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治疗经验及病情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8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PCP 28例.61例.肾移植术前使用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0例(16.4%),125例单纯激素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8例(14.4%).52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加霉酚酸酯(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0例(19.2%),134例环孢素(CsA)加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8例(13.4%).临床表现为发热28例、干咳28例,胸闷气短12例.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1.5~7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7 d,确诊时间为发病后4~10 d.发病时实验室检查SCr 70~106 μmol/L;治疗前及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45±32)、(536±25)/μl.胸部影像学检查2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片状毛玻璃样阴影,患者均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诊断为PCP.治疗采取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100 mg·kg~(-1)·d~(-1),持续使用2~3周;19例血氧分压<70 mm Hg(1 mm Hg=0.133kPa)者静脉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结果 28例治疗2~3周后均痊愈出院.1例6个月后复发,继续应用SMZco 2个月后双肺间质炎症消失.5例治疗后实验室检查SCr升高,停用SMZco 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正常.CsA与FK506组、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与单纯激素免疫诱导组PCP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干咳、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表现双肺间质性炎症者,应高度考虑PCP的可能.SMZco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PCP发病于术后第95~172天。3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泡穿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2例通过诊断性治疗确诊。根据肾功能及耐受情况予以复方新诺明(SMZ50~70mg·kg~(-1)·d~(-1),TMP10~14mg·kg~(-1)·d-1)治疗3周,同时根据患者外周血CD4 /CD8 计数及比值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PCP确诊有赖于肺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必要时诊断性治疗不失为有效方法。治疗首选复方SMZ,但剂量应结合患者肾功能和耐受情况,并根据患者免疫状态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1999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52例次肾移植患者,对其中所发生的16例CMV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外周血CMV IgM阳性和(或)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CMV-Ag)阳性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6例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症状则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对上述患者进行多次痰细菌培养及血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均呈阴性5例,单纯CMV感染4例,CMV并发细菌感染6例,CMV并发真菌感染3例,CMV并发寄生虫感染1例,胸片提示为肺间质性病变12例.经治疗后治愈11例,5例死亡.结论:①CMV感染为肾移植患者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②及早诊断与早期联合治疗可提高CMV感染的治愈率.③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在早期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同时,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同种肾移植术377例.术后发现合并PCP的患者15例,发生率为3.98%.15例合并DCP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87岁;移植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有10例应用免疫诱导治疗,其中3例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7例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有6例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甲泼尼龙和ATG冲击治疗.结果 肾移植术后合并PCP的发病时间为2~18个月.平均4个月,有12例患者是在术后6个月内发病.术后合并PCP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是早期的主要症状,临床确诊主要靠使用肺部高分辨CT和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15例患者经过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均治愈,移植肾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术后合并PCP的危险因素为大剂量应用ATG、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皮质激素.肺部高分辨CT是发病早期的重要检查手段,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早期明确诊断和使用敏感药物SMZco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早期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7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术后资料,并对6例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7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PCP发病率为2.17%(6例),平均发病时间为(11.17±2.50)d,主要表现为不易纠正的低氧血症。经临床症状、胸部X片、肺部CT、痰卡氏肺孢子虫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镜检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复方新诺明(SMZco)治疗,同时合理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经治疗,5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可并发PCP,提高对PCP发病的认识、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肾移植术后PCP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岁。发病于术后90~140d,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应用复方新诺明(SMZ),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抑制剂减量。结果 6例早期确诊者于治疗第5~7天症状缓解;2例合并其他感染延误诊断者病情较重,分别于第25、46天症状缓解。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PcP采用经皮肺穿刺活检能早期确诊,方法可靠,病原体检出率高。早期应用sMz治疗成功率高,并应注意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剂量。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多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并发PCP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86%。本文总结了2000年~2003年6月我院并发PCP的1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了其诊断方法、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对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认识,探索电镜对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意义以及预防PCP的方法。方法:通过对95例肾移植术后受者中有发热,呼吸困难伴干咳的1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X线胸片及肺部CT显示此16例患者两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其中13例作支气管镜检,六胺银染色(Jones)结合电镜活检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结果: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15例康复,治疗过程中4例血肌酐及胆红素轻度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随访2-12个月,PCP未复发,有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易罹患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电镜对诊断PCP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防治经验,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在肾移植术后2~6个月发病,均以发热、干咳起病,胸片检查均有间质性肺炎改变。13例患者中,血CMVPP65抗原阳性9例。治疗措施包括早期抗病毒治疗、撤减免疫抑制剂用量、适时使用机械通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8例(61.5%),好转3例(23.1%),死亡2例。7例术后使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的患者,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加强CMV检测有利于CMV肺炎的早期诊断。术后积极预防CMV感染,早期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诊断思路及治疗措施.方法 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5例患者均为县级以下城镇或农村居民,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醋酸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1例因受凉起病,其余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时间分别为术后5、7、7、9和14个月.入院时,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畏寒、乏力及头痛等中毒症状;3例有鼻塞和咽部充血等呼吸系统表现;1例血压较原基础血压升高,1例相对缓脉.3例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其中1例伴有肉眼血尿,移植肾区肿胀、压痛及血压上升.仅1例肥达试验(恢复期)甲型副伤寒抗体呈阳性.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均以急性胃肠炎或MMF不良反应治疗,疗效欠佳.5例患者均经血培养确诊后,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治疗7~10 d后,5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后好转;3例患者血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浓度出现较大波动及移植肾功能下降等免疫抑制剂中毒症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症状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其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生情况.并分别应用以FK506或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FK506/CA+MMF+Pred)等综合治疗方案.结果: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77.27%),其次是急性排斥反应(10.61%),其中有2例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和移植肾破裂、肾动脉栓塞各1例术后切除移植肾.FK506组的3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5~35天内均恢复正常,CsA组有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天内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 μmol/L之间.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FK506+MMF+Pred的三联免疫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病人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6例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86例病人,Ⅰ期右伴结肠切除27例,均Ⅰ期吻合,并发肠瘘1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49例,Ⅰ期吻合8例,并发肠瘘2例,单纯性肠造瘘Ⅱ期手术肠切除5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肠造瘘或捷径手术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8.14%(7/86)。结论:外科手术是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的大小不是手术的禁忌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术后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肾脏疾病并发Carinii肺孢子虫肺炎(CPP)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疾病并发CPP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PCP基础疾病为肾移植,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功能衰竭。其特点为自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发展迅速,但肺部体征很少。胸片表现为双肺广泛斑状浸润。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Carinii肺孢子虫。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SMZCO),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加用胸腺肽。6例中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的动态变化,对PC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性病例应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病原体;早期诊断并以SMZCO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去利福平抗结核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肾移植术后结核菌感染的发生时间、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 结核菌感染发生于术后1.5~17个月,其中3例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7例发生于术后1年内,仅2例发生于术后1年以上.发生肺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1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异胭肼(INH)、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的四联方案治疗9~12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其中有5例患者疗程结束时结核病灶吸收,临床治愈,尚有4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 肾移植受者是结核菌感染的高发人群;足量、全程的去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例中1例为亲属肾移植。5例临床表现为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出现间歇性血尿,1例B超发现膀胱占位病变。6例均为非同时发生的移行细胞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时间为1.5~16个月。6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2~5次肿瘤切除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疔。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肾移植术后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预后较差。对肾移植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应高度重视,严把受体关,密切随访,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五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6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随访的460例肾移植受者中,15例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其中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这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除外肾移植)并发PCP 2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原发性肾脏疾病6例,继发性肾脏疾病15例。在合并PCP时,20例(95.2%)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PCP起病急骤,以发热、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干咳少痰为主要临床表现。20例患者以发热起病,病程中17例患者出现高热。20例入院时即存在明显低氧血症,其中12例为I型呼吸衰竭。12例患者检测了T细胞亚群,8例CD4+T细胞低于0.2×109/L,其中5例低于0.1×109/L。除1例表现为双肺团块影外,20例胸部X线片提示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或CT示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所有患者接受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TMP-SMZ)治疗,死亡11例,占52.3%。与治愈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大[(60.91±15.08)岁比(44.50±14.83)岁,P < 0.05],就诊时血氧分压较低[(48.11±19.05) mm Hg比(65.91±13.13) mm Hg, P < 0.01],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的比例更高。存活者平均随访16个月,无PCP复发。 结论 PCP是慢性肾脏疾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常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流行性腮腺炎7例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从术后6天~1个月,平均12天;5例并发睾丸炎,1例卵巢炎。确诊后及时消毒隔离,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口腔饮食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加强营养支持处理。结果:7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肾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易并发病毒感染,发生流行腮腺炎时若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加强抗病毒及支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病人尿路结石的诊治(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路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肾移植并发泌尿系结石病人进行诊治。其中供肾内残留结石1例,膀胱输尿管吻合口处狭窄并发结石3例,肾移植后内置支架管形成结石1例。予以观察排石治疗2例,输尿管取石、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3例次,ESWL1例次。结果:5例病人均人肾存活,随访1-13年。1例未行手术处理者已存活13年。结论:肾移植术后尿路结石的治疗与常人相同,但应注意尿酸盐结石的成因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并发股神经病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移植并发股神经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例肾移植并发股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股神经病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半年内恢复,其中1例遗留股四头股萎缩。结论:股神经缺血、拉钩损伤及血肿压迫可能是肾移植并发股神经病的原因,早期理疗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