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x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的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素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SLE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VEGF及sFlt-1的水平同时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VEGF及sFlt-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中VEGF/sFlt-1的比值健康对照组较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及LN组患者降低(P<0.01),Ⅴ型LN组该比值较Ⅱ、Ⅲ、Ⅳ型LN组升高(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s=0.6244,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rs=0.1807,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ESR正相关(rs=0.4235,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ESR无明显相关(rs=0.0532,P>0.05);血清VEGF及sFlt-1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rs=0.5046,P<0.01,rs=0.5152,P<0.01);血清VEGF浓度与肾组织活动指数(RAI)呈正相父(r=0.3386,P<0.05),血清sFlt-1浓度与RAI无明显相关(rs=0.0240,P>0.05);SLE患者中VEGF、sFlt-1水平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C3、C4、C反应蛋白(CRP)无明显相关. 结论 血清VEGF及sFlt-1的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评价指标,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增殖性肾小球病变相关,sFlt-1的表达与蛋白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收集贴壁细胞,随机分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各浓度(10-3mol/L、10-5mol/L、10-7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缬沙坦组、血管紧张素Ⅱ+PD123319组。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 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为早期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依赖方式上调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此作用可被缬沙坦显著抑制,使之接近正常水平,PD123319对此无明显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介导上调早期内皮祖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不参与血管紧张素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 1)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和电针组(48只),后2组大鼠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穴位电针治疗,1次/d,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等技术观察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VEGF、Ang 1表达及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28天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7、14、28天VEGF和Ang 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脑缺血14、28天缺血区及周围MVD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促进缺血区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8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14例,无盆腔淋巴转移24例)、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0例非宫颈疾病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浓度.结果 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吸光度及血清VEGF-C浓度均以宫颈癌淋巴转移组最高,其次为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CIN组,正常宫颈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Pearson相关系数r=0.782,P<0.01;宫颈癌淋巴转移组r=0.724,P<0.01.宫颈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转移,血清VEGF-C浓度与组织中VEGF-C表达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VEGF-C在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均存在表达升高,两者正相关,VEGF-C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存活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效应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68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存活素、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并结合甲状腺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仅现微弱表达(16.7%),而在甲状腺癌中呈显著表达(57.4%);caspase-3在3种组织均有较高表达(70.0%、75.0%、69.1%),而VEGF在甲状腺癌和腺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75.0%和41.7%);甲状腺癌中存活素与caspase-3表达无关,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302,P<0.05),且二者的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活素特异性地表达于甲状腺癌组织中,可能通过阻抗细胞凋亡,并与VEGF协同促进血管生成,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Ang)-2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糖尿病非肾病(DM1)26例,糖尿病肾病42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DM2)24例及大量蛋白尿组(DM3)18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患者VEGF、Ang-2及糖化皿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各DM组之间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患者之间血清VEGF及Ang-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组(P<0.05);DM2较DM1组及DM3较DM2组患者血清VEGF及Ang-2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及Ang-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腺苷、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流式细胞仪 ,分析窦性心律及房颤患者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表达量 ,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 、6 keto PGF1α含量 ,计算TXB2 / 6 keto PGF1α。并应用不同浓度的 8 苯基茶碱阻断腺苷受体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房颤组血浆腺苷水平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 ,分别为 (5 5 6± 2 7 3) μg/L与 (77 5± 30 2 ) μg/L ,(P <0 0 1)。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 ,分别为 (6 5 3± 3 37) %与 (4 72± 1 97) % ,P <0 0 5。血小板GPⅡb/Ⅲa有增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18 7± 8 6 ) %与 (15 6± 8 3) % ,P >0 0 5。血浆TXB2 及TXB2 / 6 keto PGF1α含量均显著增高 [(15 0 3± 5 8 0 )ng/L与 (10 2 4± 36 5 )ng/L ,P <0 0 1;1 43± 0 5 9与 0 74± 0 2 9,P <0 0 0 1];而血浆 6 keto PGF1α的含量无显著变化 (P >0 0 5 )。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房颤血栓形成组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无血栓组 [(7 34± 2 74) %与 (4 72± 1 97) % ,P <0 0 1];房颤血栓形成组与房颤无血栓组无显著差异 [(7 34± 2 74) %与 (6 17± 2 76 )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链霉素扰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50例HCC患者进行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进行半定量计数,并分析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结果CD34在HCC组织中呈广泛、窦隙状表达,MVD值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高于无汇管区癌栓和无肝内转移者(P〈0.05),VEGF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明显高于元汇管区癌栓及无肝内转移者(P〈0.05)。MVD值在VEGF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CC中MVD值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由自分泌和旁分泌产生的VEGF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次急性期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44例(ASPECTS 8~10分)和侧支不良组45例(ASPECTS 0~7分),并行多模态CT血管造影(mCTA)侧支循环评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VEGF、bFGF水平。结果侧支良好组VEGF、bFGF水平明显高于侧支不良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P<0.05,P<0.01)。NLR为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P=0.003),VEGF、bFGF为侧支循环建立的保护因素(P<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与血清VEGF、bF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bFGF水平诊断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95%CI:0.576~0.778,P=0.001)、0.724(95%CI:0.61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微环境-骨髓基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AA(AA组)治疗前后(缓解后)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骨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AA组治疗前骨髓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缓解后VEGF、bF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骨髓基质损伤是AA的发病机制之一,此为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参数结合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判断疾病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治疗前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RA组同时采用超声检查双侧腕关节滑膜血流分级、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采用Spearman法对滑膜血流分级、RI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RA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组滑膜血流分级及R1分别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903、-0.817(P均〈0.01)。结论超声检测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参数结合血清VEGF水平检测可反映疾病活动性,此对RA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和组织因子(TF)的表达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意义。方法:选择PTE患者158例(PTE组)和健康对照者142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空腹血清P-选择素和TF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常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E组P-选择素[(11.62±2.82)μg/L∶(16.31±1.25)μg/L]、TF[(21.32±6.33)ng/L∶(24.15±5.01)ng/L]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患者(A组)P选择素[(17.30±1.15)μg/L∶(15.85±2.10)μg/L]和TF[(26.71±5.51)ng/L∶(23.12±3.86)n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患者(B组,P〈0.05)。PTE组P选择素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0.181~0.333,P〈0.05);TF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和HDL-C呈正相关(r=0.216~0.384,P〈0.05),P选择素与TF呈正相关(r=0.244,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P选择素和组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二者与肺血栓栓塞症病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肺栓塞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方法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 (SCA)的患者 6 0例 ,分为 4组 ,其中 SCA正常者 10例作为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2 0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10例 ,心绞痛 (AP)组 2 0例 ,使用 EL ISA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 VEGF的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清 VEGF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0 .0 1) ,且其 VEGF的水平与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及血管病变程度无关 ,AP、OMI组血清 VEGF略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AMI患者血清 VEGF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留取93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及9例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A、VEGF-C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法检测VEGF.A、VEGF.CmRNA表达,对两VEGF间及与肿瘤WHO分级、MVD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叭);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表达及两者与MVD均呈显著相关(P均〈0.01)。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05);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mRNA表达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VEGF—A、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两者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舌鳞癌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yclin D1、VECF的表达变化。结果舌鳞癌组织中Cyclin D1、VEC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71.1%,均高于正常舌黏膜(P均〈0.01);Cyclin D1表达与舌鳞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表达与舌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与VECF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Cyclin D1和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二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yclin D1和VEGF可以做为判断舌鳞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