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龈卟啉菌、大肠杆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分泌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在孵育6h后,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IL-6和TNF-α。IL-6在12h、TNF-α在24h内呈时间依赖性方式升高。结论:PDLC在内毒素作用下局部分泌IL-6、TNF-α,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间普氏菌内毒素 (Pi)对离体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时间效应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噻唑盐比色测定法 (MTT)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 :MTT法结果表明 ,加入10 μg/mLPi内毒素 3h后 ,即明显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P <0 .0 5 ) ,且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 ,在 10 μg/mLPi内毒素作用后 6和 12h ,DNA合成前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G1% )有所增高 ,而DNA合成期细胞所占百分比 (S % )降低。作用 2 4h后S期细胞数量增加 ,G1期细胞数量下降。结论 :Pi内毒素对人PDLC有直接毒害作用 ,可能是内毒素抑制静止态的G1期细胞进入S期 ,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MTT法测定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找出显效浓度,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该浓度下两种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两种内毒素在10μg/mL浓度时即能显著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随内毒素浓度增高而增大。10μg/mL浓度的内毒素使人牙周膜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氏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核质浓集;甚至造成部分细胞死亡。结论: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村 的内毒素可对人牙周膜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基因芯片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点样数5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人牙周膜细胞上调表达基因。结果: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有6条上调基因,其中部分基因与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有关。结论:牙周致病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两种冠边缘设计对龈沟液中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在严格限定轴面外形、边缘适合性、牙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下,选取烤瓷熔附金属全冠22例,分为龈下组和平龈组,在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时,用Whatman 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用ELISA法对GC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进行测定。结果:已修复牙的局部龈沟液中IL—6和TNF—α较修复前都有显著增高,TNF—α的浓度龈下边缘组比平龈组增加更为明显,而IL—6在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冠边缘位于龈下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牙周优势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PDL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试验及酶动力学方法,测定PDL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结果:内毒素在10μg/mL、100μg/mL高浓度时,可显著抑制PDL细胞增殖,而在0.01μg/mL、0.1μg/mL低浓度时,则促进PDL细胞增殖;在10μg/mL、100μg/mL可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PDL细胞ALP活性。结论:内毒素对牙周膜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和其浓度有关,不同来源内毒素差异并不显著;内毒素可能通过影响PDL细胞功能而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在不同剂量的罗红霉素作用下,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中IL-6、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LPS刺激后人牙周膜细胞TNF-α的释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0 pg/m l vs 80 pg/m l,3 h,P<0.05)。与L组相比,罗红霉素组(20μg/m l)TNF-α水平12 h显著降低,3~6 h与L组无明显差异,而12 h(520 pg/m l vs 710 pg/m l)、24 h(220 pg/m l vs 680 pg/m l)显著降低(P<0.05)。LPS组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0 pg/m l vs 105 pg/m l,P<0.05),罗红霉素组(20μg/m l)IL-6分泌量在6 h(420 pg/m l vs 670 pg/m l)、12 h(590 pg/m l vs 810 pg/m l)和24 h(340 pg/m l vs 630 pg/m l)较L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红霉素能显著抑制LPS刺激后人牙周膜细胞IL-6、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点样数 5 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结果 :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 8条下调基因 ,包括转录调控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受体基因。结论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 ,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下调 ,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IL - 6和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人牙周炎位点 87个 ,用夹心ELISA法进行龈沟液IL - 6和TNF -α水平的检测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 ,然后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 6周再次检测观察牙的龈沟液IL - 6和TNF -α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 ,比较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 - 6、TNF -α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探诊深度 (PD)、附着丧失 (AL)及龈沟液中IL - 6、TNF -α水平都有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龈沟液量、菌斑指数 (PL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mBI)有非常显著性改善 (P <0 .0 1)。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在降低各项临床指标的同时对龈沟液中IL - 6和TNF -α水平也有明显影响 ,确实有控制牙龈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TNF-α对人牙周膜细胞Aspor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porin在牙周炎致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改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qRT-PCR检测在不同浓度TNF-α (0.5、1、2、5、10 ng/mL)作用下牙周膜细胞Asporin的表达及使用1 ng/mL的TNF-α作用于牙周膜细胞3、6、24和48 h后,牙周膜细胞中Asporin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sporin在牙周膜细胞中表达定位和在TNF-α作用下的表达变化,其结果用Image-Pro Plus (IPP)软件分析.结果:qRT-PCR结果显示,1ng/mL TNF-o能最大程度降低人牙周膜细胞中Asporin的表达(P<0.05),TNF-α作用后3h开始,Asporin表达下降,作用24 h,48 h后,其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免疫细胞化学的检测结果与qRT-PCR一致.