与H215O脑血流PET显像比较,探讨62Cu-PTSM脑显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定量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艾滋病毒感染的诊断、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为了确认PCR扩增的片段,常采用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Sorthern杂交。近年来采用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标记物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介绍了用生物素标记HIV-1DNA的扩增产物,然后用免疫酶斑点法(immunoenzyme dot assay,IEDA)直接检测扩增产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WR-2721(amifostine)是一种广谱的细胞保护剂,在体内通过其活性形式WR-1065保护正常细胞,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促进造血细胞恢复,使患可以耐受大剂量放、化疗。WR-2721可能成为高恶性和耐药性肿瘤治疗新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经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治疗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学确诊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 年龄(59.1±13.0)岁]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于抗PD-1免疫治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获取18F-FDG PET/CT参数:SUVmax、骨髓/肝SUVmax比值(BLR)、脾/肝SUVmax比值(SLR), 以SUV的阈值(40%SUVmax)作为体素边界, 测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以各PET参数中位数为阈值将患者分为2组(≥中位数与<中位数组),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组间总生存(OS)的差异。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0个月。29例患者中13例死亡, 中位OS为26.0(95%CI: 20.4~31.6)个月。SUVmax、TMTV、TLG、BLR和SLR的中位数分别为6.2、8.2 cm3、38.6 g、0.82和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脱氧-3′-18F-氟胸苷(FLT) microPET/CT显像评价沉默乳腺癌易感基因1(shBRCA1)表达对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 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NC+放疗组、shBRCA1组、shBRCA1+放疗组, 分别于放疗前和4次放疗结束后24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PET/CT显像。比较4组肿瘤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 并分析治疗后各组肿瘤总增殖体积(TPV)。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肿瘤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BRCA1的乳腺癌细胞。放疗前, NC组、NC+放疗组、shBRCA1组和shBRCA1+放疗组的SUVmax分别为1.034±0.137、1.031±0.152、1.028±0.169和1.026±0.15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 P=0.999);4次放疗结束后24 h, 4组的SUVmax分别为1.367±0.100、0...  相似文献   

12.
头部外伤患者20例(平均年龄53.3±21.1岁)。均有脑震荡,经过2周以上住院治疗,神经症状稳定。既往无神经疾患,CT检查无异常者12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7.9±9.3岁)。  相似文献   

13.
肝-门静脉积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静脉积气征(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又称门静脉积气(PVG)。是指门静脉及其肝内分支和胃肠道属支的各级血管内出现气体,它的主要征象是在X线片上显示肝脏内门静脉分支积气,近年来多称其为HPVG。  相似文献   

14.
应用量子化学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对用两种不同合成方法制备N,N-二取代甘氨酸-3-羟基-1,4-苯并二氮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的忽略双原子微分重叠法(MNDO)程序计算,得到了原子净电荷、前线轨道电荷及前线轨道系数,代入微扰分子轨道方程后,得到了半定量的理论产率估计,该估计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心肌灌注检查可在静息时、负荷时和药物影响下施行,核苷腺苷可代替目前正在使用的双嘧啶氨醇(Dipyridamol),且不需行负荷实验。  相似文献   

16.
用PET对比了头颈部癌肿摄取18F-FDG和11C-蛋氨酸状况,并与组织学活检级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大动脉炎病变常累及腹部内脏动脉即腹空动脉,肠系膜上和下动脉(分别简称CA,SMA和IMA),尤其前一者,本文分析一组经腹主动脉造影诊断的CA,SMA和IMA大动脉炎病变的造影所见,侧支循环形成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并讨论所谓腹绞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患者79例107颗患牙,在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测定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龈沟液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修复后 GCF量、IFN-γ、TNF- α、MMP-2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三种影像学方法-X线平片,M型超声心图(简称超声)和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扫描(简称血池)在心包积液诊断上的优缺点及其综合应用的评价,我们对一组X线+超声或/和血池资料比较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靶向透明质酸(HA)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示踪剂68Ga-1, 4, 7-三氮杂环壬烷-1, 4, 7-三乙酸(NOTA)-CD44, 并进行生物学评价及分子显像研究。方法选取小分子人重组CD44蛋白, 在该蛋白羧基末端(C端)通过磺基化修饰后偶联双功能配体NOTA, 合成靶向HA的核素标记分子探针68Ga-NOTA-CD44。研究探针的标记率、体外稳定性等生物学性质, 并对3只AS斑块模型小鼠及3只正常C57BL/6小鼠行68Ga-NOTA-CD44 microPET/CT显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合成的探针68Ga-NOTA-CD44放化纯大于99%, 比活度为62.22 MBq/nmol;探针在PBS中稳定性良好, 放置3 h放化纯大于90%;探针经静脉注射后主要经肾代谢, 在肝、肺及血液中代谢依次减低。AS模型小鼠microPET/CT显像示, 该探针注射后60 min腹主动脉斑块处摄取较高, SUVmax与靶/本底比(TBR)max分别为1.14±0.02及4.95±0.93, 具有一定的AS侵蚀斑块靶向性, 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新型分子探针68Ga-NOTA-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