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136例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在局麻下通过小切口,在骨膜下行微型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头内翻外旋畸形,不做内固定,用绷带卷趾压垫及绷带固定拇外翻,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9个月,优良率为97%.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康复指导对拇外翻的预后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例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漂浮拇畸形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2014年8~11月对5例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漂浮拇畸形患儿做好围术期护理,包括完善术前检查,观察预防血管危象,做好用药及疼痛护理,确保患肢有效固定,重视康复指导。结果本组5例患儿术后拇指成活良好,1例发生血管危象,15 min后解除。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是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漂浮拇畸形患儿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实施选择性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 1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拇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对35例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能脱离辅助工具行走,畸形矫正,骨端愈合良好.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护理是重点,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做好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后遗足外翻畸形大多为胫前、胫后肌的瘫痪,而伸拇长肌瘫痪者较少.除发生足外翻下垂外,尚伴有第一跖骨头下沉,拇趾垂状畸形.对此种复合性畸形,多采用腓骨长肌内移,伸拇长肌后移及趾间关节融合等手术加以矫正,手术较为复杂.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腓骨长肌与伸拇长肌联合移位治疗足外翻复合性畸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7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开展拇手指再造手术107例,经精心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再造拇手指107例,男65例、女42例,年龄6~55岁.拇指再造42例,示指离断31例,中指离断24例,环小指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6例54足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的足拇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负重位X线片拇外翻角(HVA)和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的变化,同时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6个月(12~ 22个月).足拇外翻畸形全部矫正,没有畸形复发.患者术前HVA平均为(35.38±5.21)°,术后为(13.41 ±2.14)°(P<0.01);术前IMA平均为(17.32±2.13)°,术后为(8.28±1.89)°(P<0.01);术前AOFAS平均为(46.23 ±9.14)分,术后为(81.36±11.27)分(P<0.01).结论 Scarf截骨术对于矫正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知识-树立-信心-建立健康行为,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足拇外翻畸形是足外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女性患者,病因可能与遗传或后天损伤有关。畸形一旦形成便不能自行矫正,影响美观;晚期严重畸形可影响正常行走,第一跖趾关节内侧随意滑囊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我院设计的多组肌腱移位术对矫正足拇外翻畸形有良好的效果。2002年7月~2007年7月我们对足拇外翻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全过程进行分期阶段性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62例多指畸形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患儿,男38例,女24例;年龄20 d~5岁。其中轴前型拇指多指36例:左拇11例,右拇20例,双拇5例;轴后型小指多指22例:左9例,右13例;中央型多指4例。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一期手术矫治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10例,针对患儿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的术后效果.结果 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为(71.3±34.5) h,体外循环后乳酸水平(2.5±1.1)mmol/L,呼吸机辅助时间(71.3±34.5) h,住ICU时间为(4.8±2.4) d、住院时间(21.3±11.2) 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10),病死率为零.结论 有效的手术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对新生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疗效良好,可作为临床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首选治疗方式,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协助患儿取得较好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拇外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 临床路径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孟祥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16-8716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治疗拇外翻(hallux valgus deformity,HVD)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65例,使用微型动力操作系统微创截骨保留外侧少许骨皮质及骨膜,手法矫形、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畸形明显改善,随访6~36个月,手术优良率达98.35%。结论本微创手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可作为矫正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实施选择性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拇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拇外翻畸形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遗传性,女性多见~([1])。本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矫形,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拇外翻畸形并不严重,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拇外翻引发的前脚掌疼痛、胼胝、拇囊炎等问题,再者由于拇外翻的病理差异性和术式多样性,即使再有经验的足踝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15.
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临床上妊娠并发症也较常见.但是妊娠合并胸廓畸形临床上并不多见.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胸廓畸形的发作1953~1979年、1980~1985年、1985~1994年分别为0.42%、0.131%及0.79%.2003年1月,我院收治1例妊娠合并胸廓畸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恺  梁晓军  马强  李毅  王军虎 《临床医学》2011,31(11):64-66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用截骨矫形术共治疗拇外翻患者28例(31足),男2例,女26例,患者年龄平均72.6岁,术前拇外翻角度平均(55±5)°,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8±4)°,根据畸形程度及类型选用不同的截骨,同时行拇收肌腱松解挛缩及切除跖骨头内侧骨赘及滑囊炎,结合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拇外翻角度平均(10±5)°,优25足,良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畸形复发、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拇展肌移位在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9/2007年开展用拇展肌移位治疗拇外翻45例,52趾,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24~58(平均41)岁;拇外翻角最大30,°最小20°。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 a,平均2.5 a,畸形无复发。结论:应用拇展肌移位治疗拇外翻明显提高矫形质量,更有效防止拇外翻畸形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实施携带皮瓣的胸小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早期辅助电刺激及CPM功能锻炼,重点辅助其拇对掌动作训练。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12—24个月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携带皮瓣的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而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确保手术成功,恢复对掌功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拇外翻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120例足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小切口中、柘骨颈梯形截骨致坎插骨折辅以软性外固定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相应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结果足拇外翻患者均获得合理的护理,预后良好。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与专科护理,以及患者出院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在足拇外翻手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帮助病人恢复,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拇外翻畸形矫正方式多样,采用迷你双螺纹空心钉材料结合截骨矫形的方式损伤小,能够满足拇外翻矫形的目的,是临床上新型的微创生物型内固定材料。目的:回顾性分析迷你双螺纹空心钉材料应用于截骨矫形拇外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拇外翻畸形患者30例,其中双侧矫形患者8例,单侧矫形患者22例。根据自愿均采用第一跖骨截骨矫形迷你双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前后拍摄X射线片测量外翻角、跖间角、籽骨位置,进行AOFAS评分,并计算第一跖骨短缩长度。结果与结论:采用迷你双螺纹空心钉结合截骨矫形治疗后,拇外翻畸形患者的外翻角、跖间角、AOFAS评分及籽骨位置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第一跖骨短缩在矫形可控范围内避免畸形复发及跖骨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