结论:TNF-α能显著下调人牙周膜细胞Asporin的表达,推测Asporin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牙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34位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检测种植体数目为43枚,其中种植体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31枚作为实验组,龈组织健康的12枚作为对照组。用whatman 1#滤纸条吸取种植体龈沟液(PICF)。采用ELISA法检测PICF中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种类及含量。结果:种植体龈组织健康的PICF中未检测到IL-1β和IL-6,但有少量的TNF-α。种植体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PICF样本中可检测到IL-1β、IL-6的存在,TNF-α的含量有显著增加。结论:IL-1β、IL-6、TNF-α参与了种植体组织炎症的免疫调节,并且有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组织健康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Aa、Bm、Sp对牙周膜细胞产生IL8、TNF_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种细菌(放线共生放线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化脓性链球菌) 刺激人牙周膜细胞合成IL8 、TNFα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分别用上述三种细菌刺激细胞,通过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 、TNFα的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这三种细菌刺激下均能合成少量IL8 、TNFα,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牙周膜细胞在细菌刺激下通过合成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菌和中间普氏菌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合成IL-6、IL-8的能力,并了解LPS是否通过细胞表面膜受体mCD14介导信号传导。方法:4种浓度的LPS在不同时间段。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采用ELISA检测IL-6、IL-8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观察IL-6、IL-8,CD14在mRNA水平的表达特征。结果:ELISA和RT-PCR的反应结果证实,受LPS的刺激,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未检测到细胞表面膜受体mCD14mRNA的表达。结论:LPS用于牙龈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没有通过膜受体mCD14的介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内毒素诱导人牙髓细胞分泌IL-6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以含不同浓度五倍子水提取物(1.25、2.5、5.10、20 μg/mL)、25μg/mL内毒素和20mL/L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作用于第5代人牙髓细胞,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完全随机设计)和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浓度(1.25、2.5、5、10、20μg/mL)五倍子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25μg/mL内毒素诱导人牙髓细胞分泌IL-6,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低浓度五倍子水提取物具有抑制内毒素诱导人牙髓细胞分泌IL一6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 PDLC)增殖以及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淫羊藿苷对h PDLC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并鉴定h PDLC,采用MTT方法检测淫羊藿苷(0、10-5、10-6、10-7、10-8、10-9、10-10mol/L)作用下h PDLC增殖的变化;利用PCR、ELISA方法检测淫羊藿苷对在LPS刺激下的人牙周膜细胞IL-6分泌的情况。结果一定浓度范围下(10-6~10-7mol/L)淫羊藿苷对h PDLC的增殖具有积极作用;在10μg/m L LPS作用下h PDLC的IL-6表达增多、活性增强,加入10-6mol/L淫羊藿苷处理后,对此加强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作用下淫羊藿苷可促进h PDLC的增殖;同时,淫羊藿苷对LPS导致h PDLC的IL-6表达增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关鑫  王芳  何萍  赵玉红 《口腔医学》2011,31(6):324-326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牙龈卟啉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加入LPS和1 μg/ml Etanercept+LPS,LPS浓度分别为10、50、100、200、300 μg/ml检测(吸光度)A值。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原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Vimentin染色呈阳性,Ck(pan)染色呈阴性。MTT法检测加入梯度浓度的LPS 24 h后,HPDLCs增殖率随着LPS浓度的增加,对HPDLCs的增殖抑制逐渐增强,200 μg/ml LPS能最大程度抑制HPDLCS的增殖,抑制率为46.21%(P<0.01)。Etanercept + LPS组对HPDLCs细胞作用相对增殖率与LPS组比较(P<0.01),能明显抑制LPS对HPDLCs的抑制作用。结论 TNF-α抑制剂Etanercept能明显抑制牙周膜细胞在内毒素刺激下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具核梭杆菌和牙髓类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在50μg/ml浓度下可使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核面积值和DNA含量升高,而100μg/ml浓度则可使细胞DNA含量降低,内毒素在不同浓度对细胞DNA含成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核转录因子kB在牙周膜细胞中的激活及对IL-6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在牙周膜细胞中活性的变化及对IL—6合成的影响,探讨NF—kB是否参与牙周疾病的调控及其途径。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F—kB在牙周膜细胞中活性的变化;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IL—6的合成。结果 LPS以10μg/ml作为有效刺激浓度,6h后NF—kB核转位达峰值;将LPS以不同的浓度作用,结果 表明10μg/ml—100μg/ml的浓度都有可能是NF—kB激活的有效浓度;IL—6的合成随PDTC(NF—kB的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NF—kB可在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中激活发生核转位;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如IL—6)合成的途径参与牙周疾病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小鼠重组Periostin对人牙周膜细胞粘附、伸展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鼠重组Periostin对人牙周膜细胞(PDL细胞)粘附、伸展及移动的影响。方法:采要用固相结合分析以及细胞机械创伤模型等细胞方法,观察PDL细胞在Periostin基质上的粘附率、伸展率及其定向移动的能力。结果:Periostin可促进PDL细胞的粘附、伸展和移动,当浓度在40mg/L时,作用最为显著(P<0.01),与纤维结合蛋白(FN0的作用相似。结论:小鼠重组Periostin可有效促进PDL细胞的附着、伸展及移动,但其作用的确切分子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刺激后人牙周膜细胞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探讨牙周膜细胞作为免疫活性细胞在牙周炎局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经来源鉴定后,取生长良好的第4代细胞用LPS进行刺激,分别于刺激0、4、8、12、24 h,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TLR2和TLR4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分析管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对TLR2和TLR4进行免疫组化评分(IHS)。结果:无LPS刺激的对照组(刺激O h)TLR2和TLR4的表达均为弱阳性,加入LPS后,染色增强,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LPS刺激后各时间点TLP2和TLR4的IHS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的刺激可以使牙周膜细胞TLR2和TLR4表达增多,提示牙周膜细胞参与牙周局